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庆邦:贴近人物的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1 23: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庆邦:贴近人物的心灵

  林斤澜老师跟我讲过,他和汪曾祺曾登门去看望沈从文,请教如何把小说写得更好。沈从文的回答是:贴着人物写。他们觉得沈从文的回答有些简单,不能让他们满足。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去找沈从文,希望沈从文能多讲一些。沈从文主要讲的还是那句话:贴着人物写。
  林斤澜老师跟我讲这些往事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来想去,似乎明白一点了,他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在教我如何写小说。小说的作法多种多样,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简单归结起来,无非是写人,写人的感情,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要把人物写好,一个贴字耐人寻味,颇有讲究。这要求我们对笔下的人物要有充分的理解、足够的尊重,起码不是拽着人物写,不是推着人物写,不是逼着人物写,更不是钻进人物的肚子里,对人物构成威胁和控制,对人物进行任意摆布。
  要把人物写好,我们脑子里须装有很多人物,以供我们挑选。好比我们要酿酒,手里得有粮食才行。如果粮食不够,一味掺假使水,再兑点酒精,造出来的只能是假酒。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脑子里储存的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人物,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有人说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是多个人物集合起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我个人的体会,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必须有生活中的原型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原型作为支撑,人物就很难立起来。
  所谓贴着人物写,我理解,不是贴着人物的身体写,而是贴着人物的心灵写。任何文学作品,构建的都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心灵世界。我们得到了创作材料,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材料进行心灵化处理,一一打上心灵的烙印。如果没有心灵的参与,没有进入内心世界,材料再多也只是一堆原始的材料,不会升华为艺术。沈从文先生也说过,“一切优秀作品的创作,离不了手与心。”无非都是“写人,写事,写心”,“由心及物,由物及心混成一片”。
  那么,我们拿什么去贴近人物的心灵呢?当然是将心比心,以作者自己的心灵贴近作品中人物的心灵。我们写小说,其实是在写自己。小说中有一百个人物,就有一百个自己。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自己和不断打开自己心灵的过程。我们只有做到和作品中的人物心贴心,才有可能赢得信任,所有人物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我们所写人物的一言一行,才会合情合理,经得起挑剔。
  有一点需要小心的是,我们不可自以为是,不可完全以自己的心理取代人物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的逻辑,还有文化心理的逻辑。逻辑是很强大的,差不多像是铁律。人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受到的是逻辑的支配和制约。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逻辑大相径庭,如果让林黛玉与贾宝玉谈仕途经济,那就可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12 , Processed in 0.1128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