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地址:假如有这样一节课(余映潮)作者:红笺一叶
假如有这样一节课
余映潮
各位:今天下午是个有趣的话题,题目是《假如有这样一节课》。这是一种假设,假设什么呢?假设有这样一节课,它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这环节应如何操作呢?最好做什么呢?我就把有关的教学手法用这样一种假设来把它谈一下。
一、创意——理性思考 诗意策划
教学警语: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
首先谈的是教学创意的问题。所谓教学创意?就是每位老师设计教学时的点子、方法、主义,或者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创意就是带有个人特点的教学策划,有了策划之后,再展开我们的教案设计,所以教学创意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和经过很多周折才可能产生的教学设想。
教学创意有两方面要求:一要理性思考,二要诗意策划。两者是教学创意的重要前提。如没有理性思考,我们难以展现每节课的基本轮廓;如果没有诗意策划,我们每节课的教学就难以开展。
举个例子:我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理性策划什么?是能力综合训练。这个短文既要落实字词,又要让学生受到更好的能力训练,还要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于是,能力综合训练就是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
第一要朗读,朗读什么?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课文,朗读是有任务的。首先,要读出故事的味道(示范语气,强调故事语调);其次,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客人有客人的语气,元芳有元芳的语气。然后,要读好课文故事情节,告诉学生故事有两个大的情节构造,怎么划分?老师不知道,必须得学生去解决。如此是能力训练式的朗读,学生要把文章分两层次读,要纵观全文,还要概括层次内容,然后知道什么地方是第一层和第二层。这是理性思考下的诗意策划,是第一个任务。第二个很简单,练!练什么?每位学生都要在文中找出一类的文言词出来。一类,就是我们上课说的一个个字词的落实。如“门外戏”中的“门”字,与后面“入门不顾”中的“门”妙在用法不同。一“门”是大门意思,另一是作状语用法“在门外”。再如“尊君在否”,“君与家君”,这几个词有敬词和谦词的区别。再如元芳训客人,“失信”,“无理”,“信”与“理”是此文的主题。这就是训练有素,让学生动起来,一类一类地学习文言词语。第三要是“品”。从一句话里或一个词里感受到什么?品味到什么?这就是把学生带到字里行间,品词论句,培养学生分析、揣摩、欣赏、表达的能力。第四是“议”,议此文是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一般说此文是一篇告诉我们要讲礼貌和信用的文章,老师就要指出文章不仅看其思想意义的内容,更要从阅读技法上看,要指导学生欣赏文的写作技法。此文开门见山,结尾是戛然而止,故事开展是一波三折的,写元芳的爸爸,运用虚写的方法。老师只说四句话十六个字:开门见山、虚实结合、戛然而止、一波三折。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是文学教育。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讲课,没有高雅的语言,讲小说和散文从来没有专业术语,学生学三年什么也没学到,只学了些字词。所以,教学创意很讲究老师的品质。那么,老师怎样做才叫懂得语文教学?不是老师不懂语言教学,而是怎样把教学做得更好。
有五个标准:
(一)要懂得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多角度课文研读,要教好语文,必须有很强的教材研读基本功。没有优秀的教材和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课,一定是不能对学生实施有利的教育和训练。我们总说非常忙,但关注语文老师读教材的技能,发现几乎没有多少人去自觉地训练它。常规的教学准备工作就是看看课文、教参,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复制或拼凑教案后就上讲台。没有精细的研读,不要谈上课,这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前提。
(二)我们要懂得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语言和知识积累。关键词是“积累”二字。这是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常说,外语学科在重视程度上,无论是社会或个人重视都要高于语文。我们想,课堂上我们给学生积累了多少东西?一定要想,我们的课堂不是课外,让学生积累了多少好东西?课堂上泛泛而讲和慢步地讲,并思考学生怎么积累。所以,语文课堂要讲究语言和语文知识的积累。要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哪怕只言片语出来,都要有知识的含量。
(三)要懂得语文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生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表达不仅是书面语言,还有口头语言。我今天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在这个年段里,不能只用一句话,八年级的学生要学习说成段的话。这是提出的训练标高。书面表达作文,口头表达阐释、说明、议论、抒情都可以用。那么阅读的能力呢?就是经过三年的初中教育后,我们的学生能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词句欣赏、手法变形等方面形成能力,达到很高的读文章的水平,如果语文课不重视能力训练,我们将永远要把课文教下去的。教了学生不懂,还得教下去,要教的文章数以亿万计,能教得完吗?让学生凭自己训练出来的能力去读书,关注能力训练,永远没有错。只是我们现在做不到。
(四)我们要懂得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充分、扎实的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接受能力的训练。没有能力训练的课,是只讲道德的课,是从来不安排学生活动的课,是老师始终在问、学生始终在答的课,是老师永远在问小问题的课,学生答的是随口而出的问题。如有深层的、重要的问题要学生理解,学生不会马上举手。学生活动一定要有确保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老师设计如何训练。然后,学生再动起来。学生必须在语文课堂活动里成长,让学生阳光起来,让他们善于交际和乐于向同学表白。
(五)语文老师要懂得现在最需要的是教学技术。要用优秀的教学技术和艺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每个老师要做教学技巧和艺术的有作为的、积极的探索者,要使自己形成很好的教学本领。自己要把最好的语文教育给学生。使自己懂得语文。懂得语文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仅一个研读教材,就可以让一个人读得死去活来。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好读的、好上的,必须靠自己。但是,一定要做到的。这里面有理念、有技术,更主要的是技术。我们看一个老师的课,这堂课如果没有活动,这个老师的技术就不行。为什么?他没有办法把他的教学切分开来,做不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走下来。凡是一问到底的课,都是没有目标的课。虽然教案上有明确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感目标,那是纸面上的套话。没有切分的、有序的教学过程,总是一问到底,是没有目标的。上课时,不合理的提问越多,往往失去了教学目标。所以,能做到这“五到”,那我们的教学实力就不得了。
二、起始——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
教学警语: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
下面谈“起始”。“起始”——开课揭题,直入情境。课如戏,幕打开,课开始,有动作。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不要说些巅倒的话,不要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有意思的是,平时上课时,我们老师都喜欢单刀直入的。而在各类老师赛课时,上课起始往往故弄玄虚,说“你们班的学生多么可爱呀!”之类开始了,学了所谓的名师,把名师最差的东西搬弄过来。于是,套近乎,浪费了宝贵的三分钟。全班同学包括听课的老师都损失了三分钟。如“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社戏》”,最直接的开头多好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就是尽快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讲究“简洁、清爽”的方式入题。在这一环节,可以不讲究什么手法,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同样也是一种手法。
三、导入——巧妙导入 自然得体
教学警语:精心设计的导入要自然、得体,力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优美、从容、有情味地导入课文。
假设,我们需要做得更漂亮一点,那就需要导入。导入非常讲究技巧。巧妙导入,自然得体。课改以来,有一种导入课的毛病叫“缓入”。“缓入”就是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听音乐、看视频。往往一节课就浪费了三五分钟。所以,导入要讲究节约时间,要好看、好听。不要总依赖设备,要靠自己的智慧帮自己的忙。要点是,精心设计的导入要自然得体,力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优美、从容、有情味地导入课文。
举例: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板书)“小石潭记( )”,大家讲一下记什么呀?如不知道,那再来一遍,(板书)“小石潭( )记”,括号里应填什么记呀?同学们会说游记啊。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游记呀!用游记的方法来记游,是小石潭记的写作内容。很简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文。
有的能优美点,如“散步”。我的导入语设计了许多遍才定下来,但我不说,我把它打到屏幕上,我和学生一起来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鳞鳞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让我们开始学习课文吧!”这样导入多美呀!与之相呼应的是:“同学们,当我们将要离开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再吟诵一次课文的最后一段吧!”离开《散步》。这是有情味的导入语。
有时候的导入语,它是随机生成的。比如,上《说屏》,(板书)说“屏”,导入第一个问题是,哪位学生能说说这“屏”字为什么打引号?同学们有趣地思考表达。这时,我说这引号是告诉我们此文的说明对象。同时,这引号把“说”和“屏”两字分开了。如没分开,仅有“说屏”,我们真的会误会,把“说”和“屏”两字摆一起,这是什么意思呀?所以,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标点符号能达到特别的效果。下面再和学生讲“屏”字意的发展和演变,这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情调的导入。
还有的导入是现场生成的。如在大连上中考阅读指导课,讲中考语文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欣赏及答题指导。班上学生要唱班歌,我问班歌最后一节表达作用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于是,我说今天我们要上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课,就是要训练同学们理解表达作用和效果这一类的阅读题,导入非常自然。后来,我又去大连上一节作文课。我从开始指导,到我的评改、评点、修改等完整流程。上课学生也是唱班歌。我说这是首尾照应呀,是个圆满的流程。导入是一种智慧的教学本领。我们粗点,可以直接把学生引入课文,我们细点,可以设计点精致的导入语。
四、铺垫——预作铺垫 顺利推进
教学警语:教学铺垫,是为了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一种敷设工作,更多地运用于经典、运用于难文。
“假如有这样一节课”,第四个环节是“铺垫”。阅读教学非常讲究铺垫。什么是铺垫?教学铺垫,是为了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一种敷设工作,更多地运用于经典、运用于难文。铺垫一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厚度,二是为了减小教学的难度,三是为了后续的教学工作埋下伏笔。凡名著,如《孔乙己》,《记承天寺夜游》、《香菱学诗》都要用厚重的铺垫。如《香菱学诗》,涉及书名《红楼梦》、作者和人物关系等,要给学生理一理。仅把这选段里的人物关系理清楚,老师要花很长时间,何况学生呀!所以,铺垫设计是必须的。我教《孔乙己》用了六个材料来铺垫,让学生知道孔乙己这小说来龙去脉,它的最美点在哪里。这样可使后续工作有落脚之处。今天的“社戏”教学一开场就有铺垫,那个“我”、“我的眼睛”是什么呀?如此是为了下面讲小说文学知识作铺垫。有的课文,如写人物的、写事件的,都可让学生说说话:这是写什么的课文呀?有什么样的人呀?这是让学生理解文意。然后,再进行精致的课堂教学。我平时观察年轻老师的教学,许多老师不善于用铺垫来优化自己的教学,对于很难教的课文,也不懂铺垫,一上来就上课,铺垫工作没有,带来很多麻烦。下面介绍“伏笔”式的铺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课时,我读几则大人的感悟。他们年轻时读过这首诗,感悟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位是这样写道:十四岁那年,我读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了这首诗,我就不会忘记了它,它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另一位写道: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它让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还有一位写道: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读到的,很感动。然后,我要求学生开始读诗吧!前面的过去了,再进行朗读品析和读诗之后的感受,前面为后面埋下伏笔,作了铺垫。有时,面对很难问题,老师举例说明或提示都是很好的铺垫。铺垫能让课顺利一点,圆润一点,学生的活动容易进行的一点。
五、字词教学——认字识词 手法多样
教学警语:……
第五环节是“字词教学”。认字识词,手法多样。现在字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是预习检查的方式,在屏幕上打出来,注个拼音就过去了。如果一个班级长期以往,一定没有质量,因为没有语言积累。字词教学往往放在次要环节进行,这是很麻烦的事。我们发现许多课没有字词练习,都是空话。字词练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厚重的基石。人家说高雅的话,你的学生说的是土话,这是严重的问题。所以,认字识词,是初中小学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一年级的《观舞记》,课后练习要求词汇积累二十九个,虽然课文理出来了,我们还不当一回事。认字识词教学,我们要想办法。一要使内容丰厚起来,二要形式灵活一些。举例“说屏”,三句话进行课文的教学:第一句话——选一组词儿读一读,十分钟,自由地读,每个学生都要在文中找出高雅词汇圈划朗读。学生活动了,我再告诉学生,有这样一组词语要落实:微妙、擅长、点缀、装饰、造型、休憩。把课文中最精致的词语提取出来。通过这板块进行。第二句话——选几个句子说一说,要求所选的句子必须是全文内容的浓缩,所选几句组合成文,这很难,但是能力呀!必须练习。第三句话——选一个精段品一品。我们再看其它的方法,怎样使学生读的有趣呢?就要看老师读课文的细致程度,来决定老师如何进行教学。例如《三峡》,第一遍朗读课文,第二遍字词练习,第三遍欣赏,第四遍想像。字词练习方法:请每位同学找出文中带“山”字旁的字并理解它的意思,再请每位同学找出带“水”字旁的字并认识它们。学生学得有味,到处找。再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选读,课文中有一组表示说话的“说”的一组近义词,请找出来。学生入文了。哪些词?有:讽、谏、刺、谤、讥。五个都是近义词,一下子把课文中最有意思的、语气有轻重的近义词给找了出来。字词教学很灵动的。再如《马说》教学,主要用比较辨识的方式来认字词,找一词多义、近义词。比较辨识理解字词,可以积累字词,还教给方法、训练思维。还有很多好办法,如穿插知识卡片,让学生学以致用,选择课文的关键词语来复述课文等等。方法太多了,这足以让我们思考:如何掌握字词学习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更美的语言。
六、初读——初读感知 把握文意
教学警语:初读感知,可读可写,有时不在于“读”而在于“说”。因“说”而“读”,训练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
“初读”,初读感知,把握文意,是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堂课,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一个大环节,应该是把握文意。先是整体感知,然后展开其它内容教学。初步感知的方法非常多。如《云南的歌会》教学,通过让学生说话,进行整体把握文意。什么是“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可读可写,有时不在于“读”而在于“说”。因“说”而“读”,训练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举例:把握文意方法多样:一句话,人物简说、情节概括、文章归纳等,就是让学生说话。全班同学就某个人物都来说句话,如此,文意把握就进行了,这是班级学习的好处。一句话故事内容情节概括也是这样的。有时候,一句话情节概括比人物概括更难。朗读、选取句子读读、复述课文、一句话人物概说都是感知文意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手法,课文第一大环节一定是整体感知。再举其它方法,《观舞记》是长文、美文,我是用侧面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课文。请大家在长文中提取出一篇微型“观舞记”出来。学生忙起来了,这是主问题设计,一问题下去,学生的手是举不起来的,他们必须寻找、分析、斟酌,方可整理出微型的“观舞记”内容,文意把握顺势完成。不用老师费力,费力的是学生。老师费力在课前用心的设计,课堂上实现学生有意义的费力活动。语文老师备课时累的是自己,上课时累的是学生,老师千万别在上课累着。累得越狠的老师,他的学生会越学越没兴趣。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要有一两拔千斤的能耐。再如别出心裁的方法,《济南的冬天》教学,感知文意可用概括段意,我不这样做。我说,同学们,现在有这样的词:慈善、宝地、温情、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哪个能管住全文?学生争论开了,都动脑了。老师说服他们都很难。这个过程就是文意把握过程。学生说观点,讲道理。如《云南的歌会》可换个方法来感知文意,请同学们用课中之最的方法来读,这又是个主问题。课中之最?最奇妙的是传歌人,最好玩的是阉鸡匠,最陌生的是那个箍桶匠呀,最想看的是云南姑娘在荡秋千呀,最想听的是云南姑娘在对歌呀。这方法可引发学生关注各角度的内容。这叫初读感知,方法太多了。问题是老师的备课要到位。再如《台阶》,用一句话简说人物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用一句话来说说文中的父亲。老师事前要以此准备二十个句子,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回答。这是一个终年劳作的人,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是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是一个认真做事人,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历经千辛万苦的人……如此,才能和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交流。
六、朗读——朗读指导 灵动多姿
教学警语: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教学最要的环节之一。有的课文需要,有的课文不需要。朗读课文要有分寸。小学语文教学,有些老师处理不好。任何课文都要朗读,任何课文朗读后都要让学生说感受,永远在课本的表面上浮动。有的句子,要学生读十来遍,却不知道为什么读?朗读教学中最头疼的一个细节是,老师请一个学生起来朗读,学生读后,老师问另一同学,读的好不好?学生回答说好或哪里不好?这个学生再读一遍。这是最令人讨厌的事。因为你没有教学生读的方法,学生也没有标准评判。没有前提指导,让学生纠缠于这个讨厌的随意性朗读细节,是浪费时间的事。不知道课堂上有多少这样的教学细节。朗读一定要靠老师的指导,要让学生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是高品味的语文活动,一定要有训练性。朗读过程要表现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要有老师对教材无数次的琢磨。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朗读基调的设计,关注男生深沉、女生亮丽特点,要求男生读出平稳深沉语气,女生读出乐观亮丽语气,让学生表演式朗读(师范读略)。我们从小学至高中,朗读要求是要读得顺畅、读出节奏、读出重音,大概如此,永远这样。所以,中小学阅读教学有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提问的量,你要把老师提问的量降下来是比登天还难的事;一个是朗读,老师根据文章特点,确定朗读的角度和方法也是难事。所以,要设计朗读教学,一定要把课备得深深的、美美的,方可进行教学。再如,朗读让学生进行,老师告诉他们,要让他们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多美呀!景物描写是表现人物心情,以美景烘托此时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思考,文中有一处是明写快乐的“欣然起行”,文中还有一字是暗写快乐的,找出来品味,又把学生带入课文了。反复朗读品味,终于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字,居然可以读出快乐的味道来。这个字是“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呀!学生找出齐读时,那份惊喜和快乐甭提了。这是朗读和体会放在一起的效果。朗读教学如果要突破,就是两个字“角度”。没有角度,永远没有朗读突破。程式化的节奏、重音朗读方法之外别无它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