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春来: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2 06: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湖南省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春来来   
在一线教学时,学生们喜欢叫我“文艺青年”,大抵是因为我喜欢文学,常常写下水作文。喜欢文学始于年少时代。那时常在暗黄的煤油灯下听祖母讲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祖母没上过学,但她非常善于讲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在祖母的故事里度过的;上小学后,饭后茶余,父亲会津津有味地跟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父亲只有小学学历,但他口才极好,熟读四大名著,还经常告诫我:要出口成章,写一手好文章。受祖母和父亲的影响,后来写作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老师后,我一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大胆说话,自由写作;在作文教学上我只干了一件事——坚持周记教学,重点做了五个阶段的文章。
   自由阶段——情感与思想齐飞
   作文教学时,我们总希望能支给学生作文的绝招,于是什么方法、什么套路、什么秘籍,充斥着作文教学的净土,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方法当然要讲,但作文教学不可忽略情感的熏陶。“情乃文之经”,文章缺少了情感犹若鲜花离开了土壤,是没有生命力可谈的。几前年的一次作文教学让我感受颇深,课前我发了三张作文资料,让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上课时我要求他们谈一谈让自己最感动的文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谈到了散文《那枝枯萎的康乃馨》和《拾馒头的父亲》,因为他们看到了博大的亲情、感人的场景。其中一位女生深情地说,父爱之所以伟大,因为它不分贵贱,爱的本质是一样的,作为学生应该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那份浓浓的爱,话音刚落,教室里掌声四起。然后我接上该女生的话,引出了朱自清的《背影》、巍巍《我的老师》,最后延伸到学生的父母,谈到了父母的含辛茹苦、颠簸流离,其中一位女生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后来她在周记里写了一篇有关父亲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2015年有幸参评湖南省语文特级教师,在本市某非重点中学录作文课,我先展示在《中国散文家》杂志上发表的散文《故乡》,试着从情感入手以此引起他们的共鸣,课堂上学生们表现相当积极,听课老师也为他们的精彩连连叫好。其实,当学生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感要抒发要流露,就意味着有了写作的欲望,有了此种欲望就走好了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此外,作文教学务必教学生思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建新在谈及某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代表性问题时,特别指出“套话”问题最严重:考生常事先准备些材料,以屈原、苏轼和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写得最多,被称为“套话三巨头”。作文教学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写作的快乐的,故而引导学生在平常处发现不寻常、生活中多感悟,大有必要;切忌死搬硬套一些高考作文专家的模板,否则会僵化了学生思维。所以,学生写周记时,就要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考场的条条框框,不管文章构思高低,不想开头与结尾精妙与否,不在乎字数的多与寡,我的周记我做主,只需要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思想,尽情去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就行了。在这片天地里,要做一个自由的人,没有羁绊,没有约束,没有老师评审的眼光;你的情感、你的体验,只需在真实的文字里静静地流淌,流成潺潺小溪,汇成滔滔大江。一位学生在她的周记里如是写道:
   一如往常,第一节课又是数学课,早上很早爬起来、晚上很晚才睡觉的我听得昏昏欲睡。眼睛一会儿闭,一会儿睁,闭上眼时,又惟恐被老师看到,然后被罚站,睁着眼,却哈欠连天,再看看其他人,有的低着头,似乎在“沉思”,有的用手托住下巴,眼睛微眯着,有的看似精神良好,可仔细一瞧,正用手捏自己呢!像是在自虐一般。老师的话就是催眠曲,时间仿佛停滞了……
  读罢文字,我们不得不为小作者的文字击掌叫好,文章描写真实、精彩,对数学课的厌烦可见一斑,这样的文字是生命的真实体验,鲜活、灵动、耐人寻味。
欣赏阶段——给学生一次鼓掌的机会
  记起我曾经学写诗歌的事情来。前些年,我尝试朗诵诗创作,福建的一位网友经常给我提意见,诸如意境不够美、跳跃性不强、音节不和谐等等,有时惨淡经营的一首诗被批得一无是处,自己差点失去了信心。后来广东的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虽然您的诗有其他诗人都有的缺点,但你的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工作之余,读您的诗简直是一种享受。她的话也许出于一种鼓励,但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之后我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了大量诗歌,2013年4月网络文学经典特举办“洞庭一扁舟作品”朗诵会对我推介、宣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学生辛辛苦苦写的周记,若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对于唤起他们写作的欲望,何其重要啊。有时,鼓励是作文教学的催发剂。记得林清玄在《棒喝与广长舌》一文中说,他曾是一位令学校失望的学生,而他的国文老师王雨仓先生没有放弃他,在他的作文簿上给他最高的分,推荐他参加校外的作文比赛,还时常对他说:“我教了五十年书,第一眼就看出你是会成器的学生。”我想林清玄与文字结缘,成为著名散文大家,与王雨仓先生的鼓励多少有点关联吧。所以,当批改学生周记时,一定要带着审美的眼光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办公室常有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眉头紧蹙,愤言“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其实,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周记时,你总能享受到一种美,或是一种洒脱,一种纯真,也许是一种顽皮,一种愤青。我通常喜欢在课堂上朗读学生的周记,还创办班刊《雏凤清声》刊载他们的优秀作品。一位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来信对我说:
  三年了,您于我而言,亦师亦友。记得高一时您把我的一首周记本上的诗印发给全班同学,从那时起,我爱上了语文,尽管我学的是理科,可文字是我最大的爱好。高中三年,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以后仍是。现在我毕业了,再也不会有人来让我写高考作文了,但是我仍深爱着文字。偶尔写写,想起您的谆谆教诲,心中谢意难以言表。在此我想说,您是我一生的,永远的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我敬您!爱您!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周记教学,已经超越了教学,不是吗?
  模仿阶段——转益多师为汝师
  朱熹曾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郭沫若也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无不道出了模仿的重要性。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出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成千古名句,秦少游“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模仿温庭筠“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而有出蓝之妙。所以,我们主张在多写的同时也要广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时候,不妨尝试模仿。一学生在阅读赵丽宏的《生命》后,仿写了一篇文章《青春》,下面是其中的语段:
  假如青春是水,一泓沁人心脾的水,没有任何杂质,美景重叠在潭边,只留青春之水在心中,慢慢摇曳着,想触摸却又触摸不到,似有若无的感觉在中心蔓延开来。
  假如青春是鸟,一只飞翔的鸟,丰满的羽毛覆盖在结实的双翅上,牵动着它张开的梦想。青春之鸟,是一只勇敢的鸟,它敢于在漫漫无边的天际上坚持自己的路线,找到自己栖息的地方,它敢于在风雨中展翅翱翔。
  这样的仿写固然比不上赵丽宏的文笔,甚或有东施效颦之嫌,但这样的模仿,却又是一种心灵感应,一种文字的行走,久而久之,就能熟能生巧,最后会像杜甫所说“转益多师为汝师”形成自己的个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训练阶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周记写作后,老师应适时进行技法指导,毕竟周记写作也是一门艺术,适当的方法点拨,对于学生的写作提高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生周记写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语言训练、联想训练、想象训练,审题、选材、布局、谋篇训练……跟写作相关的训练,我们不妨先从语言训练开始,因为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训练可以从句式训练开始,下面是我指导学生学会写“判断句”的语言训练中一基础不好的学生写的语段:
  思念是眼眶里晶莹的泪花,是默然拾起残花的剪影,是孤鸿的低吟,是游子的家信。
  思念是“花落流水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孤独,思念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凉,思念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
  语言虽然有显幼稚和死板,但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小作者来说,难能可贵了,实践证明,很多学生恰恰是在这样幼稚的文字里渐渐进步的。
  当然文体训练也是必要的,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在周记中训练,然后加以指导。2009年1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个人专著《议论文写作五步联想法》,便是我议论文训练教学的经验总结。总之,训练要成系统,要有章法,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棒头瞎忙活。
  讲评阶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周记讲评阶段是最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阶段,我曾提出“点—引—导—结”作文讲评法(详见《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年第9期),主张四环节有效作文讲评。通过讲评,学生可以扬长避短、互通有无,若没有讲评,学生就无法知道自己作文的弱点,也难以欣赏到同学的佳作,作文讲评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先明得失,再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周记讲评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活动,这样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周记教学,从而使学生作文更上一层楼。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周记教学离不开阅读和口头表达训练等“诗外”功夫。叶圣陶说,我们会写作,因为我们会说话。为了将学生的口头表达、阅读、周记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我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口头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联想等思维,也可以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读书报告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的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学生本色质朴、有条有理,有的学生温文尔雅、处乱不惊,有的学生慷慨激扬、意气风发。一次读书报告会上,有学生声情并茂说道:
曾感伤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无奈,也曾惊叹于“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高洁。他的才情、诗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不渴慕布衣清欢,一个只思冰天雪地、三秋落叶的柔情似水的才子,又怎会在意仕途的不顺?又怎去渴求那所谓的荣华富贵?在我看来,他拥有一颗如雪的心,即使处在一个集富贵与荣华、显赫与威望的家族之中,他依旧保留着那份高洁的情怀——一种不流世俗、与世无争的情怀。《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本书,讲述了纳兰容若不凡的一生,作者用禅意、空灵、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至情至性的才子,将他的生平娓娓道来。
读书报告会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读书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促进了他们的写作。此外,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倡导说话与作文相结合,说话尽量贴近作文。
十余年的周记教学实践证明:作文离不开广博的阅读,离不开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充沛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它们是有机交融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坚持写作,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6:28 , Processed in 0.2095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