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作文插上创意的翅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 20:5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作文插上创意的翅膀!
                     ——我在“无限创意作文”教学中的几个案例及思考


序言:“无限创意·创意无限”
以“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为灵魂,以“无命题、主题、题材、体裁和篇幅限制”为特征的“无限创意作文”(又称“新概念作文”),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特质的作文理念,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强烈的创新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特别是随着《萌芽》杂志社主持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多届的举办,这种全新的作文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近年来,笔者遵“创新”之命,把“无限创意作文”作为研究课题之一,将其导入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兹撷录笔者在“无限创意作文”教学活动中的几个实例,就教于各位方家之前:

新概念叙事之一:《苹果·刀》
时间:2003年11月
班级:七(2)班
案例:我(下文皆称“师”)跨上讲台,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红富士”苹果,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下文皆称“生”)齐答:“苹果!”师:“请大家按照我以前教给你们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仔细观察一下这只苹果,好吗?”生:“好!”师:“应怎样观察事物呢?”生背诵:“眼、耳、鼻、手、脑并用:眼——察形,耳——闻声,鼻——嗅味,手——触摸,脑——联想!”师:“大家都记得挺牢的,不错不错!下面开始观察!”(生或引颈探腰,或定睛凝神,或跑上讲台摸苹果。)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观察和联想的成果?”生说纷纭:“苹果是圆的,很圆满很圆满,像一个幸福家庭,又像一张幸福的笑脸……”“苹果一半青,一半红,那红颜色,很像一片红霞,又像一滩鲜血……”“我嗅到了苹果的甜香……”“苹果很光滑,凉冰冰的……”。一生答:“我听到苹果在唱歌!”生哄堂大笑,师含笑而赞:“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连苹果唱歌也听见了,真了不起!”师旋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刀,问:“这是什么?”生齐答:“水果刀!”“凶器!”(生笑)师一手举苹果,一手举刀,将刀往苹果上一插:“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这只插着刀的苹果,就是作文题目。请大家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自主悟题,自拟题目作文!”生哗然、雀跃,旋转安静,皆作沉思状,几分钟后,纷纷与同学、老师探讨:“苹果象征和平、幸福和纯洁的心灵!”“刀象征战争、灾难和暴力!”“苹果上的红颜色使我想到和平在流血!”“苹果淌出的汁液是苹果在伤心地流泪!”“我听到和平在哭泣!”“我想到了美国佬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我听到炸弹的爆炸声和难民的哭泣声……”“我想到了第三者插足!”生暴笑,师制止:“有道理,第三者插足确实像一把插在幸福家庭里的利刃,给孩子心灵造成的戕害恐怕是难于愈合的!——同学们都充分展开了联想与想像,都有自己的独到发现,可谓成果累累,很好!现在,同学们可以动笔了!……”

新概念叙事之二:《一只空鸟笼》
时间:2002年12月
班级:九(3)班
案例:师从讲台底下,拎起一只预置的空鸟笼,摆在讲台上:“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请大家看到这只鸟笼……这只鸟笼就是‘题目’,请同学们围绕这只鸟笼,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题目自拟!”生哗然。师开始导引:“请大家回忆一下过去我教给你们的‘写作思维拓展的几条基本途径’,谁来复述一下?”生皆掀开抽屉板,找出笔记本,齐读:“一、拓展题材范围——由小到大,由近而远;二、拓展题材内容:古今事例,征引诗文;三、拓展思维角度:发散思维,‘中心开花’;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想像思维,‘另辟蹊径’;侧向思维,‘旁逸斜出’!”师:“好!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拓展方法,闭上眼睛,开始联想和想像!”几分钟后,生开始小组讨论,互相启发,接着全班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我听到了森林中的枪声和小鸟凄厉的叫声,我看见天空中的鲜血在滴!”“一个破碎的家庭就是一只鸟笼,那只飞走的小鸟就是他们离家出走的孩子!”“应试教育就像这只鸟笼,我们都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城市好像一只只巨大的鸟笼,城市里的人都渴望像鸟一样飞向大自然!”“自我封闭就是一只心灵的囚笼,它会把我们的希望之鸟扼杀!”“我想起了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一生说:“‘千山鸟飞绝’——被人捕杀光了;‘万径人踪灭’——生态环境破坏了,人类也就灭亡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间,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上帝老头了!”众生一齐鼓掌。师赞:“精彩!请大家把作文本拿出来,将我们的思维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

新概念叙事之三:《一棵被折断的树》
时间:2004年2月
班级:七(1)班
案例:师点开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生:“一棵树!”师:“树怎么啦?”生:“断啦!”师:“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棵树为什么会断呢?”生:“被台风刮断的!”“被雷劈断的!”“被虫蛀断的!”“被车撞断的!”“被人砍断的!”师:“把同学们的猜想归纳一下,这棵树被折断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天灾,一种是人祸。同学们请比较一下,哪种因素可能故事性更强一点?”生:“当然是人祸喽!”师:“好,我们姑且采用‘人祸’这一说,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人祸’中可能包括哪些原因?”生:“司机和醉酒了!”“司机超车!”“刹车失灵了!”“黑夜行车,车灯又坏了!”“天下雨了,路滑!”“车子超载,控制不了!”“歹徒劫车!”(众笑)师:“把‘人祸’发生的原因归纳一下,大致也可分两类,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请比较一下,哪类原因可能故事性更强一点?”生:“主观原因!”师:“好,我们选择‘主观原因’!在种种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中,哪种最常见?”生:“司机喝酒了!”师:“‘司机一滴酒,亲人千行泪!’好,我们再想像一下,司机为什么会喝醉酒?”生:“他儿子考取了大学!”“他和朋友聚会!”“他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了!”“他和老婆吵架了,借酒浇愁!”(生笑)师:“司机喝酒的原因大致也可分两种,一是碰上喜事,一是碰上愁事。请问在哪种情形之下,事故的悲剧性更大一些?”生:“参加婚礼!”师:“喜事变祸事,真够惨的!同学们再想像一下,当时车上都坐着哪些人?”生:“司机和他的亲戚朋友!”“司机和新郎新娘!”“司机一个人!”“司机和劫车歹徒!”师:“也就是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同学们再想像一下事故发生时的情景!”生:“车上的人安然无恙,有惊无险!”“司机被撞死了,其他人受伤!”“司机和乘客全死了!”“司机和乘客都受了伤,但无一人死亡!”师:“即两种情况——有伤亡和没有伤亡。请想像一下事故发生后大家是怎么做的?”生:“忙着抢救伤员!”“打手机报警!”“拦车求援!”师:“由一张图片,同学们产生了这么丰富的想像,真了不起!最后请同学们为故事设计出一个结尾,如何?”一生:“伤者被救护车送往医院,车子燃起了大火,火光熊熊,在漆黑的夜幕上,叠映出八个血红的大字:‘注意安全,珍惜生命!’”众生齐鼓掌……
反思:“让思想冲破牢笼!”
命题创新篇:长期以来,作文命题方式的单一、陈旧,是造成部分学生畏惧作文乃至厌恶作文,作文教学质量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作文命题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探寻作文命题创新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条途径着手进行:(1)、教师提供“写作触发物”,让学生自主悟题、拟题;(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从常绿的生活之树上采撷文题之花;(3)赋予传统命题方法以新的时代特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拟题、选题。本文撷录的三个案例,采用的即是教师提供“写作触发物”、让学生自主悟题拟题这一做法。
思维训练篇:联想集团有句著名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否被充分激活,特别是联想和想像思维是否充分拓展开来,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表达品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写作思维的训练。本文撷录的三个案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前两个案例侧重于联想思维的拓展,后一个案例侧重于想像思维的操练;前二者重在“由此及彼”,后者重在“无中生有”。旨在通过思维领域、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拓展,解放学生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帮助学生实现写作思维的飞腾。
方法指导篇:与阅读教学同理,“过程与方法”也是作文教学目标中一个有机的维度之一。文无定法,然文亦有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引领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技能,有助于激活他们的思维细胞,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品质。案例一所涉及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案例二所体现的“写作思维拓展的几条基本途径”,案例三所昭示的在比较中进行选择以推动思维向前运行的“思维进行曲”,都是一种方法上的指导。作文教学万不可让学生“盲人骑瞎马”,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这“慧眼”,就是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个性写作篇:“无限创意作文”高举的是“人本”和“人性关怀”的旗帜,充分尊重生命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深度挖掘他们内在个性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无限创意作文”的灵魂是“个性化写作”,这是它与传统作文的根本区别所在。它崇尚“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以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为己任;它追求“新表达”,没有命题、主题、题材、体裁和篇幅的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有创意地进行表述,以驰骋想像、展示才华为圭皋;它注重“真体验”,以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验和反映生活为诉求。三个案例都力求为写作者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个性化表述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
合作交流篇: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作文教学也不应例外。“无限创意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成性”作文,更需要合作交流的“加盟”。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灵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为促进,生成新的成果,从而最终达到整体提高班级学生写作思维品质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无限创意作文”教学实践中,通常都把写作全过程设计成“探究方法,观察实物”、“联想想像,感悟题旨”、“小组交流,互相启发”、“全班交流,集思广益”、“小组讨论,选定文体”、“自拟题目,独立写作”、“小组修改,推荐佳作”、“师生评议,奇文共赏”这八个流程,将“合作交流”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撷录的这三个案例,也力求体现这一追求。(2004年3月撰)
(本案例先后获杭州市西湖区、浙江省和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本文三个案例分别被2007年总48、49、50期《少年儿童故事报·少年作家》“名师指导”栏目刊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3:39 , Processed in 0.2080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