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还要读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3:0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还要读诗
                    作者:程一身
  
  这个世界一共由两种人组成,一种人从不读诗或不再读诗,而一种人却还在读诗。为什么还要读诗?即使对于读诗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审理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以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为什么还有人在写诗,另一部分是读诗究竟有什么用?
  
  即使那些对诗歌有偏见或无知的人恐怕也不会否认人具有感情和经验,而感情和经验的意义在于交流,为了让感情和经验像风一样穿过心灵的枝叶,像水一样流过身体的河床,有人选择了聊天、开会、写信,而有人选择了诗歌。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当诗歌爱好者对非诗歌爱好者保持宽容时,非诗歌爱好者却对诗歌爱好者的所作所为感到迷惑不解。或许他们自恃是多数人中的一个,因而不免怀疑诗歌爱好者误入了歧途。事实上,情况也许正好相反,因为诗歌是一种经过仔细整理的情感经验,它不像聊天和写信那么随便。所以,相对而言,是诗人而不是普通人代表着一种更高的智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拥有诗歌意味着拥有一种富于深度和真正健全的生活。正如艾略特所说的:“……如果一个人作为诗人成熟了,这意味着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熟了,他能体验同其年龄相称的新情感,而且像往日里体验青春情感一样强烈。”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诗歌被视为最高的艺术门类。《美学》的汉译者朱光潜一生读诗不辍,他认为高妙精微的诗歌最有利于培养纯正典雅的艺术趣味。当然,一个从不读诗的人照样也可以生活得满足而快乐,自然也无暇怀疑诗歌的功用,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诗歌。相对来说,经常质疑诗歌功用的并非普通人,而是诗人,在探索中陷入迷惘的诗人。不过这个问题不宜在此展开。直截地说,人们为什么还要读诗?显然是因为诗歌无害而有益,“无害”是诗歌对自己提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有益”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取决于人们亲近诗歌的程度。有的人只是随便翻翻(普通读者),有的人却赖以为生(诗歌写作者、评论者以及讲授者),还有的人甚至视之如命(某些诗人和真诚的读者)。本文无意于强化诗歌读者与非诗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不愿人为地制造一种对立情绪,我想说的是,诗歌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存在于无害和有益之间的事物。
  人们常常感叹“知人知面不知心”,而诗歌的魅力恰好能化解这种状况,甚至使人身未相逢而心已相识。也许只有在诗歌中,诗人才乐于公开自己隐藏最深的秘密,但用的却是一种经过转化的形式。如歌德所说的,“我们常秘密吐露一切,在诗神的静静的林中”。如果说写诗是一门“交心”的艺术,那么读诗就是一门“知心”的艺术。在诗行之间,读者可以一眼看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流变。只要一个人有进取心、同情心和好奇心,他就不能不关心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要想认识一个诗人(无论他是否还活在尘世),再也没有比阅读他的诗歌更能了解他内心世界的途径了。我相信,人们读诗固然可以从中得到审美愉悦,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让其中的意蕴作用于自己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诗一方面可以印证作者的情感经验,或者把读者从混沌中唤醒;另一方面读诗可以纠正读者的偏见,扩展读者的人生经验,使读者通过诗歌认识到某些从未经历过的情感轨迹和精神状况,从而促进自身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净化自身的人格。
  正如希尼所说的,诗歌不能阻止坦克,但是它可能会激励士兵做到这一点。大江健三郎曾质疑文学对乞丐有什么用。乞丐以及一切穷人最需要的当然是面包,但是在获得面包之后,他们也想和别人,尤其是想和自己经历接近的人交流一下饥饿的感受和面包的滋味。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心同样埋藏着热爱文学的因子。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幼年丧父,并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先后当过锁匠,在医院当过工友,在保险公司当过清洁工。六十年代初,年届四十岁的萨拉马戈在一家咖啡馆邂逅了一位艺术家,这位艺术家是来给朋友送票的,但那天他的朋友没来,这位艺术家就把票送给了萨拉马戈,正是这张偶然得到的音乐会门票开启了他的心智,从此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作。1977年,萨拉马戈发表作品《书画守则》,开始暂露头角,这一年他五十五岁。1982年发表《修道院纪事》,在国际上一举成名,并于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萨拉马戈不是诗人,但是过于在意诗人与作家的区别可能是幼稚的行为。事实上,把萨拉马戈换成同样幼年丧父的沃尔科特或同样家庭清贫的希尼也一样能表明文学的魅力,只不过没有萨拉马戈那么典型而已。
  诗歌有什么用?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即使不把它作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力量,像萨拉马戈、沃尔科特、希尼等人那样借助文学从一个卑微的穷人成为伟大的作家,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个热心的读者,从诗歌中汲取生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有了诗歌的陪伴,即使受苦时也不会感到那种被遗弃的孤单,即使危难时仍能感到一种来自远方的施救力量。事实上,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不否认诗歌(文学)是有用的,正如他不会否认吸烟是有害的一样。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吸烟的人似乎永远比读(写)诗的人还多。作为一种纠正现实的力量,诗歌本身还存在着太多的局限(诗歌的局限其实根源于人的局限),尽管这个世界上还有无限广阔的空间等着诗歌去渗透和滋润,遗憾的是,它们常常静默地躺在书架上,日复一日地接受着尘土的封闭,而不是被一双双鲜活的手翻开。
    http://blog.sina.com.cn/chengyishe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50 , Processed in 0.0660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