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教学目标及其书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9 18:4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谈教学目标及其书写(上)作者:庞维国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实际教学活动的终点。检验一堂课上得好坏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这堂课教师讲得如何好,课堂气氛如何活跃,而是要看教学目标确定是否适当,教学结束时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已经为教师耳熟能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两个基本问题对教师来说依然是不清楚的:其一是什么是教学目标,其二是如何书写教学目标。
让我们先看一下笔者随便从某知名教育网站上以随机方式找到的某些优秀教案中所呈现的教学目标:
1.小学语文:“数星星的孩子”
①识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2.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
①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②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③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3.初中生物:“皮肤”
①知识目标: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皮肤的功能。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皮肤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皮肤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并分析皮肤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皮肤的卫生保健常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4.初中数学:“探索规律”
①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验。
②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③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5.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①知识与能力: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实质;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影像、文本等多种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措施;模拟情境分析对话内容,更深层次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学生带着要点有目的的看书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罗斯福的个人品质,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具有互补性。
6. 高中英语:人教版高一(上) Unit 12
①Train the Ss’reading ability;(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Learn and master the following phrases(学习和掌握如下短语):In trouble, come across, fight against, succeed , share ,believe in
7.高中物理:“全反射”
①贯彻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学习精神,并在实验中学习实验,掌握实验技能。
②突破折射光路可逆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的难点,能灵活解决折射光路问题。
③突出本节在全章的重点地位和临界角在本节的重点地位,掌握解决折射问题及全反射问题的思路方法。
④实现课堂知识贴进生活、走向生产、服务科技的目标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8.高中化学:“乙醇”
①使学生认识乙醇的主要性质及主要应用。
②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咋看起来,上述林林总总多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各有特色,似乎反应了课程改革中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实际上,这8节课的教学目标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目标的涵义和书写要求分别作以分析:
先说一下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通过本节课(或几节课)的学习后,他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生哪些积极变化。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常要凭借学生实际展现出来的行为来衡量。因此,我们所书写的教学目标,其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此时就不应称为教学目标,而应称为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规定的是教师的行为和标准,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如果把它等同于教学目标,就陷入了这样一个错误逻辑:教师的行为完成后,不管学生学得怎样,教学目标就实现了。根据教学目标的涵义及其与教学要求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下述教学目标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因为其行为主体都是教师。
小学语文:“数星星的孩子”
③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初中生物:“皮肤”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皮肤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皮肤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并分析皮肤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皮肤的卫生保健常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
③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②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具有互补性。
高中英语:人教版 高一(上) Unit 12
①Train the Ss’reading ability;(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物理:“全反射”
①贯彻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学习精神,并在实验中学习实验,掌握实验技能。
②突破折射光路可逆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的难点,能灵活解决折射光路问题。
③突出本节在全章的重点地位和临界角在本节的重点地位,掌握解决折射问题及全反射问题的思路方法。
④实现课堂知识贴进生活、走向生产、服务科技的目标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乙醇”
①使学生认识乙醇的主要性质及主要应用。
②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那么,规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书写教学目标呢?一般说来,要明确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把握住两个方面:其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三个构成成分;其二,要掌握教学目标书写的几个重要标准。我们先看下例关于某节英语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应该能够:
①把一个用过去时或将来时书写的句子,改写成将来时的句子,不出现时态和语法错误。
……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规范的教学目标由两个构成部分:一是主干,亦即“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应该能够”,它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二是具体的目标要求,亦即“把一个用过去时或将来时书写的句子,改写成将来时的句子,不出现时态和语法的错误”,它明确了学生的行为表现。
如果进一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含有三个成分:一是行为,亦即“改写成将来时的句子”,它通过行为动词“改写”来界定;二是条件,亦即面对“一个用过去时或将来时书写的句子”,它规定的是学生行为表现的情境条件;三是标准,亦即“不出现时态和语法错误”,它用以描述学生的行为表现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由于教学目标规定的是学生学习完某些内容后的行为表现,因而有了“行为”、“条件”、“标准”三方面的界定,教师就可以在课的结束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是否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本文开始部分呈现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它们大多不合乎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要么缺乏行为表现的条件,要么缺乏行为界定,要么缺乏行为表现的标准。例如,“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只规定了行为的标准,而没有规定行为的条件和行为本身;“结合图片、影像、文本等多种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措施”,只界定了行为的条件和行为本身,而缺乏行为表现的标准;“Learn and master the following phrases(学习和掌握如下短语):In trouble, come across, fight against, succeed , share ,believe in”,只规定了行为和标准,而没有规定行为表现的条件。
除此之外,上述教学目标还存在两个通病:一是宏观而不具体。例如,“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目标,恐怕在任何一节课上都是适用的。二是行为动词使用不当,对学生的行为界定模糊不清,难以检验。例如,在“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实质”中,怎样才能算“常识性地了解”、“体会”、“理解”了呢?我们又如何能够检验呢?如果我们分别用“列举”、“举例说明”、“说出…理由、关系”等词汇来分别取代上述三个词汇,那么目标就清晰多了。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最难于通过行为来表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通过行为来表现。例如“体会罗斯福的个人品质”,我们就可以改写成“列举出罗斯福值得赞赏和学习的个人品质”;“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可以改写成“举例说明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当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时单凭“列举”、“说明”等行为来表现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学生在日后的行为表现中展示出来。所以,我们用“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能够‘积极参加’、‘回避’、‘关注’、‘纠正’、‘帮助’、‘坚持’、‘挑战’、‘分享’…”等形式来书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动词来界定学生的行为表现,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行为表现中间接推断出他们在这类目标上的达成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7:01 , Processed in 0.0775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