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瑜 悬教育理想之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2 21:4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瑜  悬教育理想之境
——邂逅《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是我一年前在当当网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的。因为有阅读的习惯,时不时淘书就成为了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
我淘书的渠道,大抵有这样几个。一是循着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搜他的著作,或是他所读过的书籍来,以一饱眼福;二是报刊的书评书荐,比如《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比如《书摘》《读书》等杂志上的书刊讯息;三是逛书店,有时并未淘到心仪的书,那逛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四是网上搜索,比如浏览当当网等网站,在网上流连,也逛得心旷神怡,常常不知疲倦。
当时在网上究竟是怎么发现《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这本书的,如今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一看文字介绍,就觉得此书值得一读,便立马下单。
及至看完刘百川先生的这本日记,便知此书不仅仅是“值得一读”。它和我的很多教育思考不谋而合,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些治教主张。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68 篇日记,是作者从 1931 年7 月1 日担任新民小学校长开始,两个多月来所写的日记。日记所记叙的,是刘百川先生在这个小学校长岗位上的所思所虑、所作所为、所谋所求。文字是十分平实的,那些事情似乎也简简单单、零零碎碎,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是深刻至极。直到现在,我还把这本书放在案头,时常信手翻阅。
中国的1931 年,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内战未息,日寇入侵。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从刘百川的日记里,我们却看到了在那个无法“安居”的时代,一代教育人“乐业敬业”的精神与状态。而这种精神与状态,正是这本日记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
刘百川先生生于1903 年,卒于1971年。已经离世40 多年的他,对于如今的一些教育现状,估计也是想象不到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似乎就理所当然地少了一些崇高,少了一些纯粹,也少了一些尊严。最不应当浮躁的教育,却真真实实地多了一些浮躁。而80 年前的刘百川,在一个小学校长岗位上,既没有追赶什么潮流,也没有心浮气躁,更没有怨天尤人。他沉心静气、有条不紊地把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一一体现和落实在办学的具体实践之中。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怎样做真正的教育人?这本小学校长的日记,可以解答我们很多很多的疑惑。
刘百川先生作为一位校长,把对于教育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爱护,对于教育的理想与追求,悄无声息地展现得淋漓尽致。“办理学校要从坚实平易上做工夫”,这是刘百川先生在他所任职的新学校即将开学时,对学校同仁提出的三点希望之一。而80 年后的今天,“坚实平易”的教育,依然是值得憧憬和向往的。
尽管时代在飞速发展,但因为人类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所以教育的本质也不会改变。刘百川先生在《孔子教育哲学》一文中,归纳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五个要点,即“适应个性、注意趣味、以身作则、教不择人、善用启发”。他认为孔子的这些教育方法,“颇足为后世为人师的取法”。
事实也确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而这些“木铎”,时至今日也仍然难以摒弃。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断言,在人类基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异之前,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不可能革掉这五条中的任何一条。
作为一位教育人,首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坚守与践履。刘百川先生在接到县政府委任状的那天,就为自己当好新民小学校长定下了“八条态度”。而这“八条态度”,与教育直接相关的,仅有一条:“教育的目的,在造就儿童,一切的设施,自当以儿童为中心。”虽然只有一条,但刘百川先生却是扎扎实实、真真实实地在贯彻和落实。
教育需要的不是花样翻新与眼花缭乱,而是执着的坚守与朴素的践履。刘百川先生无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和示范。68 篇日记,篇篇都是很好的注脚和阐释。
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遍寻这68 篇日记,都找不到这个词。但是,刘百川先生却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得非常真实、非常彻底。教师延聘、学级编制、训育问题、成绩考核、校具管理……事无巨细,所虑极为周密,缘由只有一个:“以儿童为中心”。如在儿童桌椅安排上,刘百川先生考虑得十分细微,“根据合理的标准(如桌高应当身长七分之三加一寸,椅高应当身长七分之二等),重新整理一下,以桌椅的高矮,分为六等乃至十二等,每一桌子和一椅子,都编有号码”。其目的,就是为了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增高适时更换桌椅。
如今的教育设施设备,已十分现代化与多样化,但其使用之“道”,还需向刘百川先生好好学习。“以儿童为中心”,在刘百川先生的办学中,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作为。
教育需要坚守,但绝不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应当敏锐察觉和深入思考社会变革给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的影响,从而在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中多一些因势利导、多一些积极改进。
刘百川先生也特别重视“改进教育”。他指出,“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儿童的研究,实为目前重要之工作。关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之程序,学习心理方面的各项问题,都要加以切实的研究,作为改进教育的根据”。在他制定的校务工作六个重要原则里,其中第二条就是“适应社会需要:调查社会状况、地方职业种类、家庭生活情形、毕业生出路等,作为设施教育的标准”。对于儿童的训育,刘百川先生确定了“合于儿童生活需要的”“合于时令的”等六条标准。但是,刘百川先生并不是盲目的“追新族”,他在学校开学之前对同仁提出的第二点希望就是“凡所设施,务求效率的增高,不在乎方法的新旧”。因为他坚信,“教学之原则,要一一从事实方法去实施起来才能达到教学之目的”。
如今的教育饱受诟病,其实很多时候也颇为冤枉。但是,有些问题的确是不能忽视的,比如,教育理想与信仰的缺失,教育情怀与精神的匮乏。
教育崇高信仰和教育伦理价值的回归与坚守,已是迫在眉睫的治本清源之事。刘百川先生的这本日记,给予我们最为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就是如何满怀真情、细致入微地把崇高的教育理想落实在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
作为一个教育人,既不能没有教育理想,也不能没有踏实干事的精神。每每翻阅刘百川先生的这本日记,我就不由得遐想,如果今天的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都像刘百川先生那样办理学校,那些令人头疼、惹人诟病的教育问题,也许就会减少很多很多。
于是,在我读完这本日记不久后的2013 年暑假,我们购买了三百多册此书,把它作为我区“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的阅读书目之一,赠送给了全区中小学校的每一位校级干部。
在《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出版问世的1933 年,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江恒源先生特地为该书作序,序中有言:“希望有优良小学校,必先希望有优良小学校长;真正之优良小学校长不易得,则不妨悬一理想之境以待之。”
我们倡导全区中小学的校级干部都来读一读这本日记,不过也就是“悬一理想之境”而已,既是冀望大家,也是警醒自己,“忠实以守之,努力以赴之”。而众人之“守”与“赴”,无疑正是一个区域教育健康发展的最大希望所在。
陈瑜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政策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获评《中国教育报》2013 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7/8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04:08 , Processed in 0.1656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