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意朗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4 08: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意朗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一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余映潮  434100
——教学警语: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朗读”:
朗读,语文阅读课常用的一种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
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
    ……
课标说: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课标的说法,是关于朗读的教学要求;在落实这种教学要求时,我们要追求教学设计
的诗意手法。
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
设计朗读教学,要富有诗意,要具有美感。
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起来而没有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训练,可能只能教会学生“念书”。
所以,我们要力求用诗意的手法来引领这诗意的课中活动。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一是:小步轻迈——层次细腻。
运用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腻的情感感受。
请看下面苏教版七年级的一篇课文——《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笔者在教学中请同学们这样来朗读:
第一次读:请大家用童声来读,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清新。
第二次读:请们带着表情朗读,语音要甜美。
第三次读: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有给孩子们讲故事的韵味呢。
第四次读:请用突出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故事中的几次“变”。
第五次读:可爱的小姑娘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进行表演式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动。
这样的朗读指导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准确地利用了课文的文体特点,教学立意有一定的高度且角度比较新颖,给学生一种没有厌倦、渐入佳境的朗读感觉。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二是:角度精细——过程生动。
这里的“角度精细”也含有“小步轻迈”的意思,也是要求在步骤细腻的朗读之中让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中的情与景、课文中的人与事、课文中的理与趣、课文中的叙与议,等等。
下面《口技》“朗读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比上例更为精细一点。它不仅关照到朗读步骤的问题,还关照到对课文的分步处理的问题,还关照到师生共同活动的问题。每一次的朗读要求都有它的“表达目的”: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以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上述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三是:有引有读——重点突出。
所谓“引”,就是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有意地“引导”着学生朗读课文中最精彩或者最重要的内容,同时略去对课文中其他内容的朗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连贯地“跳读”的课中情境。请见笔者在《鹤群翔空》中的教学实录片断:
同学们,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好,开始了。
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3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咬准,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律”“笔直”“实在”这些重音要读好,这幅很美的画面,要通过重音把它表现出来。好,请读。
生:(齐读第3段)
师:读快了一点,重音读得还不够。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它们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的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要停顿一下。好,开始读了。
生:(齐读第8段、第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
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速度,表现战斗的激烈。好,开始读。
生:(齐读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后面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读21、22、23三段。在这要读出情感,你就像那只大鹤来救死扶伤的朋友,好,开始读。
生:(齐读21、22、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有引有读”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艺术地处理比较长的课文,同时形
成课堂上波澜起伏的朗读场景,师生的活动都很专注。
诗意朗读的设计思路之四是:读中有析——动脑动口。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不仅强调朗读,而且巧妙地在朗读之中增加学生感悟分析活动,因而这种设计及教学过程不仅表现出一种立体的美感,一种错综的美感,还表现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设计艺术。
请见笔者《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对白求恩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多少年来,这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我们学习的步骤是: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我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
师: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个步骤:感知一篇,也就是感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它的写法。请大家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读全文,读了将近3分钟。有学生已开始在书上动笔做记号。
师:下面我们就来感知一下课文对白求恩事迹(情况)的介绍、叙说。
下面看第一段,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注意:朗读的时候不要读到议论的方面去了。
生齐读: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师:这里介绍了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好,看第二段,读出文中叙述的部分。老师提示一下,就是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
生齐读:“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师:好,第三部分自己判断,读出叙述部分。
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师:再看第四段,作者在这里叙述了与白求恩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生齐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师:刚才我们读的都是叙述部分,但是,这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悼词,
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议。下面我们把评议的部分读出来。
我们来读第一段,男生读叙的部分,女生读议的部分。
男生读:“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女生读:“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国际
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段落很明显由两个层次组成——叙和议。由叙到议,表现了作者通过白求恩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加以评论的思路。后面我们也可以根据这种体会,来感知其它段落的层次。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大家思索一下怎样读出层次来。(有同学在思索,有同学在小声议论)
好,试一试。女生读第一个层次,男生读第二个层次。
女生读: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男生读: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师:第四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第一个层次,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读第二个层次。
生1读: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很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齐读: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师:我们刚读的三个段落都是先叙后议。通过前面这个步骤的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写法—-叙议结合。叙是基础,再通过议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过概括对课文的内容加以浓缩,吸收其精华。
……
在朗读中带出分析,在朗读中让同学们不但动口,更要动脑,在朗读中让学生进行揣摩体味,这就是教学设计艺术所带来的艺术氛围。  
设置主问——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二
——教学警语:“主问题”是教学中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先看几个“问题”的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请同学们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并试用表格将它们的内容表现出来。
《麦琪的礼物》:试从时间、主人公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可信吗?
《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层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的分层划段的角度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人说,这一课中的情感张力,紧紧依托在课文的句式表达之上。你能证明或否定这一说法吗?
很明显,要探究或者回答上述问题,就得研读课文全文。
像这样能够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或牵动文章主体部分阅读的问题或提问,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一般称作“主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艺术效果。
可以说,“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也可以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就“提问”研究而言,“主问题”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的改造和创新,也是对阅读教学课堂活动方式的改造和创新。
“主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品读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用“主问题”来形成课堂教学步骤的课,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
所以,“主问题”的设计是对大面积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
主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之一是:整体阅读,深化理解。
所谓“整体阅读”,不是指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即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这就要求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在这个“抓手”的导引下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在这方面,“主问题”可以说是有着绝对的优势。
请见《孔乙己》研读阶段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在课文教学的研读阶段,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说说孔乙己的“手”。
这是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这个问题及学习要求的出现,打破了那种让学生泛读课文、抄写字词、标明段落、理解层次的习惯性讲读思路。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情绪,把学生引入了课文,也把学生引入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阅读心理境界。学生会立即被这个问题所吸引,目光深深地进入课文,开始对课文进行整体的研读提炼。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感知到如下的内容:
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有一双与别人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手。这不仅表现在这双手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之上,更表现在这双手特有的用途之上。除了替别人抄东西赚点钱之外,孔乙己的双手还有四种特殊用途:第一、蘸酒写字,第二、偷窃东西,第三、书写服辩,第四、代脚“走路”。作者用了细节描写、穿插叙述、侧面介绍以及正面白描等方法,通过对“手”的描绘,揭示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旧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的悲惨命运。课文对孔乙己双手特殊用途的描写,贯串着故事由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陪伴”着孔乙己的出现和消逝。孔乙己这样一个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成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可见,作者对孔乙己双手的“反常”描叙,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也强化了这悲剧带给人们的思索。
主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之二是:集中话题,优化活动。
“集中话题”就是减少提问,“优化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长时间的阅读、思考、研讨、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主问题”有利于大量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不是像我们平时的教学一样,教学内容的推进主要依靠师生之间的问与答来进行。下面我们先来读一篇短文:
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
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然后我们再来看对这篇短文所进行的“主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师只设计了三个需要解决的
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都来说一说,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第二个问题是:大家都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好在(或“美在”)什么地方。
第三个问题是:大家都来说一说,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感受课文,然后大家一起来说话。
同学们用第一个句子说话:这是一篇寓言,这是一篇写动物故事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小鱼和大鱼的寓言,这是一篇写小鱼和大鱼对话的寓言,这是一篇写不懂事的小鱼向有生活经验的妈妈求教的寓言,这是一篇鱼妈妈对幼稚的小鱼讲述“人生”道理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寓言,这是一篇关于生命安全的寓言,这是一篇内容很严肃的寓言……
同学们用第二个句子说话:这篇文章好在它是一篇寓言,好在它是一篇很短很短的寓言,好在它是一篇语意层层推进的寓言,好在文中的小鱼就是一条小鱼,好在文中的大鱼就是一条大鱼,好在小鱼与大鱼的对话集中在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之上,好在“钓钩”这个比喻极为鲜明地表现了用心险恶的阴谋,好在这短短的故事中有着极为深刻的让我们终身受用的人生哲理……
同学们用第三个句子说话: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用对话展开内容的写寓言的方法,学到了说话要像大鱼那样善于对重要之处进行强调,学到了“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这样的人生道理,学到了“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这样的深刻的警句……
这样的说去说来,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文章就被学生说懂了,文章就被学生说通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基本上消除课堂上那种琐细的“碎问碎答”。
主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之三是:精细思考,深刻探究。
“主问题”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同学们进入到全篇课文中去的大“问题”,应有利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的眼光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达到让学生精细思考、深刻探究的目的,而这种精细思考与深刻探究,又始终是围绕着某条主线进行的。下面我们先来读《狼》这篇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然后我们再来看《狼》的教学思路:
1.朗读。
2.讨论:有人说,这篇小说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是吗?
3.朗读。
4.说明:这个故事表现屠夫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
5.朗读。
6.品析: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字词品析”,举例分析某一个词或某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
    以上2、4、6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三个“主问题”。第一个能解决对课文内部层次的
   理解,第二个能解决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第三个能解决对课文的语言欣赏。就拿“字词品析”来讲,从理想的状况来设想,学生的讨论也许会有如下非常漂亮的说法: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写出了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博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以上写出了双方都在紧张地思谋对策,观察动向,伺机进击。
一狼径去:“径”字极为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文章中的悬念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文章全文暗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
课堂上由学生所进行的精细思考与深刻探究,也许达不到上述这样理解的境界,但一定能有这样的研讨的气氛。这就“主问题”牵引作用。
其实,上述“整体阅读,深化理解;集中话题,优化活动;多角思考,引动探究”这几者是不能分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现着“主问题”的“引动力量”,立体地多维地支撑着、表现着优美的提问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三
——教学警语: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
语言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
我们要设计丰富的读写创造活动,让学生练笔的角度更加丰富。
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可以说,读读写写、读写结合,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它都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规最平实的教学手法,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是没有教师不会运用这种通俗教法的。读写结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自然最常用最通俗最普及的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是课标中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同学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些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
    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如高中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读写结合式的设计:
1.提纲罗列: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情节提纲。
2.内容概述:写一段两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上被劫的经过。
3.简洁评说:先列出评介提纲,然后综合评述杜十娘这个人物,写成两三百字的短文。
4.表达感想: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葛朗台的看法,两三百字。
5.想象扩展: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与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中的一段对话,200字左右。
6.定向探究:话说“凤辣子”。要求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王熙凤的辣,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可就你所知,联系《红楼梦》有关王熙凤的描写去谈,也可以发挥想象。
7.变体改编:将《阿Q正传》的某个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
8.技法体会:学习《墙上的斑点》,自拟题目,练习写一篇描绘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的
短文。
9.设想推论: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之后立即知道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
局将会怎样?请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两三百字的短文。
10.理由论证: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上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个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
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美妙的创意。如:
1)  句段读写——仿写学用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请欣赏《纸船》的教学设计。
师: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象。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师:这段小诗可以献给你感谢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边防军人,航天飞行员,孤独的小女孩,足球队员,北极探险队员,非常勤奋的人,非常贫困的人……
师:这段小诗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尊敬,表达关心,表达想念,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牵挂,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甚至还可以点示一种哲理。
    (同学们当堂写作并进行交流),如:
中国足球队员,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座大力神奖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们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金光灿灿,满载着我们的鼓励、信任与期盼。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关爱你的人为你撑开的,
  晴空万里,是在告诉你心中要永远憧憬着温暖与光明。
“硕鼠”,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张密密的大网,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正义与法律给你们敲响的警钟,
  法网恢恢,它将惩治你们步步膨胀的无耻的贪婪。
年轻的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登上了银光遍野的月球,
  不要惊讶它只是美好幻想。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的写照,
  总有一天,人们会像杨利伟一样到银河浩瀚探访。
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
2)  多向假设——放飞思绪
“多向假设”也是一种——就课文内容进行多次的多向的“假设”,构成课堂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从更多的更为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
    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多向假设”式读写活动:
1.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
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
4.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
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8.假如你是作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写话。
3)  课文集美——含英咀华
“课文集美”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美好课文中更美的内容进行“浓缩”与“聚集”,使学生在品评体味的同时,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并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
如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文集美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重写课文,浓缩课文,形成新的课文思路。同学们分组活动,从课文中找句子,用“集聚美句”的方式创编新课文。
下面就是这份很美的材料,它集中了约两千字的课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型美文:
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赞誉道: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
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夏季气温高达 70℃。
    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如果站在罗布泊边缘,你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问题出在近30多年。人们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4)  艺术改写——锤炼语言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的、别具一格的改写。
    例:杜甫的《旅夜抒怀》的艺术性改写,就是高层次的写读活动。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以见到这样的艺术性写法:
第一种:
沿长江由蜀入湘的水上飘泊是杜甫一生中最后的旅程。
在这个安静而孤独的旅夜,天涯垂挂的星子犹如渴望的眼,而月光在水上的翻腾演示着世界永不停息的流动。
杜甫未必想到人生的尽头已经逼近,但他看见生命如今悬浮在一片空旷中。诗是他热情的寄托,官是他报效君国、留名青史的凭借,而这一切似乎正从他的身边滑走,不能够再抓住什么,他犹如天宇中飘飞无着的沙鸥。
但以旷渺的天地来映衬的孤独,仍然在悲凉中写出了诗人不甘被厄运征服的高傲。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1999年4期P39  作者:骆玉明)
第二种:
一杆孤耸的船桅,突兀在微风细草的岸,使幽静的夜泊,也显得孤清而惨淡了。
一轮皎洁的明月,翻涌在湍流奔急的浪间,使瑰奇的江景,也增添了动荡与不安。
人们常称叹“星垂”二字“开襟旷远”,殊不知在出蜀漂泊的已届晚年的诗人心中,翻起的却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无限悲慨!
星辰璀璨,无语地照耀着空旷无际的平野;月色茫茫,天水间惟留孤独的沙鸥绕桅惊飞,——当诗人在结句突发奇想,将自身与沙鸥作比的时候,你所体味的诗境,究竟是“旷远”的自慰,还是凄楚的自叹?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1998年10期P39  作者:徐旭文)
它们若即若离,既在诗中,又在诗外,既有解说,又有评点。
将此作为例子介绍给学生,同时进行指导:
还有没有新的写法呢?
还可以从诗人的内心独白的角度来写,从以现代诗译古诗的角度来写,从电影镜头的角度来写,从舞台布景的角度来写,从对诗人说话的角度来写,从“唐诗素描”的角度来写……
于是学生的手中就能诞生美好的诗式散文。
5)  微型话题——多角探究
“微型话题”就是从某篇课文中提炼出来的众多的发散的可供“自由探究”的小话题。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提炼出10至20个小小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并进行探究,进而可以写成精短的文字。
    如《三峡》的若干个小小话题,同学们需要从“美”的角度,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评欣赏,并将自己的体会写成简短的文字:
《三峡》微型话题:
美在结构,美在全文的层次,美在各段的层次,美在勾勒,美在镜头,美在画面,美在动感,美在动静结合,美在色彩,美在情景交融,美在视点变化,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在侧面烘托,美在景物的辉映,美在细笔的描绘,美在巧引渔歌,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文体写作的创造,第一段中的美,第二段中的美,第三段中的,第四段中的美。
《三峡》美点欣赏的微型短文: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勾勒,写得异常的美。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三峡》,美在侧面烘托。进行正面描写之外,作者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
《三峡》,美在一个特例。作者用了一个特例来写水速之巨大;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只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快感。
《三峡》,美在景物的动感。课文中描写的美丽的一角是很有动感的。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余音缭绕之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1:02 , Processed in 0.0838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