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教授谢冕:新诗缺乏音乐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2: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教授谢冕:新诗缺乏音乐性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冕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为现代诗辩护,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该文为代表的“崛起论”,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在昨天的诗歌峰会上,谢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诗歌是精英的、贵族的

  山东商报:和古诗相比,新诗的“风骨”是什么?
  谢冕:我们生活的当下与古代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诗人在社会环境的压迫下,保持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性是一样的,他们同样都在不断抗争,这就是他们的风骨。
  山东商报:诗歌是大众化的,还是精英的?又或者可以两者兼得?
  谢冕:从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的定位来说,诗歌是精英的、小众的、贵族的。但从诗歌传播来说,诗歌的大众化没有错,而且应当提倡。但不是说人人都能当诗人,都能写诗。
  山东商报:当您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刊发后,各方面的批判相当多。如今回头看看,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谢冕:其实没有什么感想。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些批判者忽视了诗歌和社会一样,都应该是不断变革的,诗歌应富有时代精神。

  新诗缺乏音乐性

  山东商报:中考和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中都会有一项“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打压吗?
  谢冕:首先我认为语文考试中的这种规定并非打压、歧视诗歌。诗歌是很特殊的文体,它有它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语法要求非常灵活多变。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用严格、规范的方式来写作,写诗无法体现这些精密的规范,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写诗也看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多高。
  山东商报:儿童的启蒙教育过程中,多用古诗而不是新诗,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谢冕:这说明了传统的诗和新诗之间的竞争力量仍然悬殊。在启蒙过程中,儿童之所以与新诗保持距离,探讨起来非常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新诗缺乏音乐性。例如很多人都觉得新诗不容易背诵,因为新诗缺乏内在的节奏感,它的语言和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新诗中的佼佼者也不乏节奏感,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艾青《我爱这土地》。
  山东商报: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谢冕:诗歌离开音乐性之后,就与其它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这种音乐性体现在哪里?押韵、对称、回环反复、互相照应、节奏感等都是音乐性。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

  山东商报:对于网络上揶揄的“梨花体”、“羊羔体”诗,该怎样去认识?
  谢冕:“梨花体”、“羊羔体”这些名字就是持不同意见的人命名的。以“羊羔体”的车延高为例,他有的诗写得很好,但有人拿出几首他写得不理想的诗进行展示,然后称之为“羊羔体”,命名过程的本身就很随意。
  我虽然这样说,但仍然拒绝诗歌创作中的废话、垃圾话、粗鄙话。
  山东商报:您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中说新诗的道路越走越窄,如今仍然是这样吗?
  谢冕:现如今不一样了,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诗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诗人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由。但诗人对这种自由的使用应该谨慎,我现在担忧的是这种自由被滥用。同时,对于金钱和娱乐带来的诱惑,诗人们应该坚守精神的高地,要与物质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随波逐流。最后,我想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各种条件,只需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本组稿文/记者窦昊 见习记者杨洁图/记者王晓峰)
                 来源:山东商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0 14:31 , Processed in 0.0870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