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教师”之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2 21: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教师”,每个从教者最初的朴素梦想。然而,在日复一日、繁重细碎的工作中,“好教师”之梦,似乎日渐模糊与疏离。
“好教师”是什么?2012年5月,《今日教育》对此曾开展过一次专题探讨,“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教育艺术、远大的教育理想、浓郁的教育情怀、坚定的教育信念”——这是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李源田处长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何以成为“好教师”?李源田博士再次分享他的专业思考。同时,重庆的三位教师也不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站在新年的起点,让我们点燃“好教师”之梦,整装再出发。
·好教师之梦·
好教师可以这样炼成
文•李源田
现有学校教育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最大的变量是人才,是教师。教育方针决定以后,教育质量好不好,核心是教师水平高不高。麦肯锡咨询公司2007年9月发布报告,分析世界上最好的十大学校系统得出三条重要结论:“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让他们发展成有效的教学者。确保该系统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学。”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人能够忘记一个好教师。在我看来,好教师可以这样炼成。
职前培养阶段,一看“原材料”好不好,二看培养得地道不地道。谈及“原材料”,只要看看每年师范院校招生在高考录取时的状况就大致清楚了。无论专科还是本科,如果都是踩在本专科批次录取控制线边缘上,那么,不管师范院校多么努力,要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在设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时就有一个“二本”线以上的基本要求。我国有近百年优良传统的中等师范,优秀生源是第一位的。现在很多学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还是多年前的中师生,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后来进入大学,直至接受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很多高等学校,包括师范院校都在快速地“综合化”。这个进程中,教师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治理体系与能力,又考量着师范院校是不是仍然坚定不移地以专业主义的立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师资,是不是仍然在坚守责任与良知。教师教育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如何?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系统建设得怎么样?既是教师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职前培养是否专业而地道。
初任教师阶段,一是个人发展愿景,二是适宜的学校环境。如果新教师三至五年都没有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的势头,而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那么,这样的教师往往难以有很大发展。那些具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坚定信念,励志要当一名好教师,把专业发展愿景放在第一位的人,无论他们是在大山深处,还是身处城区学校,强烈的发展愿望,个人的专业修炼,都会以强劲的动力促进他们成为好教师。
政府高度重视是改善教师队伍的大环境。从教师的地位待遇、工作生活条件、尊师重教的风气就能得到答案。学校层面,校长是否真心实意地促进教师发展,则是适宜环境的小气候。今天,最优秀的校长,不一定要集中精力去争取硬件建设,也没必要在设备设施方面殚精竭虑。专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深知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校长要全心全意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校长可以用一个“九宫格”把学校的老师排列开来分析,从教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教师,他们当下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的学历、职称、发展水平、工作态度、师德状况如何?对于初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家教师等不同发展空间的教师,校长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吗?从校本教研的视角,从专业发展的视角,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都可以有所作为。
职后专业发展阶段,一是专业自觉,二是系统支持。初任教师阶段大概在三年左右,这个阶段教师发展得怎么样?是不是有专业自觉?有了专业自觉,才可以讨论专业自信;有了专业的自觉自信,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其实,“教会学生学习”“坚持以人育人”“专业服务精神”应该成为教师的专业取向。以语文老师为例,你所掌握的字、词、句、篇,你所差遣的语、修、逻、文,只是你专业工作的材料元素和逻辑框架,而不是专业本身。只有通过这些内容与形式,从认知与体验的层面教会了学生学习,教与学符合道德的尺度,才是教师专业追求的境界。教学在本质是一种道德活动。充满德性光芒的教育更加令人折服。反之,没有道德就没有教育。缺乏师德就不是教师。
系统支持包括局部的帮助促进与整体的制度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提升,迫切需要设计更好的制度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教师专业研修制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课程、自组织背景下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来临时,更多的学习在教室以外发生时,明天的教室在哪里?教师的专业化怎么体现,通过专业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有现成的路径吗?或许,这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我们正在尝试和大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协同治理与体制创新,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社区,在学区,通过校际联动和片区带动,可以尝试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学校,通过引进数字资源与专业支持,可以创建教师研修工作坊,积极探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系统。通过云端数据网络研修合作参与等形式链接到每一位教师。
今天,教师培训的概念需要升级为教师学习、教师教育。率先在教育系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大社区,在一个时代的专业化浪潮中,让更多的好教师不断涌现,成为优秀的专业主义者,通过教书育人,达成立德树人。强师兴教,为国育才,在持续而专业的教育实践中去实现教育梦,光辉灿烂的明天值得期待!
(作者系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处长、教育学博士)


·梦想故事·
用真爱雕刻好教师之梦
文·刘红廷

高中毕业后,看到家乡孩子要到二十多里外的学校去读书,我萌生了当一名教师的梦想。1987年,我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2007年,通过重庆“代转公”考试,终于成为一名正式教师。成为教师只是教师梦的开始,践行教师梦则是对梦想真谛的诠释。
二十六年的教师生涯,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让我觉得无比快乐和幸福。做代课教师时,我经常用微薄的工资给学生缴学费,买文具;给年龄小的学生系鞋带,拴裤带。
学生张云艳,从小患肺炎,一走上坡路就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上学的路上有两里多的上坡路,我每天早晨都准时到坡下背他,背了整整两年。还有一个学生叫谭平,患小儿麻痹症,走路很吃力,我每天早上背她到学校,放学了再把她背回家,一直背了三年。现在她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们村原来一个大学生都没有,通过我的努力,一个五百多人的小村子走出了近四十名大学生。
村里人评价我:“刘老师爱生如子。”学生平时都亲切地叫我“妈妈”。我很欣慰能受到大家的爱,同时更觉肩上责任重大。
现在很多人问我:“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我觉得做一名好老师,首先必须要真心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其次才是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
未来,我仍将坚实地走下去,用毕生的热忱与执着继续雕刻我的好教师之梦。
(作者系2010年“感动重庆十佳教师”、重庆市黔江区城南中心校教师)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 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
文·巫正鸿

受到我家楼上白老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感染,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敬畏和向往。老师不仅能改变一个人,还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因此,我高中毕业时填的志愿全是师范专业。
大学四年,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当一个好老师,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于是,每天坚持读书十二个小时以上,以几近疯狂的学习热情行走在求学路上。有了理想,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
做一个好老师,首先是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而不是一个稳定的饭碗。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更要不断探索。
从当老师的第一天,我就琢磨着怎样教好书。一是蹭课,天天听老教师上课,听久了就听出了门道。二是学习,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争取去。三是交流,通过赛课、上研究课,不断打磨课堂,实现一次次成长蜕变。四是坚持,十多年坚持参加高考阅卷,我终于从一个师范校老师变为指导高考语文的内行。五是反思,坚持记教学笔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
只要我们有成为好老师的愿望,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作者系重庆市名师、璧山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
教育写作助推专业成长
文·谭发礼
教育写作能否助推专业成长?我也曾持怀疑态度。原来总感觉提不起笔,没啥可写。自从爱上教育写作,疑云顿消。平常的学习、思考;课间的观察、感悟;课堂的成功、失败;课后的反思、提炼……都成了写作的源泉。
最忙的时候,我担任学校后勤主任、保卫科长,任教六年级语文、科学等课程,还兼任班主任,很多人担心我会苦不堪言,而我却感觉轻松愉快。因为写作,便有了及时的工作反思、总结和提炼,更有了跳出圈外从不同角度的审视与对比,当再次面对同类复杂问题时,就不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了,反而能从繁杂的事务中得到解放。2013年,我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近70篇,我所负责的小课题也成果累累(4篇文章发表),并顺利结题。
其实,教育教学实践、教育写作、教育科研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助推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当教育写作变成生活习惯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其实是思考、理性和责任。我的好教师之梦,也在教育写作之中逐渐趋向现实。
(作者系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21:41 , Processed in 0.0786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