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6 06:3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作者:新高考
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
华东师范大学 熊川武

这是一个挑战传统的作业批阅方式令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感到十分不安的命题!因为习以为常的“全批全改”(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进行“批”即标记正确或错误和“改”即将错误内容改正)使得他们形成了难以变通的思维定势,似乎唯有教师亲自批阅学生作业,才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让自己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确保教育质量。

其实,真正的创造往往是在习以为常中见到“不同寻常”。迄今为止,业已发现教师批改学生作业虽可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但并不产生明显教育效益的大有人在,叶圣陶便是其一(见下文)。笔者的实验也证明,只要中学教师把批改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零作业批改”非但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会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且听端详。

一 、 “零作业批改”的现实意义

零作业批改(本文的零作业批改限于中学教师)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而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当下行之,乃中学教育发展之必然。具体说来,对于我国中学教育,实行零作业批改至少有如下意义:

(一)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学会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至关重要的是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判断是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自学难以落实,学会学习沦为空话。而实行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学生有了作业批阅权也就有了新的责任。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只批不改)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零作业批改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生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使得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而且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为任何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在形成常规的基础上发现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概莫能外。

比较起来,“全批全改”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因为经过教师仔细批改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无需思考的现成解题过程与答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简单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更深层思考,教师改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正错误而得以发展的机会。

(二)促进教师“质性”敬业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从“量性”与“质性”两方面审视。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等为标志。后者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因为前者缺少人文与科学的关怀,教师不仅不给自己安排必要的放松或休息时间,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容易要求学生同样不惜血本的苦干。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教师想走质性敬业的道路,但也会因精力不济等作罢。而零作业批改的实施,为他们腾出质性敬业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把大量时间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上,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敬业重心由量性向质性的转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三)丰富中学教育的人文与科学价值

叶圣陶曾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他还说“我当过老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这番体验真切意味深长的话,表面上仅涉语文,实际上可推及各个学科,给教育工作者人文和科学两方面启迪。

先从人文方面看,实行零作业批改,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必要的消除疲劳的时间。按现行的中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每个教师一般教两个平行班(约100学生,有不少高中每班学生80人左右),每天用于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至少两小时。加上授课两课时、备课两小时、还要管理班级、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量远远超过八小时。他们经常不得不把在学校无法做完的事情带回家,夜以继日地干。

而教师负担过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当负担重到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时间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效果便心中无数了,工作焦虑度就相应上升,于是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练习以保证起码的教育水准便成了他们聊以自慰的基本选择。可见,零作业批改既解放教师又福祉学生。

此外,零作业批改体现了对教师与学生的高度信任,是对“全批全改”内含的些许对师生不信任意味的否定。毋庸讳言,现实中的“全批全改”通常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业绩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包含着不“全批全改”会导致教师工作懈怠的担心,或让学生互批或自批会使教育质量滑坡的疑虑。可见,在一定意义上,“全批全改”是以对师生的低信任度为依据的,而不是以师生幸福观和科学效益观为基础的。因此它容易诱发师生的不满情绪,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相反,零作业批改相信师生的自觉性与能力,让他们从被监督的状态中走出来,在更好发挥主体精神的过程中获得胜任感、愉悦感与幸福感。

当然,现实中确有部分自觉性较低需要经常督促的师生,即便对这些人,零作业批改的完整实施可发挥比“全批全改”更大的激励与监督效能。

再从科学方面看。“全批全改”虽然存在了许多年,但因为它耗时多,教育效益不显,其合理性正在逐步丧失。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在客观上,学生解题的结果大部分是合理的即没有错误(正常教学情况下),那些没有错误的作业即使教师批阅了,学生也不能从中获益或获益不多。在主观上,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通常有四种反应:一是根本不看。二是看了,却没看懂。三是虽看懂了,但由于没有动脑筋,留下的印象不深,掩卷即忘。四是思考了教师批改的内容,并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第四种反应时,教师批改作业才有一定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全批全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必不可少。

相反,零作业批改把作业批改权还给学生,只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认真互批或自批,学生同样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同时,由于教师对学生互批或自批的作业进行抽查,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

应该说,零作业批改的旨趣在于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追求中学教育的“低耗高效”。它不仅撼动了作业批改方式,而且影响了中学教育的包括从观念到结果的所有方面。可以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零作业批改的解放教师、福祉学生的价值将充分显示出来。

二 、 “零作业批改”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自己和学生及时获得关于作业情况的反馈信息。因之他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与习惯,掌握较完整的策略,以便学生合理使用得之不易的作业批阅权。

(一)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

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互批或自批作业是自己必须具备的素养,它将伴己一生。因为终身学习需要学习者懂得判断自己学习的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其次,帮助学生端正批改作业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负责,力戒马虎了事。其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创造性答案(包括“一题多解”)应与作业者本人或教师商量。最后,组织一定数量的尝试性批阅,从中发现易出现的问题,和有关的规律性。

(二)在课堂上互批作业

互批或自批作业最好在课内进行。上课伊始,简短的“感情调节”或“组织教学”阶段一结束,教师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反思前次学习中特别是作业中感到困惑的问题,相互点拨。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学生互批作业。

这一步虽然简单,但功能多样:一是复习前堂,合作学习。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回忆先前学习的内容,发展合作学习精神与能力,同时也使优生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弱生。二是使学生养成反思和发现问题的习惯。通过讨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盯着问题学习的自觉性。

应该指出,在特殊情况下,互批亦可在课外进行。但它会丧失“复习前堂”内容的功能。而且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会平添批阅作业的不确定性。

至于作文等主观性较强的作业,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修改。

(三)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

经过互批的作业本当即返回本人,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标记在作业本两侧的空白处,要整齐规范,一目了然)即做问题记录。问题记录从此成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计划的依据和折射学生进步的“指标”(问题越少进步越大),因而要保留到毕业前的总复习。

(四)教师课后抽查学生作业并做相应的问题记录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只对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批阅的作业进行抽查,具体地说,抽查那些被作为跟踪(指导)对象的学生,一般十五人左右(优、中、弱生各五人)。每个跟踪对象都有由教师做的(见表1)作业问题档案。教师每日只记录相关学生的一个重要作业问题(只写页码与题号,教师本人明白即可),一般在10秒钟左右完成。

(五)对作业问题实行双重跟踪

所谓双重跟踪即学生自己跟踪与教师跟踪。前者即学生自己定期翻阅问题记录、思考并纠正错题。后者即教师借助“学生作业问题档案”或学生的问题记录,对跟踪对象进行定期指导并保留指导记录(见表1)。一个周期结束,若跟踪对象有了明显变化,教师便要更换对象,确保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大致相等。

表1 学生作业问题档案

学科 姓名 年级 前测成绩:

上学期或期初考试成绩:

日期

主要问题

(页码与题号)

跟 踪 日 期

备 注

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五次

以上五环节,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意味着它们前后相连,由课内至课外。共时体现了它们的交叉性,每一个环节都既说明了作业批阅权向学生回归的步骤,又再现了教师的责任。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见,零作业批改不是让教师放弃责任,而是把力气投放到更具体更扎实更有效之处.

三 、 “零作业批改”的实施效应

零作业批改的实施,能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师生负担,增加师生交往频率,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具述如下:

(一)工作负担减轻 教学质量更高

从负担方面看,启用零作业批改使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以教两个班数学为例)至少减少了五分之四。同时零作业批改要求学生“最小作业量”即学生只做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套作业(学有余力者,可申请更多的作业或其它学习内容),以免作业过于繁杂教师难以研究学生的作业的问题,这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学习负担减轻、互批作业成为研究性活动、学生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关键性作业题上,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正常情况下,跟踪对象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数学等精确学科)在三个月左右就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道理很简单,由于采用单元检测方式,即便以前有些知识没有弄懂,只要本单元存在的学习问题能及时跟踪解决,学生的成绩就会变化。当然,要有长足的进步,则要假以更多时日。不过,作业少了成绩更好似乎超出常理,但奥秘不难理解,正如“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一道题掌握一道题,比做十道却一道都没掌握强得多。这里不妨看看深圳市学府中学的实验数据。经过一年的实验,数学实验班与对照班由前测平均成绩相差10.3分,变为后测平均成绩实验班仅比对照班低1.9分;英语实验1班前测平均成绩50.5分,后测平均成绩72分;英语实验2班前测平均成绩47.6分,后测平均成绩75.6分(前后测难度系数大致相等)。

(二)师生关系改善 学生尊师好学

当教师把较多时间用于跟踪学生的作业问题,加强个别指导时,师生交往频率大大提高。交往产生理解、理解孕育感情。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通称后进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那些以前因怨师而厌学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再打折扣甚至主动申请学习任务。如前所及,深圳市学府中学数学实验班上一批学生,以前讨厌数学,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现在学生互批作业,老师把大量时间投放到个别指导上,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了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几乎成了数学迷,学习成绩有极大改观。

(三)成功把握增大 过度焦虑缓解

由于教师有一定时间研究并跟踪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几乎了如指掌。学生的作业问题越来越少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因之过度的工作焦虑开始下降。以前,他们(尤其是年轻教师)对教学质量心中无数,非常焦虑。现在跟踪问题,成功指数完全可以控制,他们把心放宽了。与教师情况相仿,跟踪作业问题使“学生从不会学习,到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会了学习”。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停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大多数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就前进一步,问题越少,水平越高。心中有了谱,惶恐不复存。总之,现在采用零作业批改策略的大多教师感到“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写文章”等。

(四)弱生上进 优生更优

在实施零作业批改后,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弱生的指导,使得弱生普遍发展较快。深圳市学府中学英语实验班教师跟踪的10名学生,前测时平均成绩45.05分,后测时平均成绩80.4分,平均每人提高34.39分。另一英语实验班的教师跟踪10名学生,前测成绩54.2分,后测成绩68.2分。

零作业批改在关注弱生的同时,也给优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要在互批作业前的讨论中帮助弱生,发挥“小先生”作用。这有利于优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增强帮助他人的能力,以至于发展得更加优秀。举例来说,上述数学实验班前测时优秀率比对照班低19个百分点,而实验一年后反超出2.4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零作业批改不仅改变了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同时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它加速了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为师生的教育幸福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但零作业批改亦不能盲目地机械地使用,尤其不能将其视为纯教学技术问题,而忽略学生的感情等人文方面。实验表明,只有坚持“感情先行”,把关爱学生放在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上,用感情驱动并调节教学中的认知活动,学生互批或自批作业才能到位,教师个别指导才能更有成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09:23 , Processed in 0.0862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