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 安武林
语文老师,应该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脸。这张脸,有时候具有太阳一般的灿烂,有时候,具有月亮一样的恬静。犹如露珠挂起,花朵盛开,富于变化,但只有一个主题:美。热情,浪漫,富于幻想,充满活力。 眼睛,清澈,像童话一样迷人。 嘴唇,常挂微笑,像春天一样温暖。 那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抑扬顿挫,起起伏伏。 我用文学的语言,来给语文老师雕像,是因为语文老师都应该是文艺范的。不具备强烈的文艺爱好,是一个不称职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应该读过很多很多文艺方面的书,如不是,同样的不称职。 儿童的心灵是柔软的,需要用文学来呵护。文学所提供的养料,超过于一切的知识。 你不喜欢诗歌,就无法让孩子获得富有诗意的感受能力。 你不喜欢散文,就无法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观察什么是人生。 你不喜欢小说,就无法让孩子具有洞察社会和人性的敏锐能力。 你不喜欢童话,就无法让孩子具有想象和浪漫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无法给孩子们传递爱的知识。 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精神世界,都是从文学中获得的。 尤其是,一个孩子如果小学毕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这个教育是失败的。所以说,在小学阶段,能把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成,超过一切的知识。 因为,阅读教育,是一种终生的自我教育。而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阶段式教育。很多人长大后都不喜欢读书,责任在于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不然,怎么可能具有带领孩子们阅读的资格呢? 语文老师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洞察孩子小小的心理变化,能够洞晓孩子心灵的秘密。这种能力的获得,文学可以提供帮助。 伤害一个孩子,也许,一个眼神便如飞来巨石。一句话,便如一道鞭影。一个手势,便如凌空一掌。孩子,太柔软,太脆弱。语文老师懂得,童年的阴影和伤害终生都挥之不去,恶梦一般。 孩子是柔软的土地,理想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就悄悄地播洒下去了。语文老师所做的,就是呵护,浇灌。 我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在孩子们面前,永远是春天的形象。 我一直觉得,语文的内涵是语言文学,而不是语言文字。文字也好,语言也罢,只有文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容纳它们使用它们表现它们。 我曾经问过小学生,问他们一本《语文》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读完,一个孩子说,一个小时,另一个孩子说两个小时。 其实,《语文》课本不过是一个浅浅的池塘,课外阅读才是大海。 知识总是有限的,《语文》也不能例外。传递知识是一种笨拙的办法,传授方法论才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人如果做不好人,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书育人虽然是教师的天职,但在育人方面我们做的远比传授知识要差得多。 我最喜欢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三年级,我就梦想着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和我的语文老师结婚。这个例子,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语文老师,愿你做孩子们的春天。
语文老师的学识魅力(余蕾)
:
语文老师的最佳形象应该是怎样的?我想,除了“工作认真,热爱学生,有事业心”等这些套语外,语文老师在人们眼中一定应是“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
这样的要求或许近于苛刻,我努力了几十年也还相距甚远,常常感觉自己底气不足,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合格”,而难进入“正宗”之列。不过,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追求,做一辈子语文老师,便会有一辈子的遗憾,便总难找到自信,总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宗”的语文老师的形象。
把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讲个八九不离十,一般语文老师不难做到,有教学参考书可参考,有别人的经验可模仿,拿过来,传过去,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做这样的语文老师,可算得“合格”了,却未必“正宗”。如果讲教材上的《论语》十则,你却没有读过第十一则;如果讲教材上的“鲁提辖”,你却并不了解《水浒》;如果讲鲁迅的杂文笔法,你读鲁迅杂文却还没有超过五篇;如果讲《苏州园林》,你却缺乏一定的艺术构图的欣赏眼光;如果讲《兰亭集序》,你却对书法的气韵知之甚少;如果指导写作,你却一年难写两篇文章……我想,你的课也只能是照本宣科,只能停留在一个浅薄的层次之上。我们总在说,语文博大精深,绝不是指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而是说语文所展示的是文学艺术,语言艺术,乃至人类文化这个广阔空间里的无限精彩。
我不是说语文老师必须博如杂家,深如学问家,我只是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老师,开卷能读,提笔能写,语必动情,文必动心,旁征博引,驰骋古今。这样,你在课堂上就会因胸有成竹而表现得从容自如,左右逢源;不至于因知识匮乏而显得压抑拘谨,举步维艰。仅以讲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为例。短短一首词,所展示的信息极为丰富,政治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语言的……,我们不一定都向学生一一讲解,但作为老师,对这些信息却不可陌生。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性;词中动静相对、色彩相融的画面构图的艺术之美;壮阔与幽雅、浪漫与严谨的虚实和谐的诗歌语言之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君王的“文采”和“风骚”……方方面面的知识,你必须成竹在胸。如果只根据字面和注释所给的一点信息,而没有对诸多文化信息的厚实积累,你的读,便只能在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上做一些表面变化,而难以传达出这首佳词的绝妙神韵。
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你的良好的学识功底,则会使你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让语文课产生迷人的魅力。学生学语文的这一收获,远远大于前者,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具有学识魅力。
原文地址:窦桂梅: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作者:启良春华
“文涵”:在您看来,什么是“好老师”? 窦桂梅:我最想说的两句话是—— 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这两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对“好老师”中“好”字的两个维度的理解。 清华附小对“好老师”这样理解:每一位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因知识和才能而受聘,并全力投入事业的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人;一个能完成相当多令人振奋任务的人;一个富有真正创造精神的人;一个随时准备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一个从人品到职业都受到尊敬的人”。 好老师一定懂得,教师虽不是待遇最高的职业,但永远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好老师,永远将不敬业视为失职。好老师更明白,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 “繁花点点”:对于一直很普通的,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老师,是否还有机会做一个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老师呢? 窦桂梅: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终身学习,终身受益。我一直相信,只要你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你永远都会“繁花点点”。 从儿童立场来说,我们小学老师是泥土,是饱满的土地,在用雨露阳光滋润儿童。这是我们的特色。说到影响力,我觉得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尊重个体、呵护个性,相信每一朵儿童之花都会绽放,只是花期各有不同。当我们这样看待、对待儿童的时候,我们的影响力就不请自来了! 关于个人特点,每一个老师都有自身的特色。如何发挥特长,并很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值得思考。适才扬性,对学生、对自己,都适用。 “泊通”:窦老师,我非常向往您所说的,做一个“优雅”的老师。可是,我每天忙于琐事,常常感到精疲力竭,甚至只追求学生不出事,觉得“优雅”离我太遥远了。我要怎么办? 窦桂梅:“优雅”不是你长得天生丽质,形体好。而是你不断修炼出来的面对学生时的微笑,时常为孩子竖起的大拇指,并能够低下身子、弯下腰还一个鞠躬礼……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优雅”,还有你的不断学习,还有你成为学生崇拜对象的那种迷人的魅力。比如,你是一个出口成章的人,你是一个把尴尬化为幽默的人,你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 我想说,你若奉献还将成长,并走向优雅;你若粗俗、随心所欲,便将“腐朽”。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学科代言人,让学生因为热爱自己而热爱自己任教的学科。学习是最好的保养,教师要努力成为“通才”与“专才”的结合体。到那时,你就成为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啦! “君心可晴”:当前,语文教育被空前重视,可我常常感到个人能力有限,究竟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应该从哪里开始突破? 窦桂梅: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因此,上好课,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因此你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立足课堂,走好课堂的每一步。要把学科教学提高到学科教育的高度,即课堂上要以培育人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懂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教师学养的深厚程度。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点,但要克服墨守陈规,更要杜绝“不学无术”与轻慢课堂。另外,明确课堂改革方向,立足团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从课堂操作者变为课程创生者,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晶晶”:您的“主题教学”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是,重构课程难度很大,对校长和老师的要求特别高。我所在的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吗? 窦桂梅:谢谢你关注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其实教育的原理是相通的。 主题教学以“语文立人”为思想,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以“整合”为方法,撬动了学校“1+X课程”改革。结构决定品质,课程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课程内容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供给力! 借此机会也想跟你分享清华附小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首先是鲜明的儿童立场,“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是清华附小的办学理念,尊重儿童,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是教育发生意义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清华附小“1+X课程”模式,就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建构的。其中在对“1”的优化整合方面,是可以根据贵校的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而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夯实基础,这也是减负增效的基本保障,而“X”就是思考怎样给每一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