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月惠谈台湾中学语文教材的经验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9 19: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月惠谈台湾中学语文教材的经验与反思

文章作者:陈菁霞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4-7-1


    在中文学界,林月惠的名字是与儒学研究学者、牟宗三弟子这些身份紧紧连在一起的。从1985到1995近十年的时间里,她从硕士班到取得博士学位,其间亲炙牟先生受教,并断断续续有服侍导师的机会。诚如林月惠所言:“这样的师生情缘,可遇不可求,我常想那是上天赐予的恩宠,而在现代制式的大学教育中,已成绝响。除了课堂正式上课之外,我还能陪伴牟先生散步、用餐、听戏;及至牟先生病痛时,也能亲奉汤药”。    出生在台湾中下层家庭的林月惠,尽管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却只能选择师范专科学校就读。在台湾省立台中师范专科学校一年级时(1977),父亲带她去拜访自己日据时代小学的老师。在老师家里,林月惠一眼就对唐君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产生了兴趣。虽然读得似懂非懂,但经由此,她进而阅读熊十力与徐复观的著作,最终进入牟宗三的哲学世界。
    有感于台湾需要更优质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四书),再加上过去的教学经验,近几年林月惠倾注了很多精力和心血,邀请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和中学老师,着手编写高中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本报趁她来北大学术交流的机会,就她的学术研究,及台湾中学语文教材的变迁、现状,进行了采访。
   不能站在中国文化中心研究日韩儒学
    读书报:您多年从事中、日、韩儒学比较研究,您对这三国儒学异同有什么看法?
    林月惠:韩国人和日本人最讨厌别人说他们的儒学是从中国来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国家的儒学有其主体性和特色,并不是中国儒学的附属品。这给了我一个启发:不能抱着中国文化中心的角度去研究韩国和日本的儒学。为此,我也要求自己研究韩国与日本儒学时,能在韩、日等国有长时段的生活体验。
    我虽然研究宋明儒学,但却是以尊重韩国儒学的独立性或在地化特色为前提而展开研究的。我发现,整个朝鲜儒学基本以朱子学为正统,朝鲜王朝的建国理念、制度设计,就是以儒家知识分子治国理念来设计的。朝鲜儒学的特色在于哲学理论高度和实践力强,他们将朱子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论思考,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的设计里。
    日本对于宋明儒学的接受与韩国儒学不一样。早在唐代,派遣留学生(主要是僧人)到中国学习儒学。降至江户时代,宋明儒学也影响到日本。壬辰倭乱(1592-1598)时,丰臣秀吉攻打朝鲜,在这个过程中,朱子学也经由战乱传到日本。不过,因为日本江户时代没有像中国或韩国的科举制度,故其儒学发展与韩国、中国不同。
    日本吸收宋明儒学是兼容并蓄的(不像韩国,朱子学是正统,阳明学是异端),这对整个教育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有些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奠基于江户时代儒学的教育普及上。所以相较于韩国儒学,日本儒学实用性与活用性较强,并将宋明儒学的思想落实在社会教化层面。
    读书报:为什么阳明学在日本受到吹捧,而在朝鲜被视为异端?是否因为朝鲜儒学过分尊崇朱子?
    林月惠:阳明学传到朝鲜的时候,时运不济。因为明代中叶以后王阳明学说达到鼎盛,但朝鲜此时正处于朱子学发展的高峰。阳明学还没有传进朝鲜时,明代批判王阳明的书籍就先传入朝鲜,比如说罗整庵的《困知记》、陈清澜的《学蔀通辩》,詹陵的《异端辩证》等,都是驳斥阳明学的书籍。这些书籍在明代没有市场,但传入朝鲜半岛却受到青睐。因此,朝鲜儒者还来不及理解阳明思想,就先入为主地对阳明学有了抵制心态;再加上朱子学是正统,阳明学说在朝鲜受打压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直到17世纪,朝鲜儒者才看到较完整的阳明著作。
    相对朱子学而言,阳明学的行动力比较强。因此,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志士们大多吸收阳明学的精神,转为改革的动力。德川幕府政权归还给天皇,政权实现和平转移。日本从前现代到现代化的成功转换,其动力来自于阳明学。可是在朝鲜和中国,阳明学被认为是亡国的罪魁祸首。直到20世纪初,很多留学生,蒋介石、张君劢、梁启超等人到日本留学之后,发现阳明学在日本受到尊崇,再回过头来看阳明学,才了解它的重要性。
    读书报:有人说朝鲜儒学过分崇拜朱子,长期在四端七情等问题上纠缠,导致气象、格局不够大,也无法出现像牟宗三、内藤湖南等主动回应现代性问题的大儒。您同意此说吗?
    林月惠:我不是韩国人,对韩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实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朝鲜儒学因为纠缠在朱子学里面,导致无法实现现代化,而其儒学也无法有很大发展。但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中国朱子学没有开展出来的议题,在朝鲜朱子学都开展出来了,而且朝鲜性理学者将朱子学植根为朝鲜半岛的文化基因,内化到所有的政治社会活动中。朝鲜时代真是个充满儒教教养的国度,文明程度极高。
    至于说没有出现内藤湖南或者牟宗三这种大儒与大思想家,我持保留意见。韩国在近现代的命运很挫折。朝鲜后期,尤其正祖时代,大量吸收西学,极其开放,颇有中兴之格局。但因正祖改革志业未遂便辞世,西学也随之受压抑,错失与西方文化进一步接触的契机。尤其,韩国处在日本、中国、俄罗斯这几个强国中间,国际处境非常复杂。日本占据朝鲜时,还掠夺了韩国很多重要的文化资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韩国始终是在被压抑的状态下。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值得尊敬的学者。在我们还未能对韩国学界有深入的理解之前,一些价值性的评断恐怕要有所斟酌。
    国学教育应回到经典本身
    读书报:您本人曾当过小学教师,可否介绍一下台湾中小学课程中有关儒学和国学的内容?
    林月惠: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以白话文为主,文言主要是诗歌,如《唐诗三百首》等。到了国中阶段,出现文言文,但主要是篇幅较短的古文,如《爱莲说》、《五柳先生传》等。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比例加重,包含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论语》、《孟子》的选读,而《古文观止》是高中国学教育最主要的选文来源。
    最近十多年来,因为台湾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为了强调本土化,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要降低文言文的比例。然而强调经典教育的呼声也不曾中辍,这也是王财贵先生要提倡读经运动的原因之一。
    读书报:以四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以前台湾高中生的必修课,陈水扁当政时把它取消了,听说马英九上台后又恢复了这门课。目前这门课在台湾的教授情况怎么样?民众对此有何反应?
    林月惠:以往《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与国文课一样,都是必修课,现在是必选课(六选二),并更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课时数也减少,一星期只有一小时。
    基于复兴中华文化之需,台湾解严前(1987),《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教育部”编纂,为必修科目。但解严之后,1996年台湾进行教育改革,1999年高中教科书逐年开放由民间书商编纂,不再由“教育部”来编。但政权转移,陈水扁执政时后半,于2005年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废除,改为《〈论〉〈孟〉选读》,时数也减少。直至马英九上台后,于2010年又恢复此一课程,此即是当今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包含《论语》上一学年、《孟子》、《大学》和《中庸》上一学年,每周一小时。
    此课程虽然恢复,但因涉及排挤其它课程,以及政治社会因素,又引起轩然大波。第一,一些反对派人士认为这是党国教育的复辟,意识形态的捆绑。第二,实际教学的困难,因为在既有的课程中又增多一小时,且列为必选,其它学科受到排挤,自然引起其它学科老师的反弹。所以当马英九政府希望恢复这个教材时,台湾社会出现两极化的反应,而且反对势力不小。
    读书报:听说您们在编写一套新中国文化的教材,请问是出于何动机?编写群体有哪些人?是自愿的,还是政府聘请的?
    林月惠:《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蒋介石撤退台湾之后,基于复兴中华文化,而有此教材。数十年来,这门课程造成两方面的效果,正面的是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和亲近经典,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负面的是将经典与党国教育捆绑在一起,扭曲了对经典的认识。
    所以当马英九政府提出要恢复这门课时,一群年轻学者和高中老师有感于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就想抓住这个契机,自发地为学生编一套比较好的中国文化教材。而顺应“教育部”课纲的规定,我们这套教材的名称也是《中华文化基本教材》。
    基本上,台湾自从1996年推动教育改革开始,第一步就是教科书自由化。教科书的编写权下放到中学教师,“教育部”负责只负责审定工作。各家出版商为了使自己的教材得到认可,会想尽办法编出好教材。可是,也有不少学生家长开始后悔了——原先只用一个版本的教材,现在是以一个版本为主,再补充其它版本。现在孩子的升学压力很大,因此最近又有人呼吁要回到“一纲一本”,但是这条路已经走不回去了。
    编辑这套教材的学者,涵盖台湾学界中壮派的学者,分别来自文、史、哲等学科的大学教授,以及一些热心而教学丰富的高中教师。我们希望以有别于以往的编辑理念,将辛苦编辑出来的教材,成为公共财产,让所有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人士使用。为此,我们以向“教育部”申请科研计划的方式来编辑此教材,称之为“编撰普通高级中学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辅助教材实施计划”。希望促使“教育部”开放版权,将教材公布在网上,大家都可以免费下载,不做营利之用。此外,我们编辑委员会成员也实际参与师资的培训与教材的推广,从理念到编纂教材,直至师资培训,我们有一个团队。
    读书报:这套新教材有何特点?将来会有市场吗?
    林月惠:第一,突破了以往教材与现代议题(生活)未能结合的局限。第二,编辑过程中进行有机整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让学生通过经典,培养自我反省、批判的能力。我们强调《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属于经典教育,而非国文课的延伸。因此,这一套教材是以经典教育为主轴,生命教育为起点,人文精神与文化省察为视野。我们想引导学生,以生命经验与经典对话。所以教材的编辑生活化,贴近青少年的情怀;不再以说教的方式来理解经典,而是以说故事和情境导引的方式,激发学生提问,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另外,在教法上多样化,引发青少年的志趣;例如老师会设计很多活动,如通过辩论、戏剧等来阐发经典的意涵。在评量上也趋向多元化,引发青少年的创意。经典的背诵不是这一阶段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与评量方式。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去参观孔庙、古迹,让学生去体验周遭活生生的世界,将经典与生活结合,学生的感受就很不一样。
    由于大家编辑这套教材时,原是希望在既有的传统教材与教法上,能跨出新的一步,为台湾高中学生的经典教育尽一点心力,这完全是理想主义的傻劲。因此,实际的市场需求,不在我们的考虑内。但我们也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如果这套教材经得起考验,我们也希望将它推广到中国大陆,乃至华人世界。
    读书报:您认为大陆今后开展中小学国学教育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
    林月惠:台湾在解严之前,国文教科书里,孙中山与蒋介石的文章占的分量很多,而文学和思想作品很少,显然这样的编辑与党国教育有关。即使在党国教育之外,所编入的选文,也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与爱国教育相关联。长此以往,语文教育或国学教育,沦为手段,只具有工具价值,为党国教育与意识形态服务。其结果,都与语文教育或国学教育背道而驰,也达不到党国教育与爱国教育的目的,这是台湾一个很大的教训。因为,语文教育本身有他的独立性,国学教育亦然;台湾的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对此有深切的反省。我想国学教育应该回到经典的本质,排除党国教育的干预(党国教育可以有另外的管道),我想这对大陆也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9:06 , Processed in 0.1216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