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批评家应具备双重身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0:0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中国艺术报】好批评家应具备双重身份作者:陈劲松
好批评家应具备双重身份
陈劲松
    当批评家总是将视野聚焦于名家大家,趋之若鹜地为之锦上添花的时候,又是否意识到,对那些新人新作的发掘和关注,更彰显批评的智慧、勇气和眼光?
    好的批评家,则往往充当着两重角色:他首先是一位好的读者,这样才能具备鉴赏作品的眼光。他其次是一位好的作家,这样才能将文学批评写得好读。

    文学批评屡受诟病,是这个时代不置可否的事实。和小说、散文、诗歌的大众与喧闹相比,这一原本小众且寂寞的文体,随着自身的没落以及外界的误解,愈加显得茕茕孑立,并最终沦为可有可无的文学点缀。久而久之,大家对于文学批评的态度,颇有些模棱两可的复杂情愫。一方面,针对当下鱼龙混杂的文学现状,大家渴望听到批评家的声音;另一方面,批评家的急功近利甚或明哲保身,又难以满足大众的心理期待。凡此种种,直接带来了文学批评不如人意的矛盾局面:首先,文学批评难以让作家满意,在他们眼中,写作是个人的事情,用不着批评家说三道四,以致影响自己写作的灵感;其次,文学批评难以让读者满意,在他们眼中,阅读是个人的事情,用不着批评家指手画脚,以致左右自己读书的喜好;最后,批评家也不满意,认为自己为谁辛苦为谁忙,甘愿作嫁衣裳却落个里外不是人。平心而论,作家、读者和批评家因了各自心境和角度的不同,出现相互不满意的尴尬情势在所难免。但归根到底,文学批评越来越不受人待见,我以为其因还是在于批评家,而非作家和读者。
    试问,当批评家整天埋怨好作家难寻好作品难觅的时候,又是否意识到,这个时代好的批评家同样匮乏?须知,大家面临的处境何其相似!而或者,当批评家总是将视野聚焦于名家大家,趋之若鹜地为之锦上添花的时候,又是否意识到,对那些新人新作的发掘和关注,更彰显批评的智慧、勇气和眼光?须知,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重要得多,也有意义得多。再或者,当批评家始终沉湎于一己之私,为个人名利得失斤斤计较的时候,又是否意识到,正是自己的狭隘、庸俗和浅薄,给整个文学批评事业带来严峻的信任危机?不必说社会情状如此,也不必说文坛如此,更不必说人心不古。任何时代,好的批评家和好的作家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境,都会须臾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坚守自己的立场和灵魂。
    好的文学离不开好的作家,同样离不开好的批评家。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作家、读者和批评家相互不满意的尴尬局面,从而确立文学批评的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呢?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却并非此篇短文即可讨论清楚。在我看来,文学批评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涉及到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因而文学批评的写作,也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无论如何多样化,好的文学批评,总是能够从作品本身出发,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在审视中解读,在解读中升华。而好的批评家,则往往充当着两重角色:他首先是一位好的读者,这样才能具备鉴赏作品的眼光。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他能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遗余力地发现好作品,并能对其进行深入肌理的鉴赏。他能尊重作品,无论何时,文本第一。不虚妄,不武断,不偏狭,不捧杀,不棒杀,不自以为是,不人云亦云。他其次是一位好的作家,这样才能将文学批评写得好读。面对批评对象,他能平等展开心灵的对话,少一份暧昧,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相轻,多一份理解,并将文学批评当成一种创造性写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写作水平,无论学究还是率性,都不言之无物抑或尖酸刻薄,都不生搬硬套抑或枯燥乏味,而是以一颗温润之心写下自己客观、独到的见解,由此形成独立、健康、个性的文风——这样的批评家固然难得,却无疑对促进文学批评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也对消除外界之于文学批评的奚落不无好处。
    因此,好的批评家,当以好的读者和作家这双重身份来予以自律、自勉,并当以毫无功利心地发现好作品、好作家为己任。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12年11月19日“文艺评论”版,发表时署名“南乡子”。)
中国艺术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
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2/2012-11-19/146881.html
中国新闻网:http://edu.chinanews.com/cul/2012/11-19/4339608.shtml
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1-19/content_75416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08:59 , Processed in 0.1187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