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国学热”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8 19: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国学热”的反思
——著名学者刘绪贻与刘道玉对话录之二
? 王  郢 整理  
王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学术界对此争论也很大,你们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刘绪贻: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广义的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的骈文、唐宋的诗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体系。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国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了作用,它孕育过了汉唐的盛世,同化过了统治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曾经统治了中国,但最终被中国国学所同化),甚至到了清朝还孕育出了康乾盛世,这是国学的作用。
但是,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明生化出了民主、科学、法治,建造出了坚船利炮,生产出了多样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些东西逐渐输出到了全世界。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鸦片战争爆发,文艺复兴中的西方文化或者说西学逐渐与中国国学接触,中国国学在西方新的文化面前,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斗争中屡战屡败,使得中国几致亡国。
刘道玉:狭义上的国学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盛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现了“寻根热”,九十年代掀起了国学热。到底什么叫国学?至今仍然没有统一准确的界定。但是,一个叫邓实的国粹派,在1906年撰文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现在新国学派的人,似乎继承了邓实的观点,把医学、戏剧、书画、星相和数术等都包括进去了,这显然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本来早已明确界定的各有关学科,牵强附会地拉扯到国学的范畴,这也未免太霸道了吧!
刘绪贻:的确,国学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作用,但是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西方文化侵入、控制了全世界,中国国学渐居颓势。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做容闳的人,他知道为什么中国当时文化老是屡战屡败,他到美国留学后,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他说服了当时的曾国藩,派了一批十几岁的孩子到美国去学习,想让他们完全学习西方的文化来挽救中国。他想填补中国的缺点。我在一篇文章中谈了这个故事。容闳是洋务运动的参与者,曾任清政府留学事务所副总监,他倡导派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他知道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是不容易摆脱的,所以想把这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住在美国人的家庭中,使他们完全融入西方文化之中。但是,当时以国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清朝政府,担心这些孩子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就脱离了忠君的思想,怕他们将来不能够为清朝服务。所以在派遣之初就和容闳讲明,也派遣了国学的教师一同来到美国。他们采取平时住在美国人家里,但定期集合的方式,在每次集合时让这些小孩要向着北京磕头,这和容闳的思想完全是对立的。后来,清政府越来越担心,结果又找国学思想顽固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去的那个人和这些学生见面的时候,学生由于受了西方的影响,根本不跟他磕头。他见到学生连头都不磕。就大声喊叫糟糕了,不得了了,认为这些学生学成后也不会为清朝服务,所以就将学生召回了。其中,有几个学生不愿意回来,后来在美国很有成就。但是那些回来的学生,由于受到国学思想的荼毒,成就比较少。除了建造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詹天佑等少数人之外,多数的人后来就平平碌碌泯然众人了。那些回国的学生,西服脱了,穿长袍马褂,回过头来学国学。这是一个例子,在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们认识到国学不行了,要学西方的民主科学的德先生 和赛 先生,但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刘道玉:我这个学自然科学的人,也感受到了“国学热”的味道,不少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三百所孔子学院。我曾经请教过不少著名的文史学者,他们都不认同国学的提法。儒学作为一门传统文化,是应当有其适当的地位,但是国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不存在的、不符合学科的定义,是人为编造出来的。实际上,热衷于国学的人并不多,他们也很心虚,争论起来总是给对方戴大帽子,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某些人之所以声嘶力竭地倡导国学,只不过是捞取学术资源而已。
刘绪贻:我在2006年时写过一首打油诗:
孔孟重忠 君,洛克更尊民。
如今唱尊孔,洛克是敌人。
君在空中笑,人民困下层。
究竟是为君,还是为人民?
洛克是英国人,他特别讲究民主,是民主思想的祖宗。但现在却很少有报纸杂志上介绍洛克。
从2002年开始,我对这些东西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历史一直研究到现实,我是看不出国学有什么任何的前途,虽然它现在很火。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共识,认为中国传统国学当中,没有产生民主、科学的任何因素,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你研究国学,无论怎么研究,都不能从国学中发展出来民主和科学。所谓一批现代新儒家,他们研究国学,他们本来是要“返本开新”,就是从原来的旧国学来开辟出民主和科学,但是这么多年,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现在他们自己也承认,在中国的国学当中找不出来任何能够产生科学和民主的因素。所以,我是认为,国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进行科学研究是可以的,但是却不能提倡它。而且即使你提倡它,它也不会有前途。
刘道玉:我同意绪贻先生的这个结论。国学没有前途。我是学自然科学的,从儒学当中不仅找不出民主和科学的东西,而且也找不出创造或创新的因素,这是儒学的致命的缺陷。我对国学不懂,但绪贻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家,他有深刻的见解。1947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的硕士论文是《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了这篇论文的中文版,现在又要出修订版。这说明,他的学术观点是备受欢迎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刘绪贻:九州出版社跟我要求要继续出这个书,但是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还有三年的版权没有到期。于是,他们就请我说情,请他们放弃这个版权,以便再版。我找到了当时我这个书的编辑,叫做杨宗元,他现在已经是编审了,接到我的信以后,就去查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库,这个书完全卖完了。他说这本书是他出版的书里面最喜欢的一本,不愿意将这个版权出让出来,他说我给你再版这本书,而且我还要给你稿费。
刘道玉:绪贻先生,当时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时,您只有三十六岁,就能够写出这样有深刻见解的论文,而且五十多年后在中国翻译出版,而且出版社还要争相出版、再版,说明这本书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也说明非常受到读者的欢迎。我读过这本书,也很受启发,使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原因也是受到了利益集团的阻扰。中国的儒学统治,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通过控制儒生,再由儒生去麻痹和控制老百姓,以此来统治老百姓。绪贻先生论文的副标题,把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既得利益者”抵制社会变革。这是六十六年前以前所做的分析,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命题,既得利益抵制改革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今天号召要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但一边要提倡国学,这是相互矛盾的。儒学历来都是保守的,是反对社会变革。他们主张“法先王”、“吾从周”、“述而不著”,都是保守的。绪贻先生的这本书,揭穿了儒学是为集权专制服务的本质。
刘绪贻:我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化人,他叫许良英,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对这我的这本书评价很高。可惜他去世了,《爱因斯坦全集》就是他翻译的。
刘道玉:我认识 许良英 先生,非常敬佩他的人格和才华。绪贻先生对于国学的概括是很准确的,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起过的作用,也给予了适当的肯定。但近代国学走入了死胡同,在与西方坚船利炮的较量中节节败退,最后导致中国国势衰弱,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了,这是值得反思的。我觉得中国孔子作为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的学术历史上,应该有他的地位和贡献。过去,曾经发生过尊孔和反孔,出现过对孔子的否定和否定再否定的现象,这些都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我国古代历史上,与孔子齐名甚至比孔子伟大的人还有很多,为什么宣传他却不宣传其他人呢?例如老子,老子是 孔子的 老师辈,他的《道德经》影响很大,但我们却没有宣传他。又比如管子,他也很了不起,他在辅助齐国齐桓王的时候,使齐国成为当时战国当中的霸主,而管仲也被称为“第一相”,我们也没有宣传他。再说孟子,孟子比孔子晚一些,但都是春秋时代的人,被称为孔子的学生,或者儒学传人。但我崇敬孟子,却不完全崇拜孔子。孟子誓不为官,但是孟子要做王者师。齐宣王想跟孟子聊聊,就派人去跟孟子说齐宣王病了,让你过去与他聊天。孟子说我也身体不好,我也不能去。他就拒绝和齐宣王会见。孔子没有著作,除了弟子们编撰的《论语》外,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孟子有书。他写的《孟子》七篇十四卷是其代表作,他的学问我觉得比孔子大,人格比孔子高尚,但我们却不宣传孟子。再说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留下的著作很多,一般认为有二十五篇,如《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他的《天问》是以诗词体裁写的,其中他问天、问地、问自然、问人生等,一口气问了一百七十三个问题,开创了先秦诸子中有自然科学思想的先例。我们只把孔子树得高高的,把他说成是至圣先师之集大成。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刘绪贻:孟子不像孔子 那样忠 君,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要把孟子从庙里面请出去。
刘道玉:所以, 孟子 君轻民贵的思想是很进步的,他说士大夫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个精神都很好,我觉得比孔子高大得多。我也看到了朱元璋昭告天下的故事,他下令把孟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文庙的侍奉。他还恶狠狠地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但是,在不怕死的读书人钱唐冒死进谏后,朱元璋回心转意了,他又重新下诏:“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文道,配享如故。”
刘绪贻: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即使专制的君主,有时也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皇帝也怕敢于冒死进谏的读书人啊。
刘道玉:绪贻先生,我还想请教您,中国当前社会道德沦丧很严重,有人认为复兴国学可以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绪贻:我说了国学的核心思想是忠君,这有什么好处呢?你提倡忠君的道德吗?现在的忠君的思想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反动的。所以,提倡国学是提高不了道德的,我们现在需要的道德是促进民主、促进法治、促进自由,而不是国学提倡的专制的道德。
刘道玉:再说现在中国现在道德沦丧、诚信丧失,通过复兴儒学是达不到目的的。那么我们再讨论,中国现在道德沦丧、诚信丧失,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应该如何救赎中国的现在社会呢?现在中国人不讲诚信,道德也低下,应该怎么办?
刘绪贻:一个社会首先是人要有人的尊严,只有这样,道德建设才谈得上。连人格的尊严都没有,还奢谈什么立德、立功、立言呢?
刘道玉:我同意您的意见。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钱万能和功利主义泛滥,将人们的思想引偏了。金钱万能对于人们的腐蚀是很厉害的。这就是我们刚才讲到了我不认可孔子所说的“学而优则仕”的原因,“学而优则仕”是最大的功利。用一种功利来劝导人们读书,你读书了就可以做官,不读书就没有官做。台湾 钱穆 先生说过:“中国的读书人,无有不乐意从政的。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正是为如此,现在有百分之七十的博士毕业生当了政府的公务员,官员为 何以 博士衔头论高低,这完全是一种误导。现在许多招聘单位, 都以 博士、硕士、本科的学历和学位作为招聘的门槛,这是一种懒汉思想,不是认真地去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所以,“学而优则仕”是最大的功利思想,扭曲了教育的价值观。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的价值观基本是以儒家文化为导向的,具体的体现为:重实践轻理论、重学历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重教育工具价值而忽视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现在文凭和学位泛滥成灾,甚至出现了买卖文凭的现象,包括不少官员的文凭都是假的。
把教育当作“立国之本”,咋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美丽的口号,但实际上也是把教育当作工具。从大学的功能来看,教育的确有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但政府以此为由而干预和控制教育,那就违背了教育独立的原则,这是导致我国大学行政化的主要原因。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国家、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方针,无疑等同于自杀。”因此,大学与应用研究机构不同,也不同于应用技术学院,大学是无条件追求和提出真理的地方。
教育必须回归到本源,即教育的内在价值,就是要使教育回归到启蒙和解放的真谛上来,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启迪他们的智慧,解放他们的个性,从中享受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古希腊,学校(school)是由休闲(schole)一词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休闲的最高境界,是享受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因此,教育本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当是快乐的一种享受。然而,在科举制度和今天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都是以功利思想作诱惑,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等,这些都偏离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青少年自杀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但是为了读书、考试分数而自杀的,恐怕只在中国才会有,连中学生、小学生都知道死了好,可以不做作业,不补课了。为什么教育变得这么残忍?这就是功利主义在作祟。孔子的教学方法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教学等,但孔子的教育观是不可取的,我国的教育价值观基本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可惜绝大多数从事教育的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刘绪贻:我的观点很明确,用儒家思想治国不行,以儒家的价值观办教育也不行。但是,儒家学说可以研究,但不能过分提倡,热过头了必然要回到做学问的冷环境中来,任何浮躁、浮夸都不是研究学问的正确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7:05 , Processed in 0.067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