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真烂漫的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5 13: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真烂漫的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
明朝初期的书法史主要还是笼罩在赵孟頫的复古主义旗帜之下,加上统治者大肆倡导帖学,以为风雅,遂令帖学大盛,这种帖学之风和复古之气几近沉滞,一直到了明代中期,才开始有了新的格局的出现。这种新的面貌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态,打破了明初以来书法的僵局,出现了一股清新的气象。《书林藻鉴》中层有这样一句话,就概括了这种现象,马宗霍说:“自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出,始由松雪上窥晋唐,号为明书之中兴。三子皆吴人,一时有‘天下法书皆归于吴’之语”,可见三人于明代书法发展史与风格史的意义。在“吴中三才子”中,能以独特且强烈为书的书家,则非祝允明莫属,尤其是其草书作品,狂放不羁、濡染大笔、泼墨淋漓、迅捷跳荡、一扫明初的沉滞之气,极具反叛性格。
祝允明(1460—1526),生于明天顺四年,卒于嘉靖五年,年67岁。字希哲,或字晞喆。因其多生一指,故又自号支指生、枝指山人,枝山等,苏州人。《明史·文苑传》载曰:“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后“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著有《前闻纪》、《九朝野记》、《祝子罪言》和《怀星堂集》等。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在书法上与文徵明、王宠合称“吴中三才子”,书法师法锺繇,二王、智永、虞欧、旭素以至宋之苏黄米,靡不工绝。晚年书风变化出入,天真纵逸,一片烂漫,似绵裹铁,如印印泥。存世草书书法作品有《永贞行》、《洛神赋》、《箜篌引》、《唐寅落花诗》、《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和《前后赤壁赋》等,随机变化、深沉却不呆板,洋洋洒洒,不拘一格。
史说祝公5岁能做径尺大字,名动海内。其为人豪爽,无拘无束。与文徵明、董其昌等相比,他算得上是一个专业的书家,因其一生唯作书法。他的草书主要以大草最富盛名。总体而论,继承了张旭、怀素,但并不如旭素般的狂放,而是以一种天真烂漫的格调写出,因而其狂草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道。
值得注意的是祝允明善于立轴式的创作,这是一种突破。尤其值得说明的,诸如《前后赤壁赋》这样的长卷作品,他亦能以大草立轴式的气势书之,磊落大方、笔力矫健,气势逼人。此件作品是祝公草书中的经典代表作品。在气势与笔力两个方面,都在长卷形式中作了突破性的表达。从形态上看此件可谓气势出于颠张醉素,结字来自二王,而终归受黄庭坚影响最深,他更加拉开了点与线的对比,书法用线表达精美成功者许多,但能将点作为书法作品中重要语言的书家,书法史上还是相当有限的,而祝公则是用点的高手,整篇《前后赤壁赋》中,用点来表达线质点画艺术特色,用线的结合来抒情达意的地方非常之多,而且极为精彩,真不愧为吴门,乃至整个明代书法历史上的狂草大家。
祝允明一生书法作品的面貌很多,可以明显的看到他转益多师的痕迹,亦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在临古上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但他极会变通,当时的整个吴门书坛,众多书家,呀只有他能上承旭素,神思涪翁,把草书的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明代中期,像祝允明这样创造出强烈个性的草书大家并不多见,而一直到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那里,草书才算得上是有了新的趋向。
论祝允明《前后赤壁赋》及其狂草巨制的风格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点。

第一是在用笔上,果敢苍劲,恣肆纵横,一派淋漓的墨色,可以看到明显的黄庭坚的影子。线条变化多样、随意生发、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动或静、或顿行于点,或长舒于线,方圆浑之、向背开合、随机生势,因势利导,让人看后,精神倍增。此作是激情横溢的类型,性情犹如暴风骤雨般迹化为点画线形。其二,祝公晚年作草书多以点的运用作势。此前已经提到。这的确是极富个性的表达,在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卷》和《诸上座帖》中,我们已感知到线与点的共生状态,而到了祝允明此帖中,则作了较为纯粹的表达,有时一列之中连着四、五个字都用点写出,真有如“高山坠石”,磊落有力、沉着痛快,虽都只是点,但丝毫不觉的单调,与有些单字的末笔作长线处理刚好相反,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我们临习取法时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第三是祝允明在草书中对性灵的抒写。此卷作品韵胜于法,情胜于理、气势恢宏、精神感人,足以令人折服,不拘于一点一画之精,而是以直抒心意为终极目的,然而后人亦有指称贬谪他草之过纵,含蓄不够,用笔亦时有失误等问题。在祝允明的作品中,或许我们真能找到一些这样的病例,但我以为非难为,实不屑为也。在性情面前,一切都为可供调用的形式,但论主旨而言,则舍性情者,何耶?其实,祝允明在书法创作上也有极为严谨的一面,例如他精于楷法,其小楷之精良,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与此可见,祝允明能成为旭素、鲁直之后又一代草书大家,还应归功于他严谨的学风和早年打下的楷书基础。
临习祝允明草书,我们认为可以先写写他的早年比较严谨的一些作品,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对祝公书法风格的把握后,再转入对其狂草巨制的学习和取法。而至于《前后赤壁赋》,在临习中首先要注意到气势的连贯和笔意的畅通,一定要有一泻千里之势和飞流直下之意;其次是想刚才谈到的,要注意“点”的运用,这是把握此作独特个性的关键所在,不可轻轻按下后不做任何动作就拿开,务使沉着、务使笔力充盈、形态生动,此法亦有如中国山水画中之“点法”,有一醒画面之功。此处书法中的“点”,亦如此,它能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质量,加强作品的精神气概;再次是处理好长线与短点之间的关系,体验点线运动和相互转换中节奏的变化和律动快感;最后是要注意速度与技巧的结合要完美,既要疾劲有力,又要笔笔到位、点画沉着,诸如转折、提按等方面亦要有迹可寻,不能随意绕圈,失于谨严、废于法理,要深刻体会法与意、理与情在作品中的不同侧重和相互关系。
诚然,当我们再回到明代中期的书史背景中来时,我们发现,不论是文徵明的秀雅清丽,还是王宠的书雅绝俗,抑或祝允明的狂放纵逸,就其个人而言,都可以说是“行其哀乐、达其性情”的,而就整个风格发展和嬗变而言,亦有时代特性。

                                                                                                  王    景
                                                                         二零零八年七月四日于愫雅斋西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7 12:22 , Processed in 0.0672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