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新要义:形散神也散
文=叶开
对于我这种专业读者来说,写文章谈读书最合适不过,但这次偏挑个“不太合适”题目来写,企图显示自己“一专多能”。 阅读,并写作。是我的核心生活。 有孩子之后,我长期以来都在努力学习做一个好爸爸。不知道有没有评估标准,我觉得自己基本合格。我对孩子要求不高——健康、快乐地长大,保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拥有持续学习能力,亲和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朋友说这是高要求。不同评价标准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是一位为孩子而奋勇争先,处处争第一,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可能不认同我。社会在发展,各种不同想法随着生活的改善而发生变化。宽容差异,彼此促进,努力把简单化、匆忙化、紧张化的社会改变成相对安全、丰富、有趣的社会,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梦想。或者,也算我的中国梦吧。 我一直在编写“一个人的教材”。去年七月份就跟北京凤凰联动签了合同,《当代小说卷》和《银河系阅读指南卷》编好,和编辑反复交流修改,敏感处还要“挥刀自宫”,不厌其烦,但也要忍耐。终于完稿,交给他们出版了。《当代散文卷》和《当代诗歌卷》还在编写中。“散文卷”已经选完文章,正分类编写。我想打破中小学语文教材固定僵化的思维,散文不停留在“抒情性”、“歌颂型”作品上,而是更加宽泛,把丰富有趣的文章多多选入,科普、讲演、书评、旅游、美食等,都会选进来,让选文类型更多更好读。 我一直批判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过于僵化,很难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碰到真正妙文时,老实的学生会慌了手脚,不知该归为“议论文”、“说明文”还是“记叙文”。但这些归类都是浮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发自内心、真情实感、文字鲜活有趣、准确有力的文章,都是好作品。因此,上述“语文”分类就成了多余。我正在写的这篇小文,到底算哪一类呢?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我曾在各种场合上与教师、父母、孩子交流时鼓吹一个谬论:散文的核心要素,是“形散神也散”。“神散”的意识,是写作者要宽厚、包容、吸收、跨界思考,不固守己见,有世界性视野。我这个提法是对语文教育中“形散神不散”的一种反思,或破解。“神不散”常被僵化为作文中的“歌颂”、“好人好事”,学生被这个“神”控制住,几乎动弹不得,兴味索然,哪里可能写出好文章?在这样的“神”划定的框框中挣扎,学生根本无法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想象力,最后大多只能敷衍了事。 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极棒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碰到语文老师的命题作文,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头绪全无。那这种题目、以及作文的评价标准来“请教”我,也几乎没有用,所以我很少“指导”孩子写作文,虽然我曾经“指导”过莫言等杰出作家,给他们提过各种参考修改意见,而且很多作家都非常乐意参考着这些意见修改,而让作品更加优秀。我过去写文章坦白过,我写命题作文交上去老师根本看不上,连一份退稿意见都没有。 所以,语文中的“神”不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而是束缚他们的黑暗势力。 我编写《当代散文卷》没有太多“中心”思想的约束,可以放松,自在,选择面就更广,可以选入央视主持人柴静的《杂种冯唐》、理论物理学家李淼教授的《中国神话的当代宇宙学》、文学理论家朱大可教授的《大禹与嫦娥的失踪之谜》、网络写手轩辕孤坟的《孙悟空的师父是谁》、影评高手毛尖教授的《姐姐》、跨界达人严锋教授写HIFI高人叶立的《声音》等似乎不太规范的文章。传统大家如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莫言等的散文我也选。 我的愿望是把丰富有趣的当代好文章介绍给教师、父母和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汉语的丰富表达力、优雅的趣味性。 此外,我一直在偷空构思、写作两类作品。一种是为孩子的少儿科幻小说,一直在阅读,一直在构思,一直在和女儿探讨。这部分我先保密。另一种是我本分的所谓“严肃文学”作品,最近有心得,刚写完中篇小说《亲爱的狐狸精》,将在《大家》杂志发表。“狐狸精”系列会写狐狸精三千年要渡一劫,需来到凡人世界(我这里是反穿越,狐狸精们来到现代社会,也用苹果手机,也上网,也用微信),寻找有爱的男生,帮助自己。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碰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之事,有一点却是不变的:优雅、漂亮、从容不迫,为爱而生。“狐狸精”系列,将在著名的《大家》杂志持续发表。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像我这样还要做这么多不同的事情,不充实是不可能的,想空虚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很快乐。 这些作品出来之后,要请“枫叶”的会员,你们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朋友多批评。 我的想法是,丰富、有趣、好玩、分享快乐,乐活人生。 (注:此文是叶开为中欧同学会的“枫叶读书”微信公号写的文章,谈自己在写什么。欢迎各位童鞋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号:bigtiger8888或儿童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