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做建筑学和教育学的翻译作者:新闻纵深
中国教育报7月21日三版新闻纵深 周飞 张春铭编辑 反馈信箱zongshen@edumail.com.cn
中国教育报记者刘华蓉王强 采写
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 做建筑学和教育学的翻译 “我是建筑学和教育学之间的学科翻译。”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对自己的身份这样表达。在从事教育研究十多年后,吴奋奋到同济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并从此开始专门从事学校建筑设计研究,现在,他担任设计顾问建起的学校已经有30多所。 吴奋奋曾收集了美、英、法、德等20多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建筑案例数千个,其中,美国的第二代教室即标准教室对他影响最大。 吴奋奋介绍说,美国新建学校每间标准教室面积大多为10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容纳24个人左右,小组式的学生座位只占教室一半的面积。教室空间的宽松保证了平面功能分区:教室里一般都有阅览区,放适量可供阅读的书籍,而且有一组沙发或者一块地毯,学生们可以很舒服地坐在上面看书、学习。每间教室还布置了一个配备几台电脑的上网区或电子学习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检索、查阅各种资料和信息。黑板和主墙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屏幕和至少三面的展示墙。在美国的标准教室里,没有高出教室地面的讲台,没有高于学生课桌的讲桌,教师讲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学生常常在小组讨论中起到“讲师”的作用。常常能见到:教师讲解告一段落,学生便分开活动,有的坐到地毯上看书,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在操作台鼓捣。中国的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获取知识,美国的学生还通过阅读、浏览、讨论、讲解以及动手操作来全方位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这种不同,与普通教室和标准教室的不同,直接关联。 从吴奋奋的设计中不难发现美国标准教室的影响痕迹。吴奋奋参与设计的杭州市胜利小学的教室是这样的:正前方的墙上不仅设计有一块普通的黑板,还有一块并列的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设计在促使教师们更好运用多媒体上发挥了作用,校长张浩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每位教师都已经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其中1/3的教师使用白板(多媒体)的频率超过使用黑板的频率。” 在美国考察时,吴奋奋注意到,教室一侧通常有一个操作台,台上除了配有洗手池,还配置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小实验或小的动手操作活动均可以在操作台上完成。吴奋奋意识到这个细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影响,便把它引入自己的校园设计。杭州市胜利小学每个教室内就有一个这样的操作台,它依墙而设,高约70厘米,台面宽45厘米。张浩强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操作台,上自然课、科技课、劳技课的时候,学生们不用走出教室就能完成部分小型的实验。台面底下的小柜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放置个人物品的空间。” ■本报记者 刘华蓉 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