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送给渴望成功的教师的十句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7 09:5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映潮:送给渴望成功的教师的十句话     第一句:教师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注重学法。
  我把占有时间排在教师走向成功的首位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做学问的时间更是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占有时间。

  我个人的时间分配讲究4个字:实用、巧用。实用就是实实在在地利用时间。比如:双休日、寒暑假等都是我实实在在利用时间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有些事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你做得妥当,就可以节省你生命里的大量时间。举个例子来说:我在编写训练题时,往往要引用课文中的原文,每次我都会把它们校对好存入电脑,因为以后再使用时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且无需再校对了,这不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吗?

  我们很多教师在同一社交圈内、同一背景下、同一环境中工作,为什么会有优秀与一般之分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那么,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就两个字:例子。我在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的20多年里,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例子,比如案例、名师等。我会从成千上万的例子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学习方法。

  第二句:教师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练习写作、探究专题。

  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名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一定是站在讲台上的。因为教师离开了讲台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有了影响力,所以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苦心孤诣地钻研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语文界进行了无数次的语文大赛,产生了无数光彩照人的优质课,有了无数个一等奖获得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一等奖的获得者在我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为什么?因为比赛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在还没有自己的风格、体会的时候走上讲台的,然后经过大家的无私帮助获得了桂冠。然而在比赛之后,这些年轻教师就很少再钻研教学了,所以也就慢慢地“泯然众人矣”。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教师还要坚持不懈地写阼。只有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教师才能逐渐成长。

  第三句:耐力是一种智慧。

  这一句话是我的个人格言。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如果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专心工作,那么就非常了不起。中学语文课文里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马克思把他的很多功绩、敌人对他的怨言等,都像抽丝一样剥去了。我在这里引申一下马克思的话,即面对很难逾越的困难、很难排遣的烦恼、很大的打击时,你只要轻轻叹一口气,说“算啦,再重新来一次”,这就是一种耐力,一种智慧。

  第四句: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句话中也蕴涵着一种耐力,但它是指稳步的发展。教师成才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人应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使最后走不通了,也不后悔,因为毕竟走过。

  在我的工作策划中,也常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安排。1993年,人们还没有开始注意案例研究,我手里就已经拥有了很多非常精彩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我写出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现在,我正在写《中学语文经典篇目研究50篇》。

  在写《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冲动:我看了那么多的教学案例,难道就不能登上讲台讲课吗?于是,我在50岁时开始讲课。

  在讲《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先用30分钟的时间讲课文,然后又用15分钟的时间讲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什么我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呢?因为它们都是在写天空,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同时,我也用歌曲的调子来朗读(蝶恋花.·答李淑一),实践证明这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教师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在稳步发展中,用10年、2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

  第五句:名师都是在艰苦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很顺利的事情:要是有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难。同样,教师要想成为名师,也必须经受苦难与磨炼。也许有的人的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是如果要想成为名师,就必须在自设的艰苦环境中磨炼。所谓艰苦环境,即要求自己做困难的事情,为自己设置障碍、规定目标等等。这样,教师才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第六句:教师研究教材的8个字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的8个字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为什么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上下求索、左右勾连呢?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感到,钻研教材时一定要视野宽广,一定要采百家之长,这样才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把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炼,因此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没有灵感、没有深刻的领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说教师平时读教材的时候要“把玩”、揣摩教材,就是这个道理。

  读懂了教材,有关教学设计的8个字也就很好理解了。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的课一定要有波澜,不能像一潭死水,教师要给学生制造悬念。

  第七句:教师事业有成离不开的10个字是敬业、环境、毅力、智慧、学问,教研员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系列、创新两个面。
  在谈到教师的事业时,我觉得两个词是必须要强调的,一个是环境,另一个是智慧。环境是客观的,智慧是主观的,但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受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难遇到好的导师,所以教师的发展要更多地依赖自己。我有时候就自嘲道,我就是我的秘书,我就是我的钟点工。

  曾经有一个网友,发了一封很长的信给我,诉说他的苦恼,诉说学校的校长让他从高中部到初中部,诉说他和校长之间的争执,诉说校长的种种不是,然后希望我给他一些建议。我的回复非常简单:“假定你的电子邮件里的内容都是真实的,那么我要提醒你,你很可能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你话说多了就不好。你为什么不能先管住自己的嘴巴呢?”教师的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是*教师自己创造的。

  智慧,不仅包括先天的智慧,更多的智慧是教师在工作中形成、磨炼出来的。在工作中,教师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谈到教研员工作特色的话题时.我为什么要强调“系列”呢?举例来说:

  1990年,荆州市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组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会议。此后,研究组每年都会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只不过主题不同。第二届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第三届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第四届是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第五届是课文的切入、升华与强化,第六届是教材分析的艺术,第七届是教学深度的艺术,第八届是古文教学的艺术,第九届是课堂活动的艺术,第十届是语言教学的艺术,第十、一届是课型创新的艺术,第十二届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艺术,第十三届是文言文的教学艺术,第十四届是教学细节的艺术,第十五届是走进新课堂、走进新设计,第十六届是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设计的研究,第十七届会议,也就是明年将要召开的会议,主题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荆州特色。

  这16年的会议,假设一次会议要拿出一万字的报告,我就要拿出16万字的报告,这意味着我要对16个专题做精细的研究。我常常对身边的年轻教师说:我总在黑暗里摸索,但给你们的都是光明的东西,我不会有所保留。

  第八句:教师事业的构思就像散文的构思一样,要托物、蓄势、开掘。

  托物抒情的散文,就是把物描写得非常好,然后顺势开源,点出道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托物,写作就是蓄势,努力发展自己就是开掘。

  第九句:教师要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做一个品行完善的人。

  做让人感动的人,要有善良的品性,“善良”二字,意境深远:关爱他人,在自己的群体中尽心尽力,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对别人的给予总是心怀感激,常常被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动,善解人意,不苟求他人,面对误解或责难一笑了之……这一切都是善良的品性。有善良品性的人,生活在他的眼中就是美好的。在做人方面,教师要在品性上追求完美。

  第十句:教师要追求高度。

  高度,有多元的理解,我在这里主要讲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一个教师在做人方面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在教研室工作时,从来没有妄自批评过一个教师,因为每个教师都有可敬的品质。名师的高度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尊重名师的同时,也要努力超越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06 , Processed in 0.1032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