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散文流变述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3 06:4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散文流变述略
                             刘军
    所谓人物散文,仅仅就题材分类而言,这个类型的散文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注重发掘对象身上的故事元素和经验元素,以此观照出独特的生命独在的状态或者社会关系的纵深区域。就审美指向方面,因为涉及到人和社会两个着重点,与小说更为靠近,但是两者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人物散文更注重微小单元的刻画,由此引申出“我看”、“我想”之“我”的特性,其中写作主体与对象间是相互吁请、相互激发的关系。而在短章式小说的处理中,情感关系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我”是要被隐藏起来的,主体与对象的呼应关系大致处于被取消的状态。探究起来,写人散文的源头可追溯到史传文学那里,“其文直,其事核,贵在实录”的《史记》在此方面堪称表率。作为古典文学的四大高峰之一,《史记》中的人物本纪或传略可谓光芒四射,其用笔如刀,将重大史实、人物的肖像、行动所展现出的内在世界等因素准确地勾勒出来,并将这些因素熔铸在一起,形神兼备。
    白话文学以来,人物散文的第一个热潮出现在十七年时期,所谓散文的特写化,就是与诸多书写社会主义新人的篇章的层出涌现相关。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人物散文逐渐淡化,汪曾祺式的人物小品几乎成了绝唱,人物散文基本退居到亲情题材的作品类型中,而脱离了对社会世相的洞察,堆积了太多情感的亲情散文很容易走向空疏和自说自话,如此形成一个怪象,拼命往文本内注入情感的亲情类人物散文,往往最失败的地方就在情感层面,所以,最近几年的亲情题材处理,有了某种反抒情倾向。正是因为十七年散文特写化的因素,以及亲情散文的泛滥,导致诸多人物散文的写作,处于无力沉浮的状态。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大文化散文和历史散文的涌现,人物散文迎来了第二次热潮。余秋雨所开启的文化大散文模式,除了在长度、气象、格局、内在关怀等方面带来新的文体冲击之外,就取材而言,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政治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皆成为其再现民族内在精神的基本卷轴。当然,在技术处理上,他往往将人物置于重要历史事件下的场景中加以勾勒,借助想象力的灌注以及戏剧化冲突的设置,凸显人物性格的辐射力以及其文化精神的巨大张力。这一点,与白描手法为主的人物散文传统形成一种疏离效果,由此也获得了令人侧面的成功。而在历史散文中,人物自身同样也成为作家书写的主体。与大文化散文注重发掘人物背后的文化精神不同的是,历史散文更倾向于观照处于时代夹缝中人物的运命因素,命运的跌宕起伏,性格与命运间的不对等,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浩叹,为历史散文的基本路径。作家们依然将人物作为中介,最终指向却是向人物所处时代的发问,进而阐发某种历史的判断和价值判断。而在技术处理上,剔除了写作主体激情和想象的因素,如同短篇小说“截取横断面”的方法,冷静而客观地再现对象的生活片断。虽然在审美感染力上不如大文化散文,却在思辨深度上独树一帜,从而确立了人物散文书写的深度。这一类别的散文作品,以世纪之交祝勇主编的《重读大师》为代表,这套丛书分外国卷和中国卷,收录文章多取自《读书》和《随笔》这两本杂志。中国卷中涉及的写作对象以近现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开风气者、学术大师、文学大家为主,外国卷中涉及的对象遍及人文、社科多领域,其中哲学大师和文学大家分量更重。历史散文的写作范式一直延展至今天,涌现了许多从事系列写作的散文作家,诸如费振钟的晚明思想史系列,耿立的现代革命史、战争史系列,王开林的近代人物系列,王开岭的历史人物系列,等等,皆为其例。历史散文的激流勇进,为中华文化强大的史学传统、知识分子之史家情结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的流变与存续。
    新世纪以来,亲情或乡土题材领域内的人物散文固然还在持续,却因为缺乏大章的涌现,难以产生巨型漩涡而归于整体的平淡,因此,在散文内部,逐渐成为边缘化的写作潮流。而随着散文写作的叙事转向,以人物为主体的散文作品愈发活跃起来,数量上也大大地增多。概而观之,普遍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作者往往以事件、场景为核心元素,垒其人物之墙,肖像或外在形象的刻画则退之为辅助性手段。小说领域里的人物写法被大量地借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甚至是意识的流动,移植于文本之中,形成鲜明的实验性色彩。这些因素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不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技术层面细节沉迷所致的琐碎化现象,品格层面智慧和人学的因素被弱化和悬置等。对于散文这个中正和平的文体来说,这当然是个巨大的冲击。这股实验性的潮流,能否形成散文的大道,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4:01 , Processed in 0.0846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