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9 00: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赵敏俐

  如何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在我看来当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深的认识。

  第一、总结近百年的历史实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个什么关系?我认为它们是一种相承相续的关系。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传统文化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原初基因,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永远也脱离不了。回顾100多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被当作批判对象的,是落后文化的代名词。反对落后的传统文化,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是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文化的主潮。后来进一步向着极端的方向发展,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要“彻底砸烂旧世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扫地出门。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彻底砸烂旧世界”的“革命行动”,所采用的却是一种更为野蛮落后的暴力手段进行的。中华大地由此而变成一片残破的瓦砾场、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文化荒原。经过一个世纪的实践之后,我们今天已经重新认识到,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我们身上的民族血脉,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立足于中华大地而生成的文明形态。中国人所生存的空间是亚洲东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都在这块土地上养成,我们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此。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并不仅仅是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首先要弄清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只有如此,我们对它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第二、从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优点与不足。回顾100多年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是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物来进行的。百年之前,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和中国社会的落后,自励自强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文化反省,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批判自有其合理性。如今重提这一话题,时代的语境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得以更多的显现。一方面是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日渐加深,逐渐发现它原来并不完满。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离不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正在成为国人的共识。可以说,只有到了今天,我们才算是真正较为清楚地认识到了什么叫“中国文化本位”。既然如此,我们自然要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百年前的批判为主转为今天的继承为主,我们需要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面并努力将其弘扬,使之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元,为全人类的和平作出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反省,客观地看到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既不能自卑,也不能妄自尊大。因此,平等交流,和平对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应该是我们在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自然也是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三、杜绝狭隘的实用功利主义,立足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近百年我们对传统文化之所以持更多的批判态度,重要的一点是源自于国人急于现代化的迫切心情。因而我们很自然地以“有用”或者“无用”的选择来对待它,而缺少科学的深入的研究。不错,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但是须要杜绝狭隘的实用功利主义。中华传统文化绵长久远,博大精深,瑕瑜互现,杂糅并陈。如何从中提取出符合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建设的东西,符合世界文化发展需要的东西,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研究过程。以儒家思想而言,孔子的“仁”学思想与“礼”学思想在孟子与荀子那里就有了不同的发展,汉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与先秦儒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宋明时代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各有特点。要把这些转化成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有机要素,既需要回归历史进行思考的反本开新,也需要从现代立场对其进行新的加工提炼。因而,警惕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庸俗化和功利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以求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是对其进行现代化阐释的重要基础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2:59 , Processed in 0.0840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