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是骗人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8 23: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理论是骗人的?

——《教育研究的哲学》读书笔记(20)

                           

            王晓春

     能自称“理论”的,通常带有相当的欺骗性,因为它们的表述往往十分暧昧和温和,已至我们对于什么东西可以算作做是反驳它们的证据,根本就不清楚,在教育领域内尤其如此。事实上,大量的教育主张,都属于这一类。当然,理论陈述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

    但是,它们的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一旦人们接受理论陈述的内容,他们如何看世界如何理解经验以及如何从事实践,都肯定会发生改变。

(《教育研究的哲学》(英)理查德· 普林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第一版   120 —121页)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我们在这里则看到了对理论的更为严厉的批评——“理论是骗人的”。这种批评有道理吗?有一定道理,理论本身的特点确实容易导致这种弊端。

    凡属理论,其表述必定是概括性的,否则不能称之为理论。而什么事情只要一概括,问题就来了。理论的优势在于概括,麻烦也在于概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如我说:“爱迪生的天才在于勤奋。”这句话只是对一个具体事实的判断,不算概括,因而显然不是理论。如果我说“天才在于勤奋。”这就可以算作理论了,因为这话很概括,阐明了一个规律。然而第一句话是没有欺骗性的,符合实际。第二句话可就不好说了。爱迪生是天才,举世公认,爱迪生勤奋,有事实为证,这都没什么好说的。可是随便找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来,是否符合这个规律,谁也不敢说了。“天才在于勤奋”的说法很模糊,很暧昧。如果你问我,某人非常勤奋为什么没成天才,我可以回答说,他还不够勤奋,不够玩命,头尚未悬梁,锥尚未刺股。很多老师就是用这种思路“激励”学生的。这就可见,“天才在于勤奋”这类“理论”,除了对人有些鼓励作用之外,并没有更多用处,但若说欺骗作用,可是不小。这个“理论”是“有意义”的吗?有点意义,没多大意义。因为你“接受”了这个“理论”,认识认识水平并没什么提高。

     教育界有大批的“理论”,都是这种东西。与其说它们是“理论”,不如说它们更像宣传鼓动口号。
       所以,很多一线教师提起理论就讨厌,看见专家就头痛,实在是事出有因。这里面有本能的正当防卫心理,既然理论很容易骗我,我最好躲它远点,还是老老实实干我的活去吧。

     不过这种心态也是很危险的,防卫过当了,因噎废食了。问题在于许多教师对理论的定位根本上就错了。老师们最爱说“理论联系实际”,然而他们的所谓“联系实际”指的是“立刻解决我眼前的问题”,这种期望是错误的。理论的任务不是如此。理论不是告诉你“怎么办”的,它是告诉你“怎么想”的。理论如果直接教你如何处理眼前的一件事,它就不是理论了,它失去了概括性。

     但是这绝不是说,有了这条“概括性”做理由,理论工作者就可以天马行空,云山雾罩了。反正我也不是解决你具体问题来的,我只管海说,你恭听就是了,我只管宣讲理论,联系实际那是你的事情。这种态度也不对。如此你和录音机区别就不大了。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你谈论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找到新的思路。你虽然不必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但你应该拿出一些具体问题做例子,来阐明你的思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只会背书,那么一线教师对你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就很合理了。

     理论总是有利有弊,想通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理论。

                                   2010,6,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0:54 , Processed in 0.1192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