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故事之明日落红应满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9 21: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故事之明日落红应满径


董一菲
                 
        
讲白居易的《琵琶行》。讲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很是感慨。只有深谙音律如白乐天者才会有这样一双音乐的耳朵,在变幻多彩、摇曳多姿、转瞬即逝的音乐的世界听出那充满个性充满生命和表现力的弦之声,这是一番怎样的训练,又是一番怎样的修炼才会抵达五音八律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又会让他的灵魂又是多么饱满多么丰赡多么华丽多么的与众不同。
也因此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据说盛唐诗人王维曾在一幅画中借助歌女的指法准确地猜出她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中的乐章和节拍。人皆叹服。是啊,唐朝,那是一个风雅的时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时代,是文人士大夫无限地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的时代。
我停下来问在座的孩子们,你们有多少人是专门学过音乐学过乐器,大约有五个孩子举手,我心下有几分难过,同样的问题我似乎在五年前在一个班级问过,那时候确乎有一半近三十个孩子是学过乐器初通音乐的。
在一场交响乐中,那些有音乐素养的孩子会听懂首席小提琴的如泣如诉,听懂大提琴的低沉铿锵,听得出来架子鼓那份克制的表现力。那么世界对于他们是不一样的,是的,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落了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中最美最所谓看似“无用”的东西,如今我们不再追求艺术,不再崇拜诗。
我们热衷最粗陋粗鄙甚至粗俗的东西,追逐那永远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所谓“小品”,“小品甚”至成了我们这个曾经的诗礼大国的唯一的娱乐,唯一的精神狂欢,唯一的笑点,唯一的精神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由功利主义滑向了审丑,以丑为美。
欧洲的文明,典雅的客厅文化,谈艺术谈文学谈音乐,谈绘画谈诗的贵族客厅文化造就了今日欧洲的那份骨子里的优雅。
我们也曾是“不学诗无以言”的民族。
我们也曾是将诗人李白供奉在一个王朝中心的民族。
我们也曾是向往诗歌和艺术,崇尚文化复兴的民族。
如今却偏离了。“有用吗?”“能得高分吗?”“能赚到钱吗?”成了我们永远的天问。
喜欢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北宋是文人士大夫的晴明的黄金时代,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奉旨作词”的风流浪子柳永,才会有空间让他将自己的风流进行到底。才会有放达的苏轼,试想逼仄的精神禁锢怎可以让他“也无风雨,也无晴”。才会有富贵宰相晏殊和同样富贵而多情的晏几道,让他们去述说那“似曾相识”的人生况味,那份“落花人独立”的属于人的骄傲与哀伤。
北宋的张先福禄寿三全,是人世间少有的大富大贵大福之人。八十二岁迎娶十八岁的女孩子!他曾回复好友的苏轼一首诗戏谑自己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也正是这个张先把自己的一颗心,在那个文人的黄金时代锤炼得精致敏感诗意到至纯至深的程度。
同样的伤春,同样感叹年华易逝,同样的顾影自怜,张先的词呈现的是别样的绝代风华。
他听到的是数声的水调,那乐音一定是若有而若无,飘渺而不定的,是仙乐是天籁的,它唤醒的一定不只是那个懂得它的知音。
并且酒和音乐一定是纠缠得难解难分。在半梦半醒之间,这一刻远离尘嚣 ,思绪纷飞。
晚年的张先对春对美的眷恋依旧,那份赤子的情怀难改,依旧伤春依旧痴情,也依旧“送春”。我们也因此懂得让他永葆青春的应该是那份对美的深刻的体悟和感知。
“沙上并禽池上暝”最动人的是并禽相依爱恋和缱绻,我们永远以爱的名义凝视着这个世界,禽能如此,人何以堪。
“云破月来化弄影”天地万物,大美无言,自有一番清华与感动。云与月的游戏与痴迷,谁能同感同情同命同运同歌同泣。一朵花的圆满又让谁人参禅悟道,了悟爱与美的真谛。
几十年的雨雪风霜不曾让暮年的张先的心灵有半点粗糙与冷漠。他与天地万物心心相印,共同吐纳共同呼与吸。
而那“明日落花应满径”又感动了多少有情众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啊。
明天,那所有美丽妖娆的花就会纷纷落下,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却是另一番的悲欣交加。那份想象,那份诗意,那份玄理,恐怕也只有张先能够表达得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恐怕是黛玉葬花最早滥觞。
有人说,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我们何时才能修得这样一颗心来,去感知秋月落花,去谛听一切生命的生息。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我们听到的是音乐,有艺术修养的白居易倾听的是弦的诉说,我们看到的是纷纷的落花,张先感知的是美和生命凋零与无忧无惧无悲无喜的了无挂碍。
有个老农拿着一个又小又不规则的马铃薯感叹道:“这也是一辈子!”
在这个世界上步履匆匆地走一遭,让我们的生命丰盈起来吧。而不仅仅是活着。如果我们还能读懂一首诗一本书,还能听得出音乐的好处,欣赏一幅画美在哪里。
孩子们:我们必须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如果我们来不及学乐理学绘画学写诗,这也不要紧。我们总该保留那份艺术向往,对艺术的永远的憧憬,那也足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53 , Processed in 0.0677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