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与学习书法的孩子们聊聊写作问题/在太原决赛现场的演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7 01: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学习书法的孩子们聊聊写作问题
——2015年8月在太原决赛现场的演讲
■湖北孝感  管季超


同学们:
      大家好!
      《2015年“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现场决赛今天上午顺利举行,评委会已审定了评审结果。在我的这个演讲结束之后,就将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昨天晚上,我到同学们住的宾馆房间去与各省市参加决赛的同学和带队老师、家长聊天,看到同学们都很兴奋。为什么兴奋啊?因为在众多的参加初赛的选手中,大家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表示我们的书法学习成绩获得了肯定啊,能不兴奋?能够通过现场决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同场竞技,相互学习,更准确地衡量自己书法学习的成效,能不兴奋?同学们在校学习,平日里很难有机会到异地旅行,参加现场决赛,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太原,能不兴奋?管老师今年52岁了,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省旅行呢?是18岁!什么时候才坐飞机呢?快到30岁了!真是羡慕同学们这一代人啊,能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有了出省旅行、参加全国性大赛决赛的经历。
        现在,国际上流行“游学(Study Abroad)”的学习方法。我国古代孔夫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就是游学精神的始源。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学习和游玩,将学与玩融在一起,接触异地的同学,向心仪的书法家请教,看山西的名胜古迹,吃山西的特色美食,领略山西的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之中体验人生,是不是很有意义啊?也许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到省外去读大学、到国外去留学。古人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将“读书”这种学习方式,与“行路”这种体验方式结合起来。世界这么大,我们不多走走看看,怎么能领会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未来世界的接班人,成为国际性的人才呢?

       管老师是本次大赛组委会委员,也是咱们《语文报·书法版》一版二版的责任编辑。大赛组委会邀请我作一个演讲。我是一个喜爱书法的语文教研员,并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关于书法的问题,大赛评委老师今天晚上会与同学们交流。我想与同学们聊一聊“怎样从书法学习中悟作文之道“这个话题。
       书法学习和写作学习,看起来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其实,两者之间,有很多的道理是相通的。将这些道理想透了,也许会获得新的认识角度。
       无论是书法学习还是写作的学习,最初阶段都离不开“模仿”。在书法,是“描红”,是“临帖”;在写作,是“仿写”。所有成功的书法家都是重视“临帖”的。临帖是继承书法传统的唯一途径。如果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书法家,临帖工作要终生不辍。在临帖时,读帖很重要。临帖像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书写者对原帖的理解程度。看一眼就临,也许能大概得其形,但于细节精彩传神处,就相差甚远了。写作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在“仿写”之前,也应该有一个仔细阅读名家名作的过程,看名家名作如何立意,如何结构文章,如何遣词造句。对名家之作体会得深了,仿写才能得其形神。
        书法的临帖,可以细分为“实临”、“意临”、“临意”。写作学习,也是这样。最初的阶段,我们的仿写也许只是照葫芦画瓢,亦步亦趋的,明显地看得出模仿的痕迹。从学着造句、仿句开始,然后仿段,最后仿篇。
       书法的学习呢,到了能“临意”这个阶段,创造的成份已经相当多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书法创作”了。写作学习呢,我们可以在仿句中变换词语,在仿段中变换句序、叙述对象,修辞手法、段式结构等;在仿篇中,题目、立意、开头、结尾、时间、地点、人物、中心、情节,都可以变换。小变小创造,大变大创造,全变就是全新的创造了。
         自王羲之、王献之以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有模仿“二王”的,所以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二王书风”被尊为书学正脉。在写作史上,前代作家的作品和写作风格,也会成为后代作家的模仿对象,在模仿之中实现新的超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例如莎士比亚模仿过英国旧戏剧家,勃朗宁曾模仿过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模仿过雨果。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朝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传诵至今。当代作家莫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同学们想通了这些道理,书法老师再让我们做看似简单重复的临帖练习时,是不是应该更用心啊?语文老师再让我们背诵名作名段,是不是也应该兴致勃勃啊?摹仿名家名作,是书法学习和写作学习,都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
         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要经由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样一个过程。在书法,是读帖时间,临帖的书写量;在写作,是阅读量和写作量。书法史上有“池水为墨”“书蕉万叶”的典故,写作史上则有不少某位作家经过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写作练习,成为一代大家的事例。光有聪明不行,勤奋总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
       书法艺术,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计白当黑、刚柔相济、以少胜多。虚与实、方与圆、顺与逆、正与反、疏与密、枯与润、燥与湿、分与合、动与静、收与放、提与按等等。只有这样一些辩证关系处理好了,才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
        好的文章呢,也是这样。中国古代许多写作理论表述,也对物与意、意与文、取与舍、主与从、分与合、前与后、通与变、知与能等等作了深刻的阐述。名家名篇里,就体现了与书法创作异曲同工的艺术辩证法。
        今天在场听讲的同学,都是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对中国传统文化怀着亲近感的同学,如果能将从书法学习中悟出来的道理,迁移到写作学习中去,或许会有比同龄人更深刻的体会。
       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成其心。”当代欧阳中石先生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假如我们能用一笔好字,写出一手好文,是不是很美妙的境界啊?



       现在,我们进入互动交流环节
       哪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从自己的家乡来太原参加现场决赛的旅途当中印象最深的见闻啊?

l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路小学五(6)班    庞恒瑜
      从平顶山到太原591公里,这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汽车行至山西省,高速公路陡然升高了,路边是陡峭的山峰,山连着山,从车窗向外望去,公路像一条蛇一样在山间蜿蜒前行,两旁的山黑黝黝的好像要压下来一样。我们的车在山间穿行着,时不时地还穿过山洞。我们还过了一条18公里长的隧道,里面灯火通明,车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出这条隧道。

l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六(1)班  刘思齐:
     8月18日早上6:30我起了床,早早地到了飞机场,等了一个小时,眼看马上就要登机了。“乘坐MU7534航班飞往太原的乘客请注意,因天气原因,您乘坐的航班将不能按时到达,飞机晚点至11:20,如给您带带不便,我们感到深切的歉意……”一听到这个广播,我瞬间石化了:“天哪,我还要再等这么久!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要起那么早!”“好了,别再唠叨了,又开始碎碎念了,静静地等吧!”说话的是我爸爸,他是来陪我去太原的。就这样我们又等了一个小时,终于登机了!这是我第二次坐飞机。飞机刚刚起飞,有些颠簸,不过升空后就渐渐平稳了,从飞机上往下看,地面的景物一览无余,美极了!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太原到了,我依依不舍地下了飞机。


管季超:
      无论是书法学习还是写作学习,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庞恒瑜、刘思齐两位同学讲述了来太原途中的见闻,哪位同学说说今天上午参加现场决赛的感受啊?

l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六(4) 班  刘兴宇:

    上午,太原交通大厦的迎泽厅内,鸦雀无声,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选手们凝神静气,笔走龙蛇,在作品纸上认真地书写,大厅里播放的音乐令人愉悦。
我提起笔,有些紧张,手上也出汗了,提笔的手有些颤抖,正应了那句老话“举笔如举鼎”。毕竟我是第一次参加现场大赛,加上只练了一年,想不紧张都不行。

管季超:
      参加现场决赛的同学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家能不能用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或者家乡的特产呢?

l山西省交城县新建路小学六(5)班  张舒博
     我说一下我们山西特产大骏枣吧。我们这边比较干旱,但大骏枣却不怕,依旧生根发芽。大骏枣脆脆的,甜甜的,还能做成酒枣。
我们山西的刀削面也很有特色。山西的面食有很多种,数刀削面好吃。用一个削面刀,一削一削一根一根的面条落入水中。煮好面,淋上酱撒上肉,放点西红柿,撒点香菜,好吃极了。

l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五(4)班  李雅琪
     我的家乡最有特色的小吃就是牛肉汤了。
    在淮南,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吃牛肉汤,从外地来的游客,也很爱吃。牛肉汤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放一些豆饼、粉丝……最后再浇上汤汁,别提有多美味了。

北京市清华附中初一(2)班  张宇欣:
     我与许多人一样,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有着深深的依恋。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门上的裂痕便是最好的证明;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国际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印证了她的发展。
漫步在胡同里,斑驳的树影打在灰色的砖墙上,两旁人家伸出的凉棚为窄小的巷子送来了阵阵清凉。三五个老人聚在自家门口,摇晃着藤椅,扇着凉扇,惬意地唠着家常。行走在故宫中,彩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宫殿内外精致大气的装饰为它增添光芒。划着船荡漾在北海的碧波上,高耸的白塔在湖中若隐若现,微风吹拂着湖边的垂柳,与湖水相映成趣,一片宁静祥和。

安徽省淮南市实验中学八(10)班  陈莉昀:
     我的家乡淮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像八公山森林公园、上窑森林等。淮南有悠久的历史,产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淮南王刘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写了一部流传千古的文学著作《淮南子》。淮南是一座能源之城,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给全国各个城市。淮南还是一座美食之城,在淮南的大街小巷之中都有各色的美味小吃,其中最有名的还是豆腐。淮南是豆腐的故乡,俗话说“淮南豆腐甲天下”。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何晋任:

    我的家乡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是广州市的后花园。她与广州市大部分地区的喧嚣相比,显得格外恬静优雅。从化的母亲河名叫流溪河,贯穿从化,哺育了两岸一代代的从化人。从化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空气十分清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
     从化最有名的土特产是荔枝。如果来到从化,你会发现荔枝树满山遍野。每年的七八月份,荔枝树的枝干上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有一种过节时张灯结彩的气氛。走近荔枝树跟前看,只见一个个荔枝圆溜溜,上面长着一个个小刺,带有一丝淡黄色。一剥开荔枝壳,显现出晶莹剔透的样子。当你把荔枝送进嘴里,一种丝滑的感觉,当用嘴咬一口,荔枝的淡淡香味像炸弹一样引爆,向四周四溢,渗进牙缝里,荔枝的香甜久久不能散去。

l四川省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五(4)班  沙思源: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气候四季宜人,有宽窄巷子的古城韵味,天府广场的繁荣昌盛和新世纪人们的热情开朗。旅游业是四川的一大产业。传奇般的九寨沟,大地震后依然毫发无损的屹立在这儿;久仰大名的乐山大佛,盘坐在乐山上一脸慈祥的俯视着普天下苍生……
不知你听过一个广告没有——火辣的四川炽热的心。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四川以辣闻名的美食,还强调了四川人泼辣热情的性格。四川话也很特别:闷淂儿、粑耳朵、巴实......记得我妈有一次找司机师傅问路,司机师傅正宗的四川话说得我笑咯咯的:织走(直走)、脚拐(左拐)、右拐、再沙一脚。

l山西省平遥市气化街小学六(1)班  阴奕丞:
    我的家乡平遥,最有名的特色小吃要算冠云牛肉,它的肉又嫩又红,入口有那么有一点咸,咬一口,嘴中满是回味,让人吃完还想吃。老家的牛肉手撕最好吃,香味浓郁。
     去平遥,最不能不看的是平遥古城,平遥又称龟城,俯瞰平遥城,仿佛一只巨大的乌龟。古城墙的作用是保护内城,不受敌人的攻击。古城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外围还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它的作用可不能轻视,它是能保护城墙不受洪水的攻击,城墙又厚又宽,而且很高,城墙上还有专门打仗的地方,又能防又能攻,城墙上还留有当年打仗的弹洞。可想而知,古城的作用在当年有多大。

l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五(4)班  朱玥:
     我的家乡淮南,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不但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有这让人垂涎三尺的风味小吃——淮南牛肉汤。牛肉汤在淮南真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名小吃。当你走进一家牛肉汤馆,喊一声:“老板,来一碗牛肉汤!”“好嘞!”随着一声爽快的答应,牛肉汤端了上来。香气扑鼻,色香味俱全,不但是味觉的享受,而且还是一场视觉盛宴:醇厚的牛骨汤,点缀着翠绿的香菜,锦上添花,晶莹的淮芋粉丝,嫩红的牛肉片,劲道的千张……快来品尝吧!

l山西省交城县第四中学初一(089)班  武嘉怡: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西人,不得不提山西的名吃面食。山西被称为“面食之乡”,面的种类多种多样,刀削面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干净利落;河捞面像一个温柔的少女,入嘴便是满满的温和绵长;拉面像一个正值壮年的后生,强劲有力;而猫耳朵嘛,嘿嘿,更像一只只调皮活泼的小猫,滑溜溜地跑到你的嘴里。欢迎各地的同学来山西游玩,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

管季超:
       刚才朱玥等同学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都说得很好!
     书法老师指导我们学习书法,常常会提醒我们要认真读帖,把握每种碑帖的特点,写出某种字体的味道;语文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文,常常会提醒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文章的个性,道理都是相通的啊。
      所谓“特点”“特征”“味道”,就是甲事物区别于乙事物的部分,艺术表现的魅力,正在于写出“这一个”!
     没有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书法艺术就不可能千姿百态,流派纷呈;没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文章就会流于平庸和乏味。
      回到管老师刚才演讲的主题上来,书法并不仅仅只是“写字”,还有艺术个性的展现,还有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传承。
     《语文报·书法版》倡导将“书法”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试图重建书法学习与语文学习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并不排斥作为“艺术表现”的书法,但更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领会作为“文化”的书法、可阅读的书法、更有思想与个性的书法。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一种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它集精、气、神于流转顿挫之中,黑白相间,疾徐吞吐,意境无限,美妙无比。
       祝同学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提高艺术表现力,也提振精神境界。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01:28:36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01:29:01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01:31:42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01:50:45 | 只看该作者
贺  信
           同学:
在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活动中,你的初赛作品通过了评委会的评审,恭喜你已经获得本次“总动员”现场决赛的入围资格。
欢迎你来龙城太原参加“总动员”现场决赛,预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报社              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
                                组委会
                               2015年7月
“总动员”现场决赛安排
一、日程安排
8月18日(周二),报到
8月19日(周三),现场决赛、专业讲座、颁奖
8月20日(周四),文化采风、书法沙龙
8月21日(周五),结束
二、地点安排
太原交通大厦商务酒店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50号
电话:0351—8822210(总台)
交通:从太原火车站往西600米,步行约10分钟可到达。
从太原南站乘坐861路,或乘824、849、868路在司法学校转乘870、201路到火车站,向西步行可到达;打车11公里约需20分钟可到达。
从太原武宿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在终点站五一广场下,向东步行可到达;打车16公里约需30分钟可到达。
三、接送站安排
接站:太原火车站、太原火车南站、太原武宿机场,均有专人负责接站。接站时间为8月18日7点至19点,请尽量购买在这一时间段内到达太原的车票、机票。
送站:8月21日上午,太原火车南站和太原武宿机场安排送站。
接送站联系电话:13593130433(郭老师)
四、报名安排
决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15年8月10日。
获得入围资格的选手,请于10日前将本次现场决赛食宿、市内接送、赛务等费用等合计1980元整汇寄至组委会,以便安排比赛场次和预订酒店食宿等(选手、家长、老师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为了保证活动期间的安全,建议每位选手由一位家长陪同。没有家长陪同的选手由指导老师带队。陪同家长每人收取食宿、市内接送等费用合计1650元整。
文化采风一日游,专业旅游公司负责。由选手家长、老师同旅行社签订相关协议,若家长没有陪同,请书面委托由带队老师代签协议。一日游费用成人每人188元、学生每人145元,由旅游公司收取。
五、决赛活动安排
(见后表)
六、现场决赛安排
1.决赛书写内容为组委会指定。
2.决赛现场可选择硬笔书写,也可选择毛笔书写。书写工具由选手自备,纸张和墨汁、砚台、垫毡等由组委会提供。
3.现场决赛将产生“少年书法家”金牌、银牌、铜牌奖,当场颁发奖杯、证书和奖品。其他取得入围资格的选手,决赛结束后,全部发给“少年书法家”优秀奖证书和奖品。
4.决赛现场还将评出“2015全国书法教育先进集体”和“2015书法教育名师”若干。凡组织现场大赛选手6名以上的集体和教师,均有资格参与评奖。
七、其他安排
1.《语文报·书法版》“总动员”专号和支持网媒(中华语文网、教师之友网、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中国书画家论坛)将公布全部获奖名单,选发本次活动的获奖作品。所有参加现场决赛的选手将获赠“总动员”专号一份。
2.组委会将聘请专业人士,对决赛、颁奖、沙龙、文化采风、才艺展示等活动全程拍摄并制作光盘,每位参加现场决赛的选手和指导教师将获赠光盘一张。
3.组委会将编辑出版本次活动获奖作品集。
六、交费方式
可通过邮政汇款或银行账号、支付宝转账支付(建议由指导老师统一汇寄,汇寄时请注明“现场决赛”字样,汇寄后请及时来电话通知、核实)。
汇款地址: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书法版编辑部,邮编:030024,收款人:郭文惠。  
银行账号:6216 6135 0000 4068 015
开户行:中国银行太原金刚堰支行    姓名:郭文惠
支付宝账号:13593130433           姓名:郭文惠
联系电话:0351—6378178(张老师)  13593130433(郭老师)
温馨提醒
请各位选手携带好个人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学生携带户口本复印件)和学生证,请家长、老师携带好个人身份证等,以备办理住宿和在旅游景点享受相应优惠待遇。

现场决赛报名回执
选手姓名
年龄
性别
组别
家长姓名
电话
指导老师
电话
现场选择
□硬笔创作         □毛笔创作
才艺展示
□有□无
到站方式
□火车 □飞机 □其它
到达站点
□火车站 □火车南站 □机场 □其它
车次/航班
到达时间
月     日     时     分
家长陪同
□不陪同         □陪同
陪同人数
文化采风
□不参与  □参与(成人每人188元、学生每人145元)
参与人数











★请于8月10日前将此回执填好拍照(或扫描),将图片传回微信:yuwenbao_shufaban  QQ:1124528284
家长签名:                               年    月    日  
五、决赛活动安排
时间

序号
内容
主持人
现场决赛
19日上午
8:30-12:00
1
致欢迎辞
《语文报·
书法版》
执行主编
梁朱杏
2
宣读现场决赛规则
3
现场书写
4
评委现场评分,公布结果
专业讲座
颁奖
19日下午
14:00-17:00
5
规范书写硬笔字,取得优异卷面分
    主讲:书法家 李放鸣
王淑燕
(主持人)
6
怎样从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悟作文之道
    主讲:《语文报·书法版》副主编 管季超
7
宣读决赛获奖名单(武磊)
给获奖选手、教师和集体颁发奖杯、证书、奖品   
8
获奖代表发言
9
合影留念
书法沙龙
19日晚
19:00-22:00
10
主题:“缘结太原,约会书法”
嘉宾:书法家吴玉生、武磊、李放鸣、荆霄鹏、刘洪霞、姜浩、陈鸿、陆舍无、臧磊、熊黎明、刘洪生、吕青林等评委团成员
人员:参加现场决赛的全体选手、老师、家长
内容:书法家观点(吴玉生、武磊、李放鸣等)
      决赛获奖作品点评(吴玉生)
      书法家毛笔、硬笔创作示范
      书法家、评委给选手签名
      选手提问,书法家、评委答疑
      (可提前准备好作品、笔记本等)
《语文报·
书法版》
副主编
管季超
文化采风
20日白天
11
      晋祠、山西博物院、常家庄园
旅游公司
联谊会
20日晚
19:00-22:00
12
《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聘任仪式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成立仪式
《语文报·
书法版》
副主编
管季超
13
书法家、评委和选手师生联谊。
选手才艺展示(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
     《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
                                邀请函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成立仪式
             老师:
您好!
鉴于您在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语文报·书法版》决定聘请您为本报“特聘学术委员”!
2015年,《语文报·书法版》对报纸版面和栏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为了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和学术水平,《语文报·书法版》编辑部决定,将原聘请的“特约高级书写员”更名为“特聘学术委员”,重新颁发聘书。同时,面向全国继续聘任新的“特聘学术委员”。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是一个面向中小学的公益性书法教学学术交流机制,依托“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的品牌实力,由《语文报·书法版》和《教师之友网》牵头发起成立。联盟邀请全国语文教育界和书法界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邀请全国各地中小学书法教师和书法培训机构精英人才自愿参与。联盟将不定期召集成员,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的学术经验交流与研讨。
如您同意担任《语文报·书法版》“特聘学术委员”,请填好下方回执传回本报编辑部,并请于2015年8月20日,出席在山西省太原市交通大厦举行的“特聘学术委员”聘任仪式和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成立仪式。

                           《语文报·书法版》编辑部
      2015年7月2日

《语文报·书法版》聘请“特聘学术委员”回执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QQ(微信)号
您对本报的建议
★请于8月10日前将此回执填好拍照(或扫描),将图片传回微信:yuwenbao_shufaban  QQ:1124528284
签名:                        年    月    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2:12:37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28:47 | 只看该作者
传承中华文明   关注书法教育  培育艺术少年

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现场决赛
圆满成功

  2015年8月19日、20日,由语文报社主办、《语文报·书法版》承办、四川华夏万卷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现场决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交通大厦商务酒店成功举办。该赛事今年4月启动,来自全国8214名少年书法爱好者参加了初赛,最终191名小选手入围决赛,来到现场展示书法才艺。出席现场决赛的领导和嘉宾,有语文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副社长刘远,四川华夏万卷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曦、对外合作中心主任何彦平等。现场决赛评委会主任由书法家吴玉生担任,评委包括书法家刘洪霞、李放鸣、陆舍无、陈鸿、武磊、姜浩、荆霄鹏、熊黎明、臧磊等。现场决赛由《语文报·书法版》主编吴殿魁主持。
  19日上午,现场决赛分小学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和中学组四个组别进行,各组选手,既有选择毛笔书法创作的,也有选择硬笔书法创作的。决赛开始前,评委会主任吴玉生首先宣读了现场比赛规则,给小选手做了动员讲话。各组参赛选手经过60分钟的创作,提交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精美作品。评委会专家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了的评审,最终决出了本次现场决赛的20名特等奖、61名金奖和110名银奖选手。 19日下午,评委、书法家李放鸣为赛手做了题为《钢笔字规范书写》的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书法表演。《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作文教学专家管季超作了题为《与学习书法的孩子们聊聊写作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语文报社领导、四川华夏万卷传媒有限公司领导和评委,为各组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奖证和奖品。颁奖仪式结束后,与会全体嘉宾、评委和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20日,小书法家们还赴山西省博物院、晋祠、常家庄园进行了文化采风,亲身感受了有数千年底蕴的三晋文化。晚上,全体工作人员、评委、选手和家长,齐聚一堂,举行了内容多样、轻松活泼的联欢活动,
  现场决赛期间,由《语文报·书法版》编辑部和“教师之友”网倡议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正式成立。
  新华网、光明网、长城网、中华语文网、教师之友网、太原教育电视台、《中国文化报》、《山西法制报》、《宜宾日报》、《科技日报》、《彬州日报》、《长春日报》、《吉林工人报》等数十家媒体和网站对本次现场决赛进行了报道。
                            (梁朱杏  张江华  陈树廷  张小三)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8:54:18 | 只看该作者
书面文心:欧阳中石谈书法创作与汉字的传承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欧阳中石先生接受访谈中
文/《中国书画》杂志社 康守永
30年前的中国教育界还没有“书法专科”,即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把书法当做一门学科看待,认为它是隶属于美术教育的一个小小门类。那个年代的书法教育,只是在个别有师资力量的院校存在,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有书法学科,但是并没有向全社会广泛招生,也没有连续地办下去。
欧阳中石先生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之后,通过他执著的精神,终于在高等教育领域挣得一席之地,开创了正统的书法教育学科,于1985年举办了“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当时是向全国广泛招生的,学制是脱产两年。于是,一些没有机会获得学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人进京赶考,录取93名学员。之后,大专班的办学一直延续,直至招收首批书法研究生。继而,招收博士,再后招收博导。以欧阳先生为核心人物的首师大,书法学科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填补了书法教育的空白,同时也为书法这门学问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纪念创办30周年并展出学员作品之际,《中国书画》杂志社康守永对欧阳中石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下了他的办学甘苦和教育心得。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合影
康守永:今天的书法教育可谓如火如荼,所以想继续聊聊书法教育。首都师范大学1985年入学、首批接受正规书法教育的书法大专班的同学们,正在举办30周年纪念展。他们被视为进入高校正规书法教育的“黄埔一期”。这也是中国书法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欧阳中石:我们开始建立的时候很艰难,好多同学没有学历。有的年龄也很大。不容易。主要是受“文革”的影响。当时基础条件不行,人手也紧张,所以起步还是很艰难的,大家文的武的都得干,这是一个大的困难。
当时我们需要立足我们的学科,就请了好多外面的专家来给我们的第一班讲课。现在那些讲课的人好多都不在了,我只知道有一个人在美国,叫张充和,张家四姐妹之第四位。现在这个女同志在耶鲁,她应该都102岁了,当时讲过课的专家里面最年轻的都102岁了,真了不起。
康:喜爱书法的人多,都希望书法能够有一个大的发展。您曾提到沈尹默先生在现代教育中比较早地提出了书法教育,其实就书法教育来说,我国应该是有历史传统的,比如从孔子兴私学到汉代书学教育,都可谓书法的正规教育。
欧阳:孔子兴私学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是成为一个学人的必修课。正规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应该从汉代算起吧。东汉的汉灵帝设立了个“鸿都门学”,让书法教育从“书写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教育。还有一点,东汉时期出现了纸张,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有推动。这都是很不简单的,但是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它也就跌落了,而且也受到社会上尤其是西方的许多影响。比方咱们的汉字,有人在“五四”时期就提出来“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哪有这样的理论?事实上我们的汉字越来越发展,虽然经过许多曲折的道路,但是它还是在发展中。
康:您的哲学专业学习背景,似乎和从事书法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欧阳:我到首都师范大学来担任的工作是什么?是语文教育研究和逻辑教学,应当说距离不远,我也很高兴,我算归了队了。这是好事啊。我们的校领导发现个问题,发现韩国、日本到中国来谈到书法问题都谈到教学,我们却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校领导就说也应当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前人早考虑过了,历史就不说了。从20世纪30年代初沈尹默就在北大提出了增加书法课,结果没通过。潘天寿先生、陆维钊先生在南方的美术系里也增加了书法课,但是也很模糊,教了研究生也不知道是什么学科的研究生,学科归属不清楚,但是应当说我们的前辈做出了他们的贡献。
我们的校长提到我们作为一个师范学校要是不承担这个责任不合适。校长对我说,你念过私塾就你来考虑吧。这样我们几个,我的教学科学研究所,我们的陶凤娟、张月元老师每天晚上跟我来谈这个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书法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招了第一班的学生—1985年的那一批,现在都是白头发了,但都很有成就。当时他们受“文革”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读书,正需要来补,因此我们就开始了。
所以,这样我们前人有给我们走出来的道路,我们接过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就开始了。我是一方面开始教学,一方面我也认真学习。
康: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您的书法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比如从您编的教材看,从小学到大学,从博士到博士后,都有。
欧阳:20世纪80年代初,有两个社会大学,都是业余的函授学校,一个叫中国逻辑语言函授大学,一个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逻辑语言函授大学里,我是逻辑教研室的主任;在书画函授大学里我是书法部部长。不同的领域我都参加了,都应当跟着时代的需要走,我都跟上步伐了。没有什么特殊的,我都是跟着走,社会哪里需要我我就走到哪,我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班课堂场景
康:书法“黄埔一期”的班长白煦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说班里面有一个同学得白血病住到人民医院,为了帮助他治病,您每个月都要送他一幅作品。这样的师生情谊很感人。
欧阳:应该说是全班同学都在帮助他,甚至大家轮流给他值班。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比如大家外出采风,半路有人病了住在医院里,大家也都是轮流看护。大家觉得都是为了一个事业,好好干就是了,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想当年刚开班的时候,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棚子,晚上四面八方进风,学生就在里面坚持着,太不容易了。
康:您在书法教育的开班之初就提出“书面文心”,强调里面要有文的东西,文化含量。这应该是您书法教育的核心思想。
欧阳:我们不能拿着一张写成的字就叫做书法。作为一幅书法作品,“文心”是内核,“书面”只是表象,具备“文心”内质的“书面”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书法。但“文心”是需要培养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促进“文心”培养的过程,甚至包括从持身到节操、从学问到阅历、从气质到感情、从文采到笔墨等多方面,都要下工夫。
总的来讲,要把书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构成这门学问的核心是中国文化,要力求从文化的视角揭示出书法史的发展动因、规律。正因为这样,我就不是太主张着着急急地创作。在没有真正地掌握书法的传统精华和规律的时候,忙乎“创”是没有出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应该是当年开办书法大专班的意义。
康:从您的书法专业初创到今天,国内书法教育发展的局面还是比较可喜的。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个调研发现截止到目前,全国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已经达到了九十多所,遍布了22个省。
欧阳:而且党中央提出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书法,这样社会书法教育对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就更大了。可是我们的老师远远不够。大家都意识到我们面临的任务,我们应当更加努力了。
康:但是这90所院校中招生的数量差别很大,有的能招120人甚至更多,有的只招4个人,这个局面您怎么看?
欧阳:我想跟当地客观情况有关,有学生的问题,也有老师的问题,招上来了没那么多人教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康:搞不好教不到位还可能引向弯路。
欧阳:有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很担心,不少地方上课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大家很自然觉得语文老师就该讲书法,但是他没学过怎么讲,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康:关于书法学习,您有一个观点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欧阳:对。书法的背后是学问。要琢磨,靠死练是出不来的。学习书法是从内容上开始的,对汉字的认知和汉字的表现要分清楚。必须要先认字才能说写字,而我们不认识它就写不好。这是学文化的第一步。至于怎么写、怎么表现不是光求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我常举两个例子,比如“母”字。女人都有孩子了,好办,突出她已经能够喂孩子的特点,“女”字上点上两个乳房,这就成了母。汉字太了不起了,太形象了,而意义又那么清楚。男的没法用形象的画表达,但他最大特点是种地,古代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在田地里用苦力,所以“田”字下边加一个力字,这是男的特点。太妙了。中国汉字表面复杂,不是简单一看能懂的,但一分析都懂。汉字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它能展示的问题也很深刻。这充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说我们要好好研究我们的汉字,要精研,书法学习也要这样。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8:54:53 | 只看该作者
康:您倡导“精研”得之于孔夫子吧?记得您对《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习”字的解读是“精通”,而常则以“温习”解。
欧阳:过去“习”有“精通”这个用法,这是我的私塾老师跟我说的。某一个人惯习水性,怎么讲?精通水,它的“习”是精通,一贯精通于游泳,水性他都懂。所以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老“温习”去重复。我们要把前人取得的成果尽快拿过来。“学”这字多好呀,中间这是文,这两边是手抱起来,下边是个不知道事的孩子,孩子要把这东西抱住,这就是学。我们要理解前人的这些苦心。书法学习就应该走这样的路子。
欧阳中石先生在书房中
康:您是怎么教学生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呢?
欧阳:我承认我也是在一路学习中。我曾经给人写过类似的话说:在学习的时候要无“我”,要创作的时候就无他,没有别人,就剩“我”了。我现在认为这句话我说错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习的时候是不要谈“我”,要看人家;创作时候也不要没有别人,应当把别人的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吸收,表现出来。所以在艺术上,如果单一强调个性或共性,哪一个也不对,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书法个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谈个性就孤家寡人了,不行。
康:现在强调个性多一些。有的人字没练几天就开始强调个人风格了。
欧阳:是的。其实书法艺术要追求的就是个性,想抹杀个性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让个性里面包含的共性越多越好。我说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好多人写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往下跑,就是个性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再追求些共性,吸收一些经典的东西往上追,就很了不起了。
康:在对经典的吸收上,普遍提倡“笔冢墨池”般的临帖功夫,您似乎更强调对眼睛观察能力的训练。
欧阳:对,我们临习字帖,实际上是在锻炼人的两个能力:一个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个是动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现得出来。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现得准。临习不外乎这两个东西。
康:这个理念是不是从武岩法师那里来的?
欧阳:对。他是山东泰安一个寺里的和尚,能写字,我的老师就把他也请来给我讲。我第一次听到篆书、象形字,就是他给我讲的。以后我读了中学之后他就教育我可以多看少练,看完了以后一遍要成功。他是那么要求我的,但我不可能一遍成功。他说事实上谁也不可能一遍成功,但那是基础,在那个基础上改进,改不了几回就到位了。
康:是不是他故意把宣纸高价卖给您?
欧阳:是,他是成心吓唬我,让我不能随便乱画。他说这张纸很贵的,你要好好利用,抹坏了可是好多钱。事实上,我从家里带钱交给他后,随后他就会把钱给我家送回去。这是真正的好老师,他的目的就是督促我多看,力争“一步到位”。
康:跟他学了多久?
欧阳:不久,不是很久。
康:但是收获很大?
欧阳:对了,我觉得不在“多”上,在你真执行就够了。他给我讲一岁两岁的“岁”,他说别的我都不讲,我就讲“岁”的这个点,你看得不准所以写得不一样,好好看清那一点吧。“一点之师”啊。他这一句话,我一生都记着。
康:您的教育思想里面有个 “打圆心”的说法。您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过,这是您的经验之谈?
欧阳:在学习书法的问题上,我特别提议要“打圆心”,就是抓住一点把它打透。什么是圆心?就是一门学问、一种事物的最紧要的地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我们学习王羲之,学习颜真卿,学好过一个字没有?有的人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书法好多年了,一个字也没有写好过,就是在埋头写自己的字。有的是临习了不少,但谁的也没学好。所以,你可以学多是一方面,但要抓住重点,如果你会打这个最中间的圆心,别的就都会了。
康:这叫抓主要矛盾。您是学哲学的,回到您的哲学思维上去了。
欧阳:所以我说我虽然没有直接去进行哲学上的教学,可是我实行的都是那道理。我哲学系是没有白上的。
我也常常把汉字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上去看的。汉字曾经被分成不同的部首,每一部找一个代表,比如木字边、草字头,列出来要有二百来个。这等于把汉字做了一个分类,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大进步啊。比如康德把认识事物划出十大范畴,门捷列夫对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都是了不起的贡献。我们把汉字分类不也是了不起的贡献?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在认识事物上,早已达到了一个“类”的认识。在汉字的历史演进中,各类字体都在修改中与时俱进,我们对祖先的这种哲学思维感到自豪。
我们由研究汉字进而研究书法,哲学思维是不能少的。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16字“方针”很有影响力。
欧阳:你想“作字”是干什么的?是为了行文。而“文”是干什么的?是用以“载道”的,这是“文”的层面。再说写,“书”为干什么,就是要焕发出“文”的神采,而焕发出神采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时代需要,要符合时代对它的要求。这个表述体现了我们学书的价值。
这16个字的核心是“文”。没有“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搞不好会文不对题。我讲过一个笑话,也是个真事情。我看到一个刚结婚的朋友家里挂了一幅字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刚结婚不是挺好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苏东坡写给分别的人的,都活着,都长久,但互相之间你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你。可是天上的月亮你我都能看到,咱俩虽然远隔千里,但能通过月亮沟通交流感情。这样的意思送给结婚的新人,这怎么行啊?还有个例子,是一个饭馆,叫“归去来兮”,那天正好作者也在我身边,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觉得我怎么文化这么低啊,“归去来兮”,不就是“回去再回来”吗?你瞧瞧,要是没有“文”,没有内涵不说,还会把意思搞拧弄错闹出笑话。
有正确的能载道的“文”了,再用书的办法焕一焕采,就有意义了。
康:您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书法不仅是艺术,光说“书法是一门艺术”有点太狭隘。
欧阳:是的,太狭隘了。必须把文化摆在第一位,“书”是解决文化问题,不光是艺术。咱们就说“文化”吧,字典的解释说文化就是社会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为什么说总和呢?“文”当什么讲?《易》里说得很清楚,“物相杂,故曰文”。看看“杂”字,原来是这么写(欧阳先生示范),繁体字一旁是个金文小篆的“隹”字,好像一个“鸟”。它在树上非常美,就像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服装一样,叫美。这种“杂”的情况,五色成文而不乱,有章法了,这就叫“文”,也就是说,文是美好。
而从杂这开始,繁荣,为什么从繁上开始,因为单纯一个不行。
我们盖个房子开辆汽车也是为生活上的行动上的美,一切都为了美—这样就有了文化。用美来化解的一切,一切都让人走到美的程度上,叫美化。文化就是一切,不管是生活、不管是思想,都走向美的文化。
康:书法也要走向美。
欧阳:是的,都要在生活之中走向美。前些天,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有人来找我,他们想出一套书,需要给起个总名。我想了半天,想到两个字—文字。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这些变成美的东西都落到文字上,在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实物之外就是文字,所以我说文字太要紧了。文字是一切的结晶。说了半天落到文字上头,浓缩在那一个“美”字上了。
康:文字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欧阳:太多了。什么东西它不承载?还有没有它不管的?没有!一切最后留下来就是文字。
康:您现在在书法领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欧阳:主要问题就是大家怎么样能有代表我们时代的东西出来。昨天有学生给我拿了一本书,是海关的一个同志的作品集,最近搞展览用的。我一看,就觉得,第一我承认你的字写得很规范、很好,第二你写这个内容太好了,是习近平同志的一个很重要的讲话。为什么我说好呢,好多人也写小楷给我看,都是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把这么好的学习材料写下来的不多,所以我说这太好了。
康:这就是您的那句话:“切时如需。”
欧阳:对,文以载道。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
康:您说自己是一个“半外行”,您除了谦逊之外是不是也有所指,指您没有专门进校园学习书法?
欧阳:我没有专门学过书法课,那个时候没有这个课。我的大学专业是哲学,当然就顾及不上书法了。但80年代初北大需要我去,科学院需要我去,都有我的任务,但都没写字的任务。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了语文教学研究和逻辑课后,我觉得很满意了,又让我开始搞书法。我想这是任务,不搞不好,我回想小时候怎么学的,跟哪些老师学过,在学校里也开始向大家学习,才搞起书法来了。
我现在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文化最低层的基础就是汉字,我们的书法就是对汉字的书写,这是最大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交流中最直接的是语言,但是语言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记录”下来就没问题了,没有时空限制了,但是记录什么内容?如果记录的是声音,那只是语调,而我们中国的文字记录的是形象,事物的形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太高明了。应当说,汉字是中华儿女向全世界提供的一份厚礼。叫文字的就只有我们的汉字。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太有幸了,太了不起了!我们不能不继承先辈给予我们的这份遗产。我们的文字“记录”的是事物的形象,在现在日本的长途汽车上、船上都挂着书,有人坐车、坐船了,想消遣都拿书来看,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读者看了都很高兴。这是哪国文字?写的是日文还是英文?我打开一看,不是文字,是画!这些画面画的是事物形象,可以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世界语言。我想我们的汉字就是画,是高明的画,太了不起了。所以我说我们的汉字研究要很好地推广。
康:您是第二届“兰亭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还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一届“中华译文奖”的“终身成就奖”。现在回首您走过的路有什么遗憾吗?
欧阳:我少无大志,从来就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就是个普通的学生,上一年级就念一年级,二年级就念二年级,将来干什么不知道,也没想过。但是,我见着什么都喜欢什么,所以我说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我也不务正业—我得说说为什么叫不务正业。我从上到要读大学了才知道应当人要有一个专业,有一种专业叫哲学—它包罗万象,所以我就上了哲学系。到了哲学系里面我选定了逻辑学,我是专门研究逻辑的,但是我大学毕业了,当时的逻辑受到苏联的影响,认为是形式主义的逻辑,被排斥,因此不能开逻辑课,我就教了数学。
我是从1935年开始念小学的,念到1937年抗日战争,回到农村就念私塾,又念两年再回到济南读小学,小学两年毕业了又考入中学。初中毕业再念完高中,国内解放了。当时火车不通我哪里也去不了,只好回家教了小学。
从教小学一直到教中学、教大学,直到教博士后,我教了人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我没有离开过学校,可是我的好多同学都是许多方面的高手,我最后还是个教书匠,做的事情很平凡。
回想起来,问遗憾的是什么?我遗憾我作为一个教书匠教得不好。但我的好多学生都很了不起,他们的了不起证明一个问题:教学活动太有意义了。我遗憾的就是教得不好,没有让更多的学生都了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53 , Processed in 0.1390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