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与传承(虞金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8 04: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与传承(虞金星)
虞金星
  褒扬人,我们用奖章。褒扬一个地方呢?称许它人文荟萃,也不啻是一枚荣耀的“奖章”。历史的浇灌,在中华大地上滋养出一个个人文荟萃之地,与群星同灿烂。
  要称得上人文荟萃,与时间相系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文物、文章,还是它们背后的人,都因此自成脉络,自有光华。后来者读文、读人,慕前贤风采,继往开来。这或许正是文脉绵延的含义。
  说到这样的传承,图书馆算得上是个较新的标识物。这个新的阅读空间,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知识传承方式。它突破师徒授受的单一限制,弥合时间与空间衍生的沟壑,大门敞开,用堪称包容的姿态完成知识的流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图书馆借书、读书,称得上是有代表性的时代剪影。
  让读书成为人生的“标配”,渐成共识的全民阅读,一大助力也来自“图书馆”。2015年“书香中国万里行”在苏州启动时,恰逢第十届苏州阅读节拉开帷幕。这个同样堪称人文荟萃的地方,正可作为这种传承方式随时代变迁的观察样本。
  位于苏州常熟的铁琴铜剑楼,曾是清代全国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历经五代人、两百年光阴。私家藏书,是古时候重要的文化现象,许多藏书楼至今名闻遐迩。但古代私家藏书,主导意识是收藏,并不重流通与传播。而且为尽量减少藏书散佚的风险,多数并不对外开放,甚至封闭甚严。著名的如宁波天一阁,“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但晚于天一阁的铁琴铜剑楼,藏书意识已明显有所嬗变,允许同好访书,为海内学人等前往浏览、校勘、转抄提供方便,甚至专设阅览室、提供茶水膳食。到民国时代,这座藏书楼的主事者还成为当地公立图书馆的首倡与主持者,带头捐赠藏书入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把许多珍贵藏书赠予国家,成为如今国家图书馆古籍收藏的珍品。
  这条由私家自珍向公共阅览的路径,既是意识的嬗变,或许也可以看作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缩影。
  而在苏州的另一个县级市张家港,刷市民卡进入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驿站”,如今正逐渐铺展开来,成为普通人家门口的阅读空间。结合志愿者服务与阅览室功能的这种模式,无疑更是种润物无声的进展了。
  显然,阅读意识的嬗变,并未终止,甚至愈发值得继续探讨与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8:40 , Processed in 0.0934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