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被催成墨未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9 19: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被催成墨未浓
作者:■吴梅影  

(一)
    观书,亦同赏人,环肥燕瘦,各有所好。你喜欢楷,我偏爱隶;你爱瘦金,我非魏碑不可……正如爱情,毫无道理可言,只要动了真情,身陷其中,就失去了客观,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牵着鼻子:身不由己,心不由己。想到庾子山赋:“村里闻歌,枝中见舞,恰对妆台,诸窗并开,遥看已识,试唤便来”,这是爱着的人说的话,天下,惟一人矣!又觉得所有景色皆是美景,所谓普天同亲呢。爱情山呼海啸,哪里听得进忠告?譬如,当事人如痴如狂,别人却认为鲜花插牛粪上了。罢罢,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真真个天凉了!
  “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
  这是袁枚所作对联,检点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生活态度,挺好,我挺喜欢。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男人的不做作、不虚伪的生活态度。
  看到袁枚的小楷,惊诧于其清、其正、其无可挑剔的端庄,这样的美,如玉般温润,海阔天空般正大。
  想到《随园诗话》,想到袁枚的性灵可爱。
  袁子才,千古奇人,千古奇才。
  他的楷书,让我如遇到心仪男子般的情难自已。

(二)
    闲来无事,总爱拿以前购得的影印《三希堂法帖》和《中国传世书法全集》乱翻。
  这里也“既见君子”,那里也“既见君子”!
  结果是感叹:自己为啥就写不出像样的字?
  还感叹的是,如果年轻的时候,有这么多的优秀男生让我挑选,到底选哪一个?
  个个都是绝世少年郎啊!
  翻开《三希堂法帖》首页,看到三国时魏书法家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钟繇带着隶味的小楷,端然自若,外形清俊内蕴力度——仿佛一个倔强的少年,表面随和,内心固执如铁,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的男子,应该是个世家子弟吧?
  他有家学渊源、有教养,别人眼中的叛逆,骨子里却传统、高古,带着雅致的素朴。
  似纳兰,又类宝玉。
  猛然想到老子教导孔子:“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君子,就是这样,不卑不亢,不流俗,不媚世,知其黑,守其白。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三)
    平生最痛恨某些人吹嘘自己:一、官大。二、钱多。三、学问好。女人还要加上: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缺少敬畏谦卑。
  奥运闭幕式之前,HNK以30分钟时间,制作了一场《兰亭序》研究的专题节目。
  主持人说,北京奥运好时候,恰逢北京故宫珍藏品在日本展出,专门针对著名书法作品《兰亭序》,采访几位日本专家。
  一位老人,很老很老的老人,是日本著名书道家。老人郑重其事,穿着日本传统和服,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大大的书法巨著,翻到《兰亭序》一页,半晌无语。静默之后,老人用手指哆哆嗦嗦地摩挲着每个字,长叹道:太美了,太珍宝了,太……
  记者说,听说您老也临摹过《兰亭序》,您能不能说说感受?
  老人低声细语:真羞耻啊,临摹了几次都失败了,唉!
  当记者的面,老人运笔临摹了几个字,满含羞愧地放下了:实在是太高深,没办法临摹啊,羞愧啊……
  记者似乎不太相信老书道家的话,又请来两位书道研究家,请两位讲解讲解,这《兰亭序》到底有多高妙。其中一位年长者,幽幽地说,这字,是从心中写出来的。没有那个心,是无法写的。
  年长者又说,这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从心底里写字,才能写出这个珍宝。
  年长者道:你们知道“天”字怎么写么?那么来看看王羲之这个“天”字是怎么写的:从下短横起笔向上,然后大横,从左到右,然后向下,写左撇,再从左到右,写右撇。
  再来看看《兰亭序》中的“之”字写法……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太绝妙了!
  中年的研究家附和说:整个《兰亭序》中,所有的撇(丿)都没有相同的,这个丿是从右到左,这个是从左到右,这个是从上到下,这个是从下到上……太绝妙,太精美了。只有从心中写字,才能写出来啊!
  作为中国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唐太宗时“萧翼计赚兰亭”骗取《兰亭序》的故事,少年的我们,知道这是国宝,今日世上见不到的珍宝,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还知道现在存于世的,都是摹本。
  摹本都这么精妙。那么原作呢?只能想象了。
  耳畔,周杰伦迷迷糊糊地唱着: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59 , Processed in 0.0909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