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目送》与《背影》的差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8 22: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目送》与《背影》的差别

     

箜篌引 (k12语文论坛)

发表于 2009-11-11 19:35

关于现代文阅读

王老师:

又来麻烦你。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读些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能。我觉得既要培养一般的文本阅读能力,又要培养不同体裁的文本的阅读(有时是鉴赏)能力。

正是本着这样的初衷,我在一次考试中出了下面的题目。

我特地把材料、题目及粗疏的答案要点附录如下,敬请王老师指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题目是考高中教师的。

   

目送(龙应台)

   

儿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9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坠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的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100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儿子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16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21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5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2分)

  特点:成熟收获  富有(充满)生活情趣

  作用:孩子幼儿园业已毕业,可以上学了,表现为人父母的喜悦、期待之情。

2. 文章第一部分(前4个自然段)作者送儿子华安去读小学一年级。从情感角度看,她着重写了儿子的      、       的心情。这部分的叙述起到什么作用?(3分)

  胆怯、依恋,反衬作用。

3.本文的细节非常传神、感人,请分析以下句子丰厚的内涵。(4分)

(1)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说明孩子长大了;后面的比喻突出了孩子的对我的热情取明显的应付态度,隔阂和冷淡。

(2)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

                                                                     

   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毫不厌弃,悉心照顾、关爱的亲情,无法尽孝的歉疚和遗憾。

4.请从文章内容、感情和写法三个方面,比较本文与朱自清《背影》的异同。(6分)

   内容——

  相同点:都讲述父女母子之间的家庭亲情。

不同点:《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写了子女心中眼中的父亲,而《目送》牵系三代:看儿子们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年少;看父亲的老态,也审视自己即将迈入的老年,写了父母心中眼中的子女。

    感情——

相同点: 血浓于水的委婉亲情。

不同点:《背影》有关爱、依恋、愧疚,而《目送》中的感悟,虽然有太多的无奈、失望和失落,却必须放手——既有遗憾,又有坚定、豁达之处:孩子长大了,他,她就要挣脱您的怀抱,自己去飞翔,您要准备好他,她的行囊,放他,她一路高飞。

写法: 

相同点: 身边琐事,细节描写。

不同点:《背影》集中写了一个父子分别的场面,且从儿子的视角来写父亲;而《目送》则是几个场面的组合,且从父母亲的角度来写孩子。

关于《目送》与《背影》的差别

箜篌引老师: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考老师,但无论什么目的,您出这些题目都有些细碎,而且太浅了,像是在考高中生。

但是您把此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相比较,这个创意我觉得很好。如果我来考这些高中语文教师,我会这样命题:

·请比较《目送》、《背影》两篇散文,说明其价值观念之异同。

开卷考试,可以查资料,可以互相讨论,写成论文,一周交卷。

据我看来,这两篇文章虽然写的都是亲情,但价值取向上有明显差别。

1、《背影》有家庭色彩,《目送》则是个体色彩。朱自清总是在家庭的背景下写亲情,多次提到家庭,而龙应台此文,则看不到家庭的背景,几乎让人感觉这只是一个女人和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的个人关系,家庭人际关系有某种“颗粒性”。

2、朱自清是在“寻”背影,而龙应台则是在“送”背影。《背影》的最后一句是“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目送》的最后一句则是“不必追”。前者主“合”,后者主“分”,心态有很大差别。

总之,朱先生的观念是传统的,典型中国式的,龙女士的观念比较现代,而且比较西化。我读过龙女士一些文章,感觉她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颇深。

仅供参考。

                        王晓春   09,11,12

     

附录:

朱自清  《背影》 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2:26 , Processed in 0.1489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