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评课的五个视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7 22:4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听评课的五个视角作者:简约数学

听评课的五个视角

评课是一种课堂观察师生合作体的研究活动,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可发自内心地探究课堂中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中的具体问题,相互沟通、相互商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而使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在集体评课的氛围里彼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成富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研究共识。评课可以采用传统的评课“标准”,即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科学、方法恰当、表达清晰、环节紧扣、效果明显等角度评课,也可以就某一视角话题展开评析交流,在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领悟优质课堂的精髓,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就指向视角、过程视角、审美视角、学科视角、教育视角五个方面以举例的形式加以阐述。

一、指向视角

指向视角侧重于看执教者在课堂教学前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明确、充分、吻合,也就是说“教师课前想教什么,课前有没有认真备好课”,备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无偏差。

Z老师在集中自评课上谈自己是如何备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的:课前我仔细思考这节40分钟的课要复习哪些重要内容,要从哪几个复习环节人手,这既符合我的教学风格,又使得课堂精致不I罗嗦、平实不花哨。首先对所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取舍,我查阅了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说明,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所涉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点了然于心,再看历史课程标准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教学内容的要求,我觉得在有限的时间要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讲懂讲透,有点力不从心,只能删减、浓缩讲课的内容,于是决定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概念的前一部分,就是“专制主义”,这样课堂讲授的内容就不那么臃肿繁杂,就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圆融和交流了。

X老师听了一节公开课《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一)》,受益匪浅:执教者在这节课中注重只挑学生的错题来讲,在课前用了很大的功夫,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批改,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拍照和截图,然后在课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L老师听了一节《一次函数的应用》课后总结:执教者的这个课例,特点是课前设计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教会学生“读懂”应用题中的函数图像,并通过随堂练习进行及时反馈,使课堂知识得到及时巩固,整节课处处体现着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

二、过程视角

过程视角侧重于看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是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将预设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这其中涉及如何组织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取舍教学重难点等,也就是看“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

X老师听了某校一节高二英语读写课后总结:执教者的上课思路迥异,通常我们的做法是“以读促写”,而她此次的设计模式是“以写促读”,以写读后感的模式,先帮助学生搭建写作的4段框架:①文章的体裁;②故事主旨;③人物性格分析;④自己的人生感悟。课堂上,她首先通过展示自己写的读后感为开头,降低难度让学生仿写;其次要求学生以速读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旨,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快速寻读相关的主题句,或者自己简明概述;接下来在第三段的写作中要求学生来描述主人公的性格,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佐证;最后一段学生根据文章的主旨问题“人生究竟是什么”,结合他们自己的已有的阅历谈感想。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学生写作的过程由模仿到控制下的写作,最后到开放式写作,难度逐渐增加,有效地培养和推动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D老师听某校一节示范课《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他评析道:上课之初执教者以风趣幽默的网络语言开始了本节课教学,看得出该老师不是这班的任课老师,他这样处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下一阶段的有效互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从开篇之初的引入到教学过程的层层深入再到方法规律小结提高,该老师均能以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整堂课问题呈现的形式有很多,有一问一答,有一问众答,有“有问不答”(反问的形式),通过问题的形式把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H老师听了一节高三的化学课《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她对教学过程关注得很细致,她评析如下:①先以单一物质(NaHC03溶液)为抓手,和同学一起回忆归纳:解决溶液中“三个守恒、一个大小”的方法技巧,进而用此种方法有效突破下面设置的各类问题情境;②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由单一溶质一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不同电解质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③提出“抓住主要矛盾、主要微粒去分析”的思想,认为这是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习并加以深化的理念,有助于解决“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这类问题;④最深的印象:执教者语速非常快,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也少,但学生也能很好地在45分中内解决所有问题,难怪有人说优秀的学生成就优秀的课堂与优秀的教师。

三、审美视角

从审美视角评课,会重视课堂的和谐美和节奏美,关注教师的言谈举止及教学风格,追求课堂教学应如何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该怎样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C老师评《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执教者是美丽优雅的女性,她的课堂如同她的人一样美丽优雅。上课铃声响起之前该老师就带着动人的微笑走进课堂,用她那温柔动听的语言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后亲切地和同学问好,用友好的手势请学生上黑板演示,用“标致”的板书修改学生的答案;下课铃声响起后执教者及时下课,关照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并一再询问学生还有没有疑问。可以说,她的课堂处处体现出“苏式课堂”的优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是惬意的。该老师是简约清新的女性,她的课堂如同她的人简约清新。她的课堂设计并不花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完成听听、读读、写写、讲讲系列任务,但是课堂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试卷中易错易混点的分析,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C老师听评高三化学课《综合实验设计——由金属制备其化合物》:执教者的课一份学案,一支粉笔,朴实的不能再朴实,却让人印象深刻。声音不大,却句句入耳,听来倍感舒适。她将本来枯燥繁琐的工艺流程设计用环环相扣、发人深思的引导与提问娓娓道来,使课堂如叮咚的泉水充满灵动又不失深远与厚实。乍一看,本堂课朴实无华,但仔细一品,却可以感受到课堂背后的高瞻与深虑……这样的课堂,没有惊涛骇浪,也看不到激情澎湃,却以亲切温婉的吴侬软语让在座的学生和老师都如沐春风。一堂课,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不失科学的严谨与深度,让听课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四、学科视角

有些老师从学科专业视角看学科知识的教与学是否符合学科学习规律,留意新课的导入呈现、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等教学环节,尤为关注学科目标、学科价值和学科素养能否在本课堂得以充分体现和实现,也就是说“学科教师该打造怎样的高效课堂”。

S老师听评一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之古代中国的工商业》:我们都知道教材中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这两节内容较多,知识点繁琐,很难复习。但执教者对这堂课的设计非常精巧。他首先把知识梳理成两张表格《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为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本堂课的大体知识有所熟悉。然后课堂上重点探究四个问题:第一是探究“瓷之发展”,通过景德镇制瓷业发展情况的材料呈现,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比对三种形态的手工业之不同;第二是领略“茶之兴盛”,以中国古代茶叶贸易作为切人点,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商业在宋代的发展情况;第三是考证“市之变迁”,通过四张图片的展示:《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清明上河图》(局部)、《盛世滋生图》(局部),非常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古代市的变化特点,并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四是品评“言之利弊”,材料引入三位皇帝对工商业的看法,以此展开探讨,同时又以史为鉴,要求同学们谈谈古代工商业发展对我们今天经济发展的启示。整堂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有条不紊,所选史料和问题的设计都很精巧,给人感觉如行云流水般地顺畅。尤其是该老师以题带知识、以练促提升的课堂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

Z老师观摩一节高效试卷评讲课有感:这节课执教者在处理试卷时没有不分主次地按序全讲,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虽制作的PPT朴实无华,但内涵深刻,条理明晰,易于学生认知。特别新颖的是,在呈现答案时,他打破常规,没有将答案全部直接地呈现让学生一一校对,而是在学生集中出错的选项题号后打出问号并标注红色。这样做一来增加了一丝神秘感,二来引起了学生对这些题目的重视和关注。不言而喻,试卷的难点和重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处理这些重难点时,该老师基本上采用了一分析、二归纳、三总结的步骤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五、教育视角

从教育视角听评课侧重于看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是否去考量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就是说“学校育人功能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 Z老师听评了某校一节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课堂最后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结束教学,恰到好处地把这节课推向高潮,学生在歌曲合唱中感受到了不屈的民族之魂。整堂课层层递进,让人荡气回肠,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我想这也是一堂历史好课的精髓。

K老师评析某校研究课《散步》:执教者用“回看路径”的方式导人新课,比较了同为叙事散文,《背影》、《我的母亲》各有异同。课堂的主体部分由三次师生对话构成,第一次,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哪些地方能感受家庭的温馨和谐;第二次,品味文末“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第三次,给课外的链接材料《桥在水上》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总体而言,整堂课学练结合,相得益彰,就从育人的角度看,经过老师环环点拨,人情入境,学生从三代人之间的亲情细节中体味到人间的“至爱亲情”,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

L老师在参加2014年江苏省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后在评课中写道:本次赛课课文的选择总共14节课,竟然有8人选择了诗歌。4首古诗,4首现代诗,并且上诗歌的选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来,诗歌的教学在大江南北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金戈老师说:“读诗,对孩子的言语生命和精神世界的成长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相信,“诗歌具有自然美、亲情美、社会美,经过诗歌点燃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将不同凡响。教师亦然!”

以上列举的听评课素材中,大家从不同的视角立足实践、真实感知,以换位思考与切磋反思的谦虚心态交流互学听课心得,这种教研方式对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大有裨益。正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导崔允漷所说:“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06:21 , Processed in 1.0396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