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舒漫:我所看到的英国教育
英国教育的一个长处,是不限制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和自由。如果中国中学生把《经济学人》这类的杂志带到学校看,恐怕是不行的。我记得我在初二时带一本英文版《英国现代史》偷看,让英语老师好一顿挖苦。
原题:爱丁堡的孩子也是这样
我在中学时读书苦,早出晚归,作业多。现在中国中学生比我们那时好一些,晚上5点就放学,但作业量没减少,功课比我那时还要深,说起来还是在苦读。去年暑假,我回家乡大连给一所学校的初二学生补习英文,说到英国教育,他们觉得英国学生幸福,一是课程少,选择自由,二是作业少,玩的时间多。其实,这都是看表面。
拿爱丁堡的学生做例子。我是2010年来爱丁堡大学读硕读博,2013年开始在爱丁堡中文学校教英国孩子汉语,每周六上两节课,了解一些深处。
有一个学生,中文名叫陈子桓,才九岁。上课上不够,我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我要求做的每一篇阅读,他都很专注,眼神里都透着光。常在晚上看到他发给我的短信“我还可以再读些什么呢”,或者“有没有比这篇更有意思的阅读呢”。我在他这样大的时候没做到这样,我回国给补习过的中国学生也没见到这样的。我还记得有一个周六,爱丁堡下鹅毛大雪,很多学生没有来。上课前10分钟我走进教室,看到陈子桓坐在教室里,书本打开着。陈子桓在2013年全英国举办的非中文母语人士中文朗诵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
仲伟贤是另一个学生。他15岁。课间休息时,学生们都是说说笑笑,玩手机,掏零食,仲伟贤却是低头看杂志,是Economist(《经济学人》)。我很惊讶,15岁怎么可能读懂这样顶尖的经济学术杂志?但他坚持读。还记得他课堂上问过我上海股票交易所,问过中国淘宝网。仲伟贤在爱丁堡顶尖的 St George 中学,是学霸。我在课堂问他们的理想,他回答很坚决,就是到美国哈佛大学读经济。英国教育的一个长处,是不限制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和自由。如果中国中学生把《经济学人》这类的杂志带到学校看,恐怕是不行的。我记得我在初二时带一本英文版《英国现代史》偷看,让英语老师好一顿挖苦。
另一个是女孩,中文名叫仲礼贤,是仲伟贤的妹妹。这个小姑娘非常好强。一次做演示介绍家庭,她拿着iPod站到前面讲了个开头就卡住了,接着眼圈泛红,眼泪就落下来了,抽泣着说:”Sorry, I didn’t prepare well.(很抱歉,我没准备好)” 还有一次她请假去格拉斯哥参加网球比赛,满脸都是斗志。我问仲伟贤怎么不去打,仲伟贤耸耸肩,告诉我说妹妹是比较好强的那个,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做到顶尖。在2013年爱丁堡书法比赛非华裔组中仲礼贤夺得三等奖。我向她祝贺,她却说她本来是可以夺得一等奖的。
我们容易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玩耍的、晃来晃去的孩子,而窗里和灯下的孩子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很难看到的。但可以这样说,英国的教育体系是相对成熟的,从孩子出生后的教育跟踪到孩子成熟后的创造力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现在爱丁堡大学给导师做助教,接触的大学生中,有中国的,有韩国的,有欧盟的,更多的是英国的,我要说拔尖的都是英国学生,包括理工科专业。我在爱大图书馆见过一个英国女孩的座位上铺满了书本和讲义,她跪在地上埋头写画论文。这是图书馆里再正常不过的场景。我习惯在图书馆熬夜奋战,也是跟英国学生学的。
中国和英国的学生,尽管有差异,但共同点是主要的:努力,刻苦,有一颗强大的心。至于我们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那种怪打扮、怪行为、满嘴脏话的英国孩子,在英国社会也是当作“问题”来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