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饶翔:批评家的自我修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9 05: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饶翔:批评家的自我修养


  从事文学批评以来,一直有一个困惑:谁是我的文学批评的读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申了为人民的文艺方向,具体到文学批评领 域,文学批评“为”的无非是作家和读者。一方面,文学批评是为了作家的批评,然而,文学创作是这样一个个性化的领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作家的 创作个性和人的个性一样,很多时候很难在“好”与“坏”的层面去简单评判,而是需要尽力把握并理解其丰富性。所以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 丰富的而非简单粗暴的,它应该是针对每个具体文本的评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评判。向文艺创作高峰攀登的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作家也许只有在诸多批 评家所形成的整体评判和批评氛围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未来的方向感。另一方面,文学批评是为了读者的批评。“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 者”,也就是说,人民或者说读者才是作品最终的接受者和评判者。既然如此,是否还需要批评家?批评家的职能又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精品之所以 ‘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可以说,对于文学艺术精品的接 受,在这个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上,批评家依然能有一席之地。
  批评家是一群特殊的读者,是连接作家作品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他以批评引导普通读者,并对读者的最终评判施加影响。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读 者并非被动接受影响者,有时候,甚至经常的情形是,其影响远大于专业的批评家。这些都对传统文学批评提出了挑战,也对批评家的自我修养提出了高要求。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可以说是对批评家的自我修养的一个具体的要求。我认为这句话里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是对批评方法和标准的要求。我们知道,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最早提出 了“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习近平提出的这四个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评判和鉴赏作品,是对文学批评职能的归纳。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学院化,文学批评逐渐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离文学创作 的现场越来越远,在学院的智力游戏中,渐渐远离了文学批评的初衷和本质。这样,文学批评影响式微就是不足为怪的事了。重提“评判和鉴赏作品”,便是要求批 评家具有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具有对文学作品的质量做出判断的勇气和能力。
  第三,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是对批评态度的一种要求,要求批评家有真诚的态度。我同时认为,这种“真”对批评家来 说又带有认识论的色彩。在这样一个空前复杂的时代,如何认识历史的真,现实的真,人性的真与文学的真,真诚的态度只是根本,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认识“真”, 把握“真”,从而才能说真话讲道理。
  总而言之,提高批评家的自我修养,一方面当然要进行理论的训练和学习。要以历史性、人民性的标准,要把握历史的真和现实的真,要接地气,要扎根 人民,扎根生活。另一方面,要把握美学的、艺术的标准,要把握文学的真,这需要一种专业精神,需要回到文学本身,批评家不应理直气壮地宣布“六经皆我注 脚”、“我评论的就是我自己”,他必须克制批评权力的滥用,他应有走进并了解一个陌生人心灵世界的细心与耐心——正如李健吾所言,批评是心性的交流与灵魂 的冒险,批评家从作家的个性世界中所获多少,取决于他的灵魂深度,他的个性完善与丰富程度,并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批评文体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3:14 , Processed in 0.0760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