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与摹的深层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5 13:3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与摹的深层思考
                      ——读南宋姜夔《续书谱》后札记之一
姜夔《续书谱》是南宋书法理论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之所以以《续书谱》为名,其意是为接续唐代孙过庭《书谱》而作,共二十则,发挥并详细阐释了许多《书谱》中语嫣未详的内容,论述了各种书体及用笔、用墨、临摹、气韵等内容,力求以平时通俗的语言论书,与《书谱》一起,为后世书家所重视。其间所释书法问题,时有精辟深邃之言。
下面这段对于“临摹”问题的阐释,我认为就十分经典:
“摹书最易,……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此段文字内容虽长,但所给人的信息却非常之多。首先提出了初学书法的最佳方法,即临摹,要想获得自由的书法创作境界,我们唯一的捷径就是临摹。几千年来,人们学习书法之始,无不注重临摹,没有不通过临摹训练而一蹴而就便成名的书家,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要想走进书法的世界,“不得不摹”。
其次,揭示了摹的目的,在姜夔看来,摹的目的并不是书得像不像,也并不只是为了获取单纯的技巧,而是“节度其手”,即约束调度运笔的动作,这便是我一直都主张的控笔能力的获得,能写得像、准确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方面,而书法临摹学习的根本目的,则是要做到控笔自如,笔手合一、心手双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易于成就”书法。
再次是对具体的书法学习方法的归纳。姜氏主张学习钱要有所准备。第一步是要选帖,此处的得“古人名笔”,并非指的是书写工具,而是指书法作品而言,可作名碑名帖名迹释读。选取“古人名笔”有两个保障,以来是坚持书法学习古代传统,取法古人;而来时坚持作为“名笔”对象的质量问题,即为“名迹”,不独泛指古代传统,而是指传统中的经典、精品之作,这就是“取法乎上”的选帖原则。选择好的“名笔”,第一步则是要“置之几案”、“悬之座右”,这就是读帖、赏帖,其方法是“朝夕谛观”,即是说选好字帖范本后,不慌着临摹,而是要用心感受、用脑分析其间的美感,只有具备了读帖的基础,我们的临摹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之上,理性的分析其具体的用笔、用墨、结字布白之理,并且思考如何通过手中的工具去表现书法内容。能做到以上的三步,“然后可以临摹”。这段话,其实比较核心的内容之一,即是提出了这种具体临摹的方法问题,对后学,尤其是对初学者学习书法,有极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此段文字的有一个核心问题,则是由“临摹”这个术语展开的。在进入到临摹阶段后,我们要适当调整内一个阶段中的方法,即什么时候用临比较好,什么时候用摹比较好。远在南宋的姜夔跟我们讲的非常清楚。在这段文字中,他简炼却又极为深刻而理性

地分析了临与摹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解读。第一个方面是从笔画形态上讲,书初级层次,即“临书易失古人位置”,但“多得古人笔意”,而“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但“多失古人笔意”,这便是指形态,或者说形似上的得与失,临与摹二者均有长短。第二个方面是学习效果层面,即“临书易进”和“摹书易忘”,这是从学习心理角度作出的理性判断。临书因有较强的主体投入,而摹书基本上属于很轻松的状态,摹书的时候,尤其是初学者,其实很少去考虑摹什么。事实告诉我们,摹书并不仅仅只解决字形上的准确问题,由于纸下有范本依托,所以你直接写就行了,而且写出来的在结构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这样的摹写却很容易忽视线质、线律等细节内涵,所以临书因有分析基础,易于记住一些内容,而且字形未被蒙住,能看得很直观,摹书缺乏此点,故易忘。第三个方面是从思想上讲的,临书与摹书从观念上、从书写主体心里的投入上,即有“经意与不经意”之分,这正如我在第二个方面中所讲的那样,临书时分析思维的调动要强,给人的印象也更为深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体会到姜氏阐释之深刻,能认识临与摹的长短优劣,并摆正临书与摹书的关系,我们学习的目的将更为明确,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一段短小的文字,如此深刻的揭示了这么多书法学习中的基础问题,实在不易,可以说姜夔论书在语言上精炼易懂,其讨论内容时的思维清晰,所谈问题层次清楚,这不仅仅给了我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引,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书论家对于书法学习理论与书写实践独特而深邃的洞察力。读过此段,我的思绪又清晰了一些,可谓受益匪浅。


                                                                                                  王景浅识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九日与愫雅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7 18:25 , Processed in 0.0597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