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篱:诗歌中的藏情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3: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篱:诗歌中的藏情艺术  
  诗歌写作有时是讲究些技法的。
  比如“绕路说禅”(文字禅的禅师们在解说禅时,都是以不点破为原则,不是直截了当,而是辗转地说明,极力避免说破语中意趣),这一表述与“顾左右而言他”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最理想的境界我以为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字里行间觅不到一丝痕迹,却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露无遗,这就是“藏情”的艺术。
  写苦难,笔端不一定尽是“苦难”二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写爱情,满纸不一定皆为“爱”“思念”等字眼。说破,有时就是一种消解。读者阅读时的想象空间没了,你的诗味就没了。
  
  中国传统诗文的创作或鉴赏都比较讲究含蓄美,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旨、韵外之致。
  旨隐意藏的技法,有时会使诗歌(或文章)品匝再三而余味无穷。
  “我喜欢大雪天,怀想一个人/风在天地间,搅动成堆成堆的棉絮/我在心里,来回搬运与她有关的字眼/像个笨拙的泥瓦匠,不知该选用怎样的词句/砌垒她,使之还原并复活/我有不可言说的沮丧,泥瓦匠有推倒重来的/破坏欲与倔脾气”。拙作《泥瓦匠之歌》是首爱情诗,但我没有直接写多么多么思念“她”,而是借“泥瓦匠”说事,将“我”思念的思维活动比喻成泥瓦匠在砌东西,思念不成的沮丧与推倒重来的倔脾气是对等的继之被后者所覆盖,欲露还藏、隐显结合的深层旨意是思念之苦与爱之执着。这种写法,我称之为“绕路说禅”或“顾左右而言他”。
  而拙作《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体现的则是“不着一字”的笔力。“比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拥挤多了/三百九十六米长、九米高,这弹丸之地/居然安置了二十四万多人//没名字,姑且叫张三之子,李四之女/王五之外孙……也许早想不起来了/也许还没来得及起//但比我们有秩序/仿佛二十四万多根被砍了头颅的火柴/密麻、整齐、安静地排列在一起//他们依旧年轻、鲜活/而我日渐老去、衰亡//这冰冷、神秘的玄色世界多纯净/除了三十四年来挥之不去的尘埃//很多人来此寻找他们的亲人/但时空迢遥,人海茫茫/而我多年来一次次故地重历/仿佛是为了寻找我自己”。对于灾难题材的把握,我既没有满怀豪情地高歌所谓抗震救灾精神,也没有声泪俱下地痛说家国灾难史,这两种操作方式让我反感甚至厌恶。我相信灾难带给我的悲痛之情丝毫不会比那些满纸是“悲痛”二字的人寡淡,只不过我苛求我的思索不能仅仅停留在悲痛层面上,对现实的考量和对生者如“我”活着的反思——“但比我们有秩序”,“他们依旧年轻、鲜活/而我日渐老去、衰亡”,“而我多年来一次次故地重历/仿佛是为了寻找我自己”,让我的文字更冷静、我的情感更隐忍,隐忍不发的情感可能更具聚变的能量,从而让诗歌更有力。
  
  2012-10-1
  《诗人文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c3b70102e7p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43 , Processed in 0.0639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