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创造性写作班成立 刘震云:写作是有捷径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3 00: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大创造性写作班成立 刘震云:写作是有捷径的
作者:徐鹏远













凤凰文化讯(徐鹏远报道)2015年9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开班迎新会”在人大文学院举行。班会上,阎连科、孙郁、刘震云、张悦然等知名作家与第一届学员张楚、崔曼莉、南飞雁、杨薇薇、孙频、双雪涛、侯磊、郑小驴见面,阎连科介绍了在场的研究生班教师,学员做了自我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开班迎新会”
创造性写作专业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上溯到文学院前身延安鲁艺、华北大学时期的文学教学,那时候已形成了良好的写作训练传统。何其芳、艾青、丁玲、孙犁、萧军等人曾给本专业留下了诸多亮点。如今本学科拥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如阎连科、刘震云、劳马、王家新、张悦然、王以培,也聚集一批知名学者,如程光炜、孙郁、李今、杨联芬、梁鸿、杨庆祥等,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教育的一座重镇。
孙郁
孙郁介绍了开办写作研究生班的初衷,人民大学文学院一直以培养批评家理论家为主,但是要从鲁艺传统算起有这个底子。主要是建国以后苏联教育模式,所以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创作型人才。欧美大学有这个传统,现在很多国内大学也都有作家班了,人大相对还是稍慢了一点。
阎连科
本写作班属于全日制非脱产性质,学员属于国家承认的正式学术型研究生,但可保留原单位。阎连科进一步介绍说,课程模式包括基本课程,更多的以学生讨论为主,另外留出更多时间为创作时间。他强调,只要有招生的可能,就有培养作家的可能。当年如果不是军艺破格招了莫言,可能就没有莫言后来的写作。写作班复旦、北大、北师都有,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招不到合适的学生,我们是自主招生,更看重写作能力。
张悦然也建起微信公号“一勺池”,日后该账号会发布一些学员的短篇文学作品。
刘震云:上了大学对一个作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震云
刘震云再次展示了段子手的犀利风采,有人说大学里不能产生作家,要这么说的话,大学以外哪里能产生作家呢?哪里都产生不了,作家本身产生作家。《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比兰波的诗好,所有人肯定都说脑瘫产生不了诗人,但脑瘫就是产生了一位诗人。设立大学是为了研究问题,不是研究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研究还没解决的问题。刘震云还幽默地自比为人大的“底线”,“我到人大来是为了测一下人大的底线,结果发现我就是底线,任何老师都比我高”。
一个作家可以不上大学,但是上了大学对一个作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我的老师吴组缃先生讲过,“老舍一直在写,沈从文和我不写了,同样的政治环境社会制度,为什么老舍还可以写,证明他的眼界够宽、看得够深,比沈从文和我都要高”。吴先生还讲赵树理比鲁迅写得好,好的小说能写出趣味来,但为什么鲁迅被评价得更伟大,这里有一个写作角度的问题。赵树理都是站在村里来看世界,而鲁迅虽然情节生硬,但他是站在世界高度看村庄。鲁迅比赵树理唯一高的不是文学,而是见识是哲学。鲁迅写得最好的三个人物是阿Q、祥林嫂、孔乙己。
大学能够提供一个听到有见识的人说话的机会。吴先生上课时抽烟,烟掏出来放在桌上说谁抽过来拿。没有人拿,只有一个人去,那个人就是我。吴先生在上面抽,我在下面抽,其他人都看着我,那时我就知道我的前途比他们远大。吴先生讲别听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别听没有捷径可走,一定有捷径可走,别听投机的人没好下场,投机的人从来荣华富贵。捷径问题,吴先生说蒲松龄比曹雪芹走捷径,写跟狐狸谈恋爱比写跟人难,同样,萨特、加缪比托尔斯泰要更近。
王以培在随后的发言中说,刘震云老师讲了鲁迅是从世界看村里,赵树理是从村里看世界,我觉得大家写作最终还是要落到村里。
阎连科总结道,刘震云的写作变化之多在中国作家中是罕见的。当余华、莫言、苏童写先锋小说时,他写《一地鸡毛》,当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刘又写《故乡面和花朵》,现在写的又不一样了。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学生能成为这些作家中的另一个,而不是在一堆作家之中,要有自己写作的独特性。
附:2015级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名单
张楚:197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中国作家》等杂志发表过小说,出版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野象小姐》、《在云落》,随笔集《夜是怎样黑下来的》。曾获2004年《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十月》青年作家奖、第10届12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入选未来文学大家top20,被《人民文学》和《南方文坛》评为2013年度青年作家。
感言:我想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知识结构更完整。对文学史的认知、对小说技法的掌握、对小说美学意义的探索和诘问、对人性复杂性的挖掘方式,如果通过系统的、专业的、理性的训练和学习,培训和交流,可能会更容易抵达我们梦想中的深度、厚度和浓度。
崔曼莉,女,生于江苏南京,四岁习书法,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2002年起,在《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十余万字。出版小长篇《最爱》;长篇小说《浮沉》第一、二部;《琉璃时代》; 中短篇小说集《卡卡的信仰》等。其短篇小说获《杀鸭记》获金陵文学奖; 中篇小说《求职游戏》获北京文学奖; 长篇小说《浮沉》持续销售过百万册,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最值得阅读的五十本好书之一;长篇小说《琉璃时代》获首届中国作家集团长篇小说奖。2012年,其书法作品在德国参加国际书法大展,并获收藏。2013年,在《大家》以文物为灵感开短小说专栏《双文记》,创作文物小说十五篇。同年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我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茶》。2015年创作昆曲剧本《问春香》与《夫差之死》。
感言:我懂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孤独。
我想他们也会懂我。我不需要用讲故事去和他们交流,他们都比我会讲故事。我也不需要讲自己的故事去和他们交流。因为大家相聚于此,不是为了彼此的故事。而是为了,在所有人用孤独去创造的作品中,文学已成为另一个世界。那里天大地大,可说的东西太多。三年,若说起来,也说不完呢。
南飞雁,1980年出生于河南省黄泛区农场,祖籍河南南阳。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南影视集团创作部主任。出版长篇小说《大瓷商》、《幸福的过山车》、《梦里不知身是客》等六部,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杂志发表《红酒》、《暧昧》、《灯泡》等多部中短篇小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学员。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年度中短篇小说奖。
感言:能在离开学校十几年后重新住进学生宿舍,漫步于人大校园之中,流连在一勺池边,心中充满了对文学的感激,对人大的感激,对文学院的感激,对为我们八个学生操碎了心的各位老师们的感激。以往已过,前路尚远,人大是我写作之路上至为重要的一处驿站。在这里打尖歇脚,秉烛夜话,收拾行装,再次出发。三年时间长也长,短也短,忙也忙,闲也闲。唯有不悖初心,念念不忘,脚步声声中以期绵绵回响。
杨薇薇,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顾长卫导演工作室文学策划、编剧;以拍片写作为业;电影《立春》第一副导演2008分之一一短片《…………》 执行导演、编剧联合国劳工组艾滋病反歧视公益短片《老乡帮老乡》编剧纪录片《在一起》文学策划电影《最爱》编剧短片《龙头》编剧电影《微爱之渐佳境》文学策划短片《盲钻》文学策划电影《暗杀》编剧(筹备中)出版《最爱电影手记》
感言:作为一个不纯粹的、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影视文学从业人员,在中国电影野蛮生长的日子里,始终想膜拜下经典文学的圣坛,突然有天溜达着撞见一勺池————这个距离我最近的,代表我最高审美水准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心、与世界最顶尖的作家作品交流的窗口,说白了,这一勺池于是我的一勺春、一勺金、一勺天。谈小说、论电影,自由写作,独立思考。盼在这里塑造出低调嚣张的人物,过一失足成千古风流的日子,肆无忌惮地讨论与写作有关的一切。望一勺池成为认得汉字的老中青文学青年睡觉前最想来散步围观的地方。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口号,那就是创作不打折,文学不清仓。
孙频,女,1983年生,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发表小说两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隐形的女人》《三人成宴》等。
感言:攒了半年的力气等开学,终于站在人大门口的时候,感觉稍有恍惚。做了七八年的文学屌丝,忽然有一天如愿去读高大上的作家班了。我已经猥琐地想好,以后的简历中一定要郑重注明自己是人大首届创意写作专业的毕业生。当然,如果越写越差,想必以阎连科老师带队的几位老师一定会警告我不许再丢人现眼。而且这个班里还有五个强悍的男人,其中一个叫张楚的兼班长,和两个漂亮的女人压迫着我,使我这双鱼的人格越发双鱼。一边悄悄嫉妒着他们,一边又不能不暗自高兴,能和这些家伙们一起做学生,一起探索写作这件让我们欲罢不能的事情是多么幸运。想来等我们三年毕业的时候,必定如那几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一路跌宕,却也取得了些许真经。
双雪涛,1983年生,沈阳人。作品见于《收获》《十月》《上海文学》等刊,曾获文学奖项若干。
感言:离开学校八年,好像一直在游荡,又有机会回炉,住在铁床上,穿过走廊去尿尿,感觉很好,如同回到未来。希望能有点收获,也希望别给这么好的学校和专业丢人。美好的时光永远短暂,但是只要经历过就永远不会结束,老去的永远是过去的我们。
侯磊,1983年生,北京人。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出生于现代,热衷于古典;成长于都市,蜗居于旧巷;行走于尘世,冥思于书斋;求学于众生,伏案于灯下。著有长篇小说《还阳》,笔记小说集《燕都怪谈》,诗集《离开》等,以及文史随笔、专栏若干。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
感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恍惚之间,一群心怀文学大业的人聚到了一起,有人说我们与众不同,也有人说我们深不可测,而今更愿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形容此刻的心境。在优雅的校园与严师的训诫下,度过三年求学时光,实乃三生有幸之事。 人不会被生活打败,世间一切都会湮灭,唯有清风明月,与文字永存。
郑小驴,1986年生人,作家,驴友,长跑爱好者。著有长篇小说《西洲曲》,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痒》《少儿不宜》《蚁王》,随笔集《你知道的太多了》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南方周末》等刊物发表作品百余万字。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湖南青年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天涯》杂志社编辑。
感言:今年我把业余的时间都花在了跑步上。长跑和写作大概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了。一动一静,动态的沉思,却无法与人分享个中滋味。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感觉接近极限的时候,带着深深的疲惫和灰心,无数次在内心打退堂鼓。这是一段短暂的真空时间。怀疑自己的实力,自信心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个时候若能及时得到能量的补充或一点掌声的鼓励,都是至关重要的。来人民大学读创意写作专业,对我而言,就是在我写作接近临界点时,及时得到的能量补充和鼓励。我期待在这里能突破这个临界点,接下来的写作进入一个全新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9:47 , Processed in 0.1237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