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止庵:用诗意写文学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 13: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止庵:用诗意写文学史
来源:北京晨报(北京)
  因为当时翻译就是作品,我觉得现在的文学史正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而在孙郁的这本书里面,他恢复了文学史的本来状态。
  止庵
  我跟老孙认识很多年的朋友,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每一本书我都看过,《民国文学十五讲》(孙郁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老孙的作品中,应该不是分量最重,但很亲切。
  孙郁是科班出身,是受过正规文学和文学史教育,所以身上有正统的一面。
  在这本书里面,在写到鲁迅、写到左翼作家时,包括写萧红,他的熟悉程度,能够调动热情等,就比他写张爱玲,显得更本行。孙郁不太愿意用学院派的某些正规方式来写作,所以作品比较接近随笔。
  孙郁对于文本解读,从来不太满足于仅仅是文本解读。他总是去体会后面的东西,他真正关注的是写作中的人。所以在这本书中,谈到曹禺,谈到萧红,确实有他独到之处,有特别的见识。
  虽然孙郁是一个现代文学的研究者,但有自己的专攻,我觉得,写鲁迅的他在本书中写的最好的一篇。在一篇文章中谈鲁迅并不容易,因为鲁迅被说得太多了,但孙郁有他的强项,他可以找出那些别人不太关注的东西。在这本书中,有一些是轻车熟路,有一些是经过他进一步的阅读和兴趣才能够做到的。
  孙郁有一部分是学院派,还有一部分是读书人,可是从骨子里看,他是一个诗人,他跟其他的现代文学研究者都不一样,但是这点好像从来没有人说过。我觉得这是我特别想说的。孙郁对一个作家的理解,特别是从文本到人的这个解读过程,其实是从理论到诗的过程,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很多句子非常优美,非常诗意。
  孙郁在一个句子中,或者一个段落中,或者在一篇文章的起始部分,基本上都有一个哲思的部分,然后他就步步转到诗意,他的起始点是一个理论,而后面则是诗。
  比如这样的句子:“他们于冷色里看到的人生,总比那些狂热的多汲取深思。他们不是改革社会的先进分子,却也看在眼光,说出人间的冷暖。”这就非常偏向于诗了,下一句,“文学有时候是个体的自言自语,那声音里自然有民众的合唱里所没有真切的调子”。这就慢慢就变成了诗的感受,我觉得这是孙郁特别独特的地方。
  孙郁刚到人大当文学院院长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你写一本文学史吧。老孙说这个不好写,我觉得这本书虽然还不是他最终的文学史的著作,但应该是一个起步。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他在这个视野和他的着眼点,不会被我们现有的文学史所束缚。比如说他这里面有几章,我觉得特别好玩,我觉得换一个人,我们还不一定能想得到。特别是“梨园笔意”这一章。这一章,我不记得有人讲文学史会这么讲。但孙郁讲的不是戏剧,他讲的是这里面这些人的作品。
  包括书中讲到鲁迅的翻译,其实说实话,“五四”一代作家的翻译作品,应该就是他们的作品。否则的话,周作人怎么会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还让他起草文学研究会的宣言,他有什么作品?他当时根本没有作品,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翻译家。你看文学研究会创始人那些人里,有好几个是专门搞翻译的。因为当时翻译就是作品,我觉得现在的文学史正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而在孙郁的这本书里面,他恢复了文学史的本来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41 , Processed in 0.1210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