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的多种“第一课”
作者:谭秋 来源: 《郑州日报》2014年5月20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文”也随之更名为“语文”。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歌颂党和领袖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第一篇课文内容是这样的:“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起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当时还处于新旧交接时期,教材形式上还保留着旧的特色,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也为繁体字。1950年代末,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第一篇则是这种风格:“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各地自行编写了各种各样的“革命教材”。我曾咨询过多位朋友关于小学语文第一课的问题,他们虽然遍布全国各地,年龄也有差别,答案却高度一致地集中:“毛主席万岁”。
1976年毛泽东去世,语文教科书对此作出了迅速的反应,1978年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课变成了《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政治宣教的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明显减少,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显著增多,小学语文重现了久违的轻快文字。这个时期的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课主要以识字为主,内容是“比大小多少,前后左右”。
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第一课是:“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国家教委刚刚颁布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共使用了十几年,第一课是《我是中国人》。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2001年启用。一年级语文第一课是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一首启蒙诗,十个数字连成一诗,趣味盎然:“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今天看来,这些不同时期的“启蒙第一课”,其实正是我们国家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一个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