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庆炳 |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 02:4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庆炳 |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转载
发布时间: 2015-06-15 1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这个职业最根本的东西,是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这样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否则一切都谈不上!这是做一个好老师的一大前提。

热爱学生要事事为学生着想

所以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韩愈在《师说》里说道: 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在整个的过程中, 都要热爱学生。比如说传道,老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老师,并把它变成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变成一种习惯,变成自己的对周围事物的信仰,这样才会以身作则,去影响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学生,要把他当做一个有个性的、有理想的、有天赋的、有不同追求的、有不同梦想的人,事事都要为学生着想,不要为个人着想,这是热爱的一个很具体的表现。

很多资料上说我当老师是 从1958 年开始的,实际上不是1958年,而是1955年。因为我读的是福建龙岩的一所师范学校, 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实习当小学老师。我在小学里面做过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这些都做过。所以到现在 为止应该是整整60年了。经过三年的师范学校的 学习和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我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 那个时候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自己读书、学习, 当时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特别读一些文学作品。当年我们读的文学作品都是一 些优秀的前苏联的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当时我们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那本书对我们影响很大,对我们树立个人的伟大理想影响是很大的。

当老师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填的第一志愿就是到内蒙古。对于当老师,觉得这是祖国的一种需要,人民的一种需要。当然,我没想到后来我会留校,从事高校的教学。当时也不是很适应的。我58年上课,常常是在新一教室,这个教室的位置是在现在学校里启功先生写的那个校训牌子的背后, 学十六楼,原来那个地方有个教室,叫新一教室, 是能容纳400人的大教室。1958 年, 中文系学生有400人,只能在那个教室上课。那个教室条件差,没有麦克风,只能站在那个地方,喊着、叫着,在后面的同学才能够听清楚。我喊了一学期, 终于习惯了那里的条件。

所以,习惯当教师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不是说走上了讲台,就是一名好教师了。走上讲台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粗略地知道当教师的规则的一个人,一个知识拥有者。光是念讲稿是不行的。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要念讲稿,又不能只念讲稿。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我多年的讲课形成一个习惯:最重要的基本点我要念一遍、甚至两遍。念完之后我就要说开,开始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来给学生讲,这样学生听到的是非常具体的东西。比如我也讲小说,我把《红楼梦》所有的标题、所有的一百二十回回目全部背下来,把《红楼梦》里面一些特别精彩的段落也 都全部背诵下来,所以我讲的时候是甩开书本的。我讲《红楼 梦》,给同学们举例,我是背诵出来的。这样学生就觉得讲得非常生动、非常活泼、非常有吸引力,所以他们听得进去。

教学是要有感染力的,感染力从何而来?从所讲的知识的熟悉程度中来。有的老师,为什么讲来讲去大家不喜欢?就是因为他对所讲的内容不太熟悉,或者说没有做到十分的熟悉,因此,讲的时候他不能离开讲稿,一离开讲稿,就会讲错,这是不行的。做一个老师, 一定要让你的课有活力、有感染力,要做到对你讲的东西十分的了解、十分的熟悉,能够张嘴就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你能够自由 、地发挥、自由地演说,有时候在演说当中会很有诗意、很生动、很感染人,让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这样,这节课就成功了。

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的过程是很复杂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不是一步能达到的。我自己就是经过多年的教学,最后才达到的。我们今天讲教学相长,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为什么主体是老师呢? 因为课是老师在上,老师设置思路、老师讲的问题、老师自己作出的回答,是老师自己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但实际的讲课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例外。所以我的课是允许学生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跟我争论,这种对话式的讲课也是为了增加教学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课是我跟学生一起读书,我们大家都来读同一本书。一本书可能很厚,有四、五百页,我们要在一个学期里面把这部书读好。其实,读的这本书,就很可能是研究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比如我给研究生讲过《文心雕龙》,我讲了接近20遍了,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读一篇,我就写一篇论文,然后拿出去发表,发表了30篇。最后,我把这些论文归拢到一起,发现可以出一本书,叫《 文心雕龙三十说》。

我以前给莫言等学生讲过一门课,叫“ 创作美学”,讲一些问题时就讨论他们的作品。像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他里面说“ 一泡尿,撒到高粱上面,后来变成酒,变成十八里香”。我问他: 难道这是真的吗?真实的理解应该是什么?你这是文学的写法还是直接写实呢?他站在那里说不太清楚,最后说这是写实的。我说你说得不对,然后提出另外一种解释,完全是文学角度的解释,给全班同学讲,大家都理解了,那些学生也爱听我的课。

老师要学习一辈子

一个老师应该把研究和教学融为一体,不是孤立的。如果教学搞一套,研究搞另一套,是不行的。一个老师要为他的教学、为他的学生着想,他研究的东西、结果正是学生需要知道的。所以我的一系列的书、一系列的文章写的都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离开教学单做的问题。

对学生的爱、尊重,还表现在一个老师行为举止的各个方面。穿着、外表给人的各种印象。我一直把上课比喻成过节,最好的衣服要在过节的时候穿。对老师来说,就是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穿,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我的老师黄药眠、启功给我的影响有很多,说不尽。当年启功先生、黄药眠先生、钟敬文先生就住我附近。大体来说,他们给我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遇见问题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独立思考问题,这个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他自己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对学术界大家意见一致的很多东西提出不同的意见。举一个例子,黄药眠先生是搞美学的,什么是美?他说这个问题的提法就有问题。因为美是没有的,开头一听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是没有?后来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是美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在某个深山里面、某个原始森林里面,有一丛花,春天开了,到秋天就落下来了,但是从来没有人见过。我们能说那丛花是美的吗?所以美是没有的。我们提问,不能提什么是美,而只能提什么是审美,审美是有的。什么是审美?审美就是包括把人、人的感觉包括了进去。我的老师在私下会说出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而他们却不认同的问题,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会给人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有的老师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提高自己,不善于扩充自己。其实老师这个职业就要学习一辈子,不是我学习完了,才去当老师,而是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地学习,要学习一辈子,把学习看成比什么都重要,这样他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储备更多的知识、理解更多的问题,这样他教学水平才会更高。现在普遍流行的就是一个老师就讲一门课,讲十年八年,年年都是那本旧讲义。实际上,老师应该不断扩充自己,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生学习,自己也要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3:06 , Processed in 0.0969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