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奔腾的骏马
教学背景:
几十万年前,人与马尚无关联,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先民们用一根套马杆拢住了奔腾不羁的野马,从此沟通了人与马的关系。人类历史的发展骑上了快马,马成为人类的千年知己。马,以其特有的坚韧与忠良牵系着沙场与英雄,它沉默而笃定地定格在历史的视野里。人类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以及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美德。当人们将对马的感受化作笔墨形诸于纸绢时,便出现了人马画;当人们以各种材质雕塑出马的艺术形体时,便有了马形器物或附着于器物上的马形纹饰;当人们对马的嘶鸣、马的脾性激动时,便诞生了乐曲《赛马》、《马刀舞会》以及各种有关马的舞蹈、诗句。马是人类永恒的艺术主题之一。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地让学生感受马的文化、马的艺术以及领略马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马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品味有关马的系列艺术作品,了解中国马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领会象征着自然力量的马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以及热爱自然生命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过程与方法)
3、欣赏乐曲《赛马》、《马刀舞会》,体会乐曲的旋律与情绪特点,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或随着音乐创编舞蹈动作;欣赏有关马的视觉艺术作品,充分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征,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走进马的世界。(知识与技法)
教学思路: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马的图片、画册、音像等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马的相关资料。
3、作画纸、废旧材料、彩色纸、胶水、乐器、黏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涉及学科自然学科。
较差的视觉 马的视面可达330—360度,所见到的主要是模糊的平面影象,缺乏立体,对静态物的视觉很差,对运动的事物有过激行为。
发达的听觉 马的听觉发达,这是马在进化中逃避天敌、得以生存的重要本能。
敏锐的嗅觉 马的嗅觉非常敏锐,群牧马或野生马可以靠嗅觉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寻找同伴、避开蒙受、辨别有毒牧草。
深刻的记忆 马的记忆很好,马识路、认人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即使离开数月,甚至数年,仍能返回原产地(返巢行为)
特殊的睡眠 马能在站立下睡眠并得到良好的休息。公马和骟马主要是战立状态睡眠,母马和幼驹常卧倒睡眠。
信息的传递 马的嘶叫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嘶叫可表达需要、群求、愤怒、烦躁和痛苦。
通过观察马的体态特征,模仿马的奔跑嘶鸣,了解马的生理行为,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马有了真切的感受,激发了学生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的学习欲望。
活动二:走进马儿—与马儿共赏。涉及学科美术学科
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马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其它工艺。大致了解各个朝代或时期的人马画的艺术特点(如晋马奔放,唐马肥壮,宋马雅致,元马昂扬,明马静穆,清马毕肖,现代的马又风格多样);初步感受雕塑马的造型特征和艺术特点,如“马踏飞燕”。雕塑作品中的马主要表现的是马的战斗性,从霍去病之墓马踏匈奴,到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从汉陶马到唐三彩马,表现的都是马的英姿飒爽及马在战斗中威武雄壮的神态;再点典欣赏一下马的其它工艺、习俗,了解马器的使用性与观赏性。通过马文化艺术的欣赏,初步使学生了解了中国马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和马的密切关系,领会象征着自然力量的马的精神。
活动三:倾听马儿—与马儿共舞。涉及学科音乐、舞蹈、戏剧学科。
通过听赏二胡曲《赛马》、乐曲《马刀舞曲》,感受中外音乐中的马碲声声、马儿嘶鸣、群马奔腾、马刀相碰的激动场面,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骏马形象,和音乐这种听赏艺术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又通过欣赏有关“马”的舞蹈录像,模拟马碲声,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等活动,再一次感受跃马奔腾驰骋北疆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活动四:表现马儿—与马儿同乐。涉及学科活动
通过马舞表演、马语接龙、马画创作、马形捏塑等系列活动,采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心中的马儿形象,赞美马儿的脾性、神灵,深一层地感受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艺术表现力。
学习评价: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孩子的眼睛,孩子的手,表现了孩子的所看、所想、所做。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枢纽,及时的学习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满足学生愉悦的成就感;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更能提供审美评价的机会,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教学拓展:
1、有机会可以与父母一起骑上马背,与马儿零距离的接触。
2、用手中的像机拍摄马儿的形象、录制马儿的嘶鸣。
3、欣赏有关马的其它文娱活动(如马术、赛马、戏马)。
课堂是有限的,课后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空。教师有意的课后拓展虽然了了数语,却又一次点燃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火花,让学生策马扬鞭,驰骋于艺术的原野上,赏心悦目,勇往直前。
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
如果说活动一“亲近马儿—与马儿牵手”,活动二“走进马儿—与马儿共赏”,活动三“倾听马儿—与马儿共舞”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感知与体验”阶段。活动四“表现马儿—与马儿同乐”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表现与创造”阶段。那么,本课的学习评价则是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中“反思与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四种活动的设计,并不是独立的,拼盘式的,而是从学生的艺术通感出发,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每课设计不同的教学切入点、侧重点,有条理,有轻重地交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学科融合中立体式的感知、生态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听赏、欣赏、表达、表演、创作、评价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得以提高。本课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用书上的一些图片,而是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互联网上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中提供的资料等等,设计多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体态感觉等对马的文化、马的艺术、马的精神有了全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本课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