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扬纵逸的傅山《草书千字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5 13:4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飞扬纵逸的傅山《草书千字文》
明末清初是中国书法帖学由沉滞衰微到自省发展后又趋衰退的一个转型期。帖学早书法史上的衰微无疑于帖学的僵化和近亲繁殖有着极大的关系。帖学从北宋至晚明的董其昌,实已见靡弱沉滞之迹,而在徐渭、王铎等人的表现主义大旗下,帖学也着实找到了一些生机。董其昌是从帖学的内部做的改革,而徐渭他们则主要从形式的外部做创造性的改造。晚明至清代的这一批表现主义大师们虽然将帖学推到了一个更高峰,但这也恰恰暗示着一个帖学全面衰退时代的到来,而傅山,则可以被看作是明末清初这种表现主义书风群体中的殿军人物,他与一批清初的遗老一起,以其峻拔孤傲的人格魅力和奇逸不拘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甚多,常见的有公之它、石道人、青羊庵主、朱衣道人、西北老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其为人耿介。清初,傅山退隐山林,潜心学问和书画创作,二十年不见生客。康熙十八年(1679),清朝开博学鸿辞科,诏令内外官员举荐各地有才学的人进京赴考,授予官职。然傅山却以病重为借口,坚辞不赴,有司无奈,用床抬着七十三岁的傅山硬抬往北京,行至北京近郊,誓死不入城,只好作罢。此后,傅山回到山西埋头著述,直至终老。在文化史上,傅山是著名的学者,而对于最为后世所称道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就傅山在明末清初书坛的地位和影响而言,除了其学术上的成就外,则主要是他对于书法理论、批评和草书创作上的贡献。
傅山的草书,与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取法最多的均为《淳化阁帖》之类的刻帖,用功很深,尤其在临摹方面,然而这些在不愿谨守成法的傅山看来,都只是手段,其主要目的则是要抒发个人性情,表现自己的风格追求。与同时期的王铎一样,傅山的书法多以狂放的草书成就最高。他的草书诗明末清初表现主义的终结。其草书作品的风貌可以用“连绵草书”来形容,气势磅礴、率意自然。在书法上,傅山提出“四宁四毋”的观念,极力反对柔媚甜俗之追求,反对安排精整的做作之风,反对僵化的习气,主张将胸中意气,翻腾迹化于笔底,跃然于纸上。故而,我们从其《草书千字文》中可以看到其大草的普遍特征,即险峻丛生、纵横肆意、左右呼应,线条缠绕盘旋、狂放不羁、真气弥漫,充满着诡异阳刚的力量之美和开张之势,给人以极强的律动感。
傅山与王铎不同,尤其是他不像王铎那样将情的抒发控制在书法的法度之内,傅山对传统技法和审美规范的体验、把握和表达,是全以自我个性的发挥为主旨的。他那惟我独尊的强悍之气,掩盖了自己在技巧上的单调与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极似徐渭。傅山论书,实与做人处事相连,如傅山在为人处世上,最讨厌“奴气”,反映在书法上亦然,如其所论:“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奴俗气,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可见,傅山继承了晚明以来在书法上的表现意识侧重和反对规则束缚的特点,并将此发展到极致的状况。
《草书千字文》是傅山草书中的重要作品,它虽没有其立轴大草的幅式气势,但丝毫不为尺寸偏小而在书法的其实格调表现上有丝毫的减弱。由于其传统功底深厚,因此能在古拙中不失流畅,在苍劲中蕴藏灵动。此作在风格上肆意挥洒,气势跌宕,从点画到章法,都不受成法的拘囿,大笔浓墨,线条连绵不断,纵横牵绕,线形飞舞、跳动,

处处都充满着动感,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气势撼人、笔墨淋漓。
细细品味傅山的《草书千字文》,你能感到作品本身的摄人心魄,真正体会到有墨色线条构成的中国书法的难以言说的深刻艺术魅力。傅山的作品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扯着你,他给予你精神和人格上的鼓舞,在他的手下,一切都是自然状态的流露、一泻千里的痛快。所以书写临习此作时,你首先要放松心态,在体验和思悟了“四宁四毋”精髓的前提下,把握好对线条与章法的控制,保持点画的分明和节奏的流畅。纵观此作,我们在临习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它决不是毫无规则的乱写,也决不是情性驱使下的瞎画,前面说过,傅山有很强的传统功底和临摹能力,他应该能充分体会到“二王”的神采。
临习《草书千字文》,尺幅以原大为宜,用笔不要太大,但笔要劲键有弹性,可选用狼毫、硬毫、兼毫一类的笔。行笔的速度要稍快,故纸张上以选用半生不熟的夹宣或皮纸为佳。墨色要把握好,不要太浓,胶质亦不要太重,能用新磨的墨更好。临习钱,多看,写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一气呵成,务使流畅。另外,由于此作虽是典型的傅山式的连绵大草,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浮华之感,故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在迅速流畅的同时,不失沉着之质。
诚然,正如沈语冰先生所讲:“傅山之书,破坏的成份较多,建议的成份尚少,对傅山的评价,类似于扬州八怪,他们最大的贡献不是创造了一种新范型,而是冲击了旧范型,从而为新范型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傅山的书法,其创作上的成功为他的书法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这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提供了“观念先行”的条件,他在其书法创作和书论的阐释中,为其后清代碑学书法的兴起和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借鉴。


                                                                                               王    景
                                                          二零零八年七月八日凌晨雷雨后于愫雅斋西窗
2#
发表于 2009-1-5 14:58:24 | 只看该作者
长我见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14 , Processed in 0.0633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