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传统文化教育观感
文章作者:吕忠堂 来源:民进山东省委会 2014-4-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科技突飞猛进、文化更加多样、价值日趋多元、竞争愈发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并使之随着时代的变革焕发更加灿烂的光彩,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同宗同源的文化背景,意味着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我们是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的。怎样看待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2012年5月23日至30日,应中华两岸文化经贸交流发展促进会的邀请,以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郭永军为团长,民进山东省委组织9名同志赴台进行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访问。
参访团先后访问了台北建国高级中学、新竹光复中学和台南第一高级中学,与学校有关领导、教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对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直接、深入的观感和体验。
一、基本情况
在台湾地区,素有“北建中,南一中”的说法,分别指台北建国高级中学和台南第一高级中学,为台湾最著名的两所中学。新竹光复中学是一所私立综合性高中。三所学校各有特色,都非常有影响,透过三所学校,可管窥台湾中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台北建国中学是台湾历史最悠久,在校及毕业人数最多且最著名的高级中学。在每年夏天举行的国中基本学力测验中排名前1%(PR值=99)的台湾地区国民中学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入该校就读。该校以自由学风著称,社团的多元蓬勃发展也颇为著名。目前各年级设有数理资优班两班、乐旗班一班、人文及社会科学资优班一班、体育班一班,学生人数近四千人,并有社团七、八十个(全台最多)。该校每届毕业学生超过四成(约五百人)进入台湾最著名的台湾大学各系就读,台湾其他著名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阳明大学和台湾岛内各校医学系的学生,也以该校毕业生为最多。总计历年来毕业校友已超过十万人,遍及全球华人分布地区,是台湾在校及毕业人数最多之高中。也有不少毕业学生选择前往岛外一流大学就读。该校也是国际科学奥林匹亚竞赛史上“单一学校获奖数”最多的学校,截至2006年,该校选手在国际奥林匹亚竞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资讯领域的奥林匹亚竞赛)中,一共得到了50面金牌,68面银牌,21面铜牌。该校长期以来皆只招收男性学生,传统的卡其色制服已经成为该校学生认同的标志之一。
台南一中创建于1922年,是一所以男生为主的高级中学校,在现有的2396名学生中,男生占99%。普通班专收男生,科学班男女兼收,为台湾著名的明星高中。平均来说,在每年夏天举行的国中基本学力测验中,排名前5%(PR值≧95)的台湾地区国民中学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入该校就读。该校坚持“科学为经、人文为纬”教育理念,办学特色鲜明。科学教育主要包括高瞻计画、科学实验课程和竹园学术讲座组成。高瞻计画与台湾成功大学合作,以“高瞻计画——科学种子、尖端萌芽”为主旨,兼顾“基础科学的创新课程”与“融入新科技的创新课程”两大方向,延伸至光电、纳米、生物科技三大领域。科学实验课程包括建置科学教育大楼,提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最先进的实验场所,落实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动手中体认科学理论。竹园学术讲座,就是不定期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临学校进行对话座谈,让学生接触第一手的科学新知,与时代接轨。人文教育包括文学探索教育、人文艺术课程和语文实验课程。人文探索教育,主要与台湾文学馆、国语日报社合作,让学生接触乡土的活力和文字艺术的魅力。人文艺术课程包括建置人文艺术教育大楼,建立设施完备的专科教室,以充实的设施设备提供完整的家政、生活科技、美术、音乐课程。语文实验课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性与创造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鲜明的办学特色,确保了学校高质量的教育,学校人才辈出,在台湾经济社会课科学发展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竹光复中学创立于1954年,是一所综合高级中学,设有进修学校、国中部及实验托儿所。学生人数在七千人左右。学校课程设置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普通学术学程、资讯技术学程 、应用外语学程 、观光事业学程 、餐饮服务学程 、电子技术学程、资料处理学程、广告设计学程、室内设计学程、多媒体设计学程、幼儿保育学程、美容保健学程、汽机车技术学程等。进修学校为台湾地区学生人数最多、科别最完整的学校。校方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升学及证照检定辅导,以协助学生取得乙、丙级证照;工读班则着眼于升学与就业皆能兼顾。国中部于学生来源多元化,透过课程规划、充实设备、严管勤教、因材施教,以符合不同素质的学生,并注重基础学科的教学,达成基本教育与人才培育为目标。托儿所于1999年成立,其主旨为照顾员工年幼孩童,并让幼儿保育科学生方便实习,活泼、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可即早发掘、培养孩童的兴趣,让孩子得到多元发展与快乐成长。
二、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
台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到过台湾之后,我们分明感觉到,台湾的“重视”和我们的理解必不完全相同,我们一般想当然地认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从小设置专门的课程,配备专职的教师,列为考试的内容。其实,真正的重视并非如此。
台湾当然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两岸分治以来,台湾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其实,如果仅做到这些,还算不得真正的重视。因为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使我们再怎么强调,其价值恐怕都要大打折扣的。何况,台湾的学校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选择,单纯靠着学校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当局者和学校的提倡、重视固然重要,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台湾社会,到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人是公认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极力鼓吹,到《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此类流行音乐中绽放的传统元素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台北市区从北往南排列着几条主干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出自“四书五经”的路名。在台湾,我们随处都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在商店里买东西,服务人员为你提供了服务,不待你说声感谢,人家会主动说声谢谢。“礼仪廉耻、温良恭俭让”已经成为台湾人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东西。有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为谁应当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这就是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生活、渗入骨髓的教育,这是真正的教育。
三、问题与思考
当然,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也受到诸多挑战。就在我们到访台北建国中学的前一天,一名学生跳楼自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包括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在交谈中,大家普遍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是两岸的教育者应共同思考的。
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位问题。如果单纯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是偏离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主流的,两岸在以往都有过类似的失误。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发展;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为教育而教育。
二是在民主化、多元化中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脉搏。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教育既不可逆潮流而动,也不可因媚俗而迷失自我。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和台湾民进党主政时的“去中国化”都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实质问题。现在,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中,“读经班”、“私塾化”格外引人瞩目。其实,这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实质才是关键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精髓在当代社会的活力绽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把握精髓,与时代同行。
四是传统文化教育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学生个性的问题。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传统文化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又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权利,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总之,台湾之行尽管行程匆匆,但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深深体会到中共中央提出的“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题”的重大意义,对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很有启迪。在与台湾教育同仁的接触中,大家相谈甚欢,共同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和期待,我们深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一定能把广大华夏儿女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作者系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