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使你的作文“出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2 22: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怎样使你的作文“出彩”作者:洪钟响箭

文体与语体

——怎样使你的作文“出彩”

【前言】高考考纲明确规定,作文基础等级要求“符合文体”,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高考改卷实际操作中,文体特征突出,行文有文采,很大程度上左右老师的评判而直接影响到作文分数的高低,最终决定语文考试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想在考场上让自己的文章“出彩”,得高分,就必须了解各种文体及相应的语体特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文体特征突出,并具有鲜明的语体色彩。

一、            弄清含义

1.  什么是文体?文体就是文章体裁的简称,也就是文章的体式。《考纲》规定,考生要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实际上,考生选用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三种文体居多。其中,散文既有自身的优势,又兼具其他文体的特征,如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最好的说明。若能把握得好,文章更易出彩,更能显示出考生的写作能力,因而更为考生所青睐。

2.  什么是语体?语体就是受不同文体的影响,根据环境、对象等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所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系。它是语言特点的综合。

语体的分类,首先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又可分为对白体和独白体(小说、戏剧中出现),书面语体又可分为文艺语体(记叙文、散文等用)、议论语体(议论文用)、科技语体(说明文用)和事务语体(应用文用)等。

二、            明确特征


记   叙   文
议   论   文
散       文

文 体特 征
以故事取胜,以事感人
(情节完整,记叙生动,描写细致)
以识见为高,以理服人
(立论鲜明,论证充分,义理统一)
以情真为优,以情动人
(截取片段,形散神聚,夹叙夹议)
语 体特 征
文艺语体——形象性和情意性
议论语体——倾向性、逻辑性和鼓动性
文艺语体——形象性和情意性
表 达方 式
形象地叙述故事,
描写细节
准确地援事论理,
阐发观点(议论、叙述)
综合运用各种方式
抒发感情
选 择
“你想冒险吗?”
“你想求稳吗?”
“你想得高分吗?”
三、            掌握方法
1.  怎样使文体特征突出
①选好文体。a.符合作文题的要求,如命题作文中有明显文体特征的(“谈”“记”等)  b.适合于表达作文题旨的文体,如材料主旨要求说明某种道理、谈论某种社会现象,就宜写成议论文;如适合以具体形象来表达观点或某种思想,可以达到感染或感动读者的效果,则宜于用记叙文;如需要抒发某种感情或强烈地表达一种意念或思想倾向的,则可选择散文。
②强化文体。a.“突出要素”法。譬如,记叙文的“六要素”,重点突出“人”和“事”的因素,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完整的事件经过等;议论文的“三要素”,要求有准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多样的论证方法,等等。
b.“框架标识”法。即以能够标识某种文体“身份”的一两个突出特征为框架构建文章,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构式,或者多用问句、段中心句等;散文的题记、标题分段或多用排比段、排比句等。
C.“语体装扮”法。因为文体特征的显现,是依赖相应的文体及相应的表达方式来完成的,因此,把握好文体特征并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就等于给文体穿上显示“身份”和“气质”的外衣,从而使之“仪表堂堂”、光彩夺目——也就是“有文采”。
2.怎样使语体特征突出
    ①文艺语体(记叙文/散文采用): a.多用形象性、描绘性、富于感情色彩的词;注意动词、形容词、叹词的灵活运用。   例如:冰心《笑》中写雨后窗外的景色:呀!凉云散了”;写树叶上映着月儿的残滴:“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写古道上驴脚下的泥是“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是“潺潺的”。使用描摹色彩、情状的形象性词语去渲染,体现了文艺语体运用词语的特点。
      b.讲究描写句、感叹句的运用,避免呆板叙述,并恰当地采用短语,兼用各种形式的句式。  例如:许地山《笑》中,对“我”从远地冒雨回到家后的描绘就十分讲究句式的运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省略句交替出现;全文还得体地使用短语,语言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C.多用描绘性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以及借代、双关、通感等,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如2008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触摸都市》:“您是否和我一样,蜷缩在被窝里,被子很大很大,却裹不住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寒冷?”再如湖南一考生的《让我走远看看你》:“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这些比喻生动、贴切,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d.注意词语的音节叠偶,多用叠音词。例如:2008年高考陕西一考生的《不哭,中国人不哭》开头就用了一组叠音词: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山林,潺潺的流水,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忙碌碌的生活,平平静静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们享受着天堂般美好的生活。”这些叠音词营造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世界,与下一段地震的发生形成对比,突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②议论语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采用):a.广泛采用通用词汇,如政治词语、口语、俗语、成语等,注意运用褒贬色彩鲜明的词语,表现出强烈的倾向性。
    b.注意句型丰富多样,如既灵活运用各种单句,又运用层次分明的复句来进行论证;为了引人注目、增加激情,可用设问、反问句;为了鼓动、“煽情”,可用祁使句;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可用排比、对偶句等。
    C.论述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兼用形象描绘的手法,使议论变得活泼生动,做到文质兼美。尤其是议论性散文,应注意用好“三比”——排比,对比,比喻。例如:《伶官传序》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句式十分整齐:“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d.努力使文句有表现力
ⅰ) 寄寓哲理,化显为隐。如2008年高考天津一考生的《人之常情》:
人生由生命铺就,而生命的创意由自己来设定。你可以爱,爱得地老天荒;你可以恨,恨得天昏地暗。让爱的欢乐变成一朵朵花,装点在五彩缤纷的画布上,成为耀眼的佳作。让恨的怒火喷射出一片片烟,浸染着曾经美的画面。人之常情的爱恨交加让你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咀嚼着人之常情的幸福和痛苦,我慢慢走向了成熟。
作者巧喻妙联,从生命入笔,以独特的感悟和精彩的比喻,寄寓哲理,来展示生命的本质。
ⅱ) 联想想像,引人遐思。如2008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彼岸,灯火阑珊》: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荡漾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段用诗化的语言和灵动的思维,借助想像和联想,形象传神地阐述了“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这一主题。
ⅲ)引用名句,彰显哲思。引用名人名言,能增加文章哲理的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让人们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如2008年高考上海一考生的《他们》:
于是,没有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没有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没有了“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没有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更没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没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有了“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没有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也没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都代表着民族精神;从孔子到司马迁,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他们都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心灵。
诗文名句信手拈来,随意组合而不显凌乱,文段摘引确切得当,丝毫不见牵强敷衍之感,这些都需较强的语言功力与驾驭能力。作者于从容的叙述中将大量诗文、妙语巧妙无间地融合到自己的文章内,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2:03 , Processed in 0.1191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