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触摸经典的脉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7 18:4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触摸经典的脉动
               ——《草船借箭》教学片段及评点
                  执教:重庆开县汉丰街道第一小学  扈月星
                      点评:重庆开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  廖纪元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6-9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1-2处,然后细细品味,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师:谁来第一个汇报?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写出了江上雾很大,雾是诸葛亮借箭最关键的因素,这反映了诸葛亮是算准了大雾的,可见他料事如神。
师:是的,你从这句里读出了诸葛亮算准了天气是吧?(板书:算天气)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场大雾吗?
生:能!(生读)
师:你读得很好呀,从“漫天”一词,你让我们感受到雾有些大了,但是还不够呀。同学们,你们看看还能抓住哪些词来展现雾大呢?(生自由练读)
师:谁能读出浓雾弥江的景象来?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强调“大雾漫天”“面对面”)
师:是的,真是大雾呀!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再读!(生齐读)
师:此时此刻,诸葛亮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高兴的心情。
生:他会暗自高兴。
生:他会想:“对呀!这就是我想要的大雾呀!”
生:成竹在胸,微微一笑吧。
师:是呀,作者这样一句看似写景的句子,却让我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领略到诸葛亮是何等的神机妙算。
【点评】此处内容十分容易忽视,也就是金圣叹说的“容易混账过去”,解读文本是如此,教学时也是如此。扈老师却用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地位,不仅让学生知道“雾大”是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还透过“大雾”让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实现了阅读的“披文以入情”。
【片段二】
师:这时候大雾漫天,“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生:第三天四更时候。
师:前两天都干嘛去了,找出句子来读读。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你觉得有多余的话吗?如果让你来写,你准备怎么写?
生:如果是我来写,我就直接写成“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简洁多了。
生:如果让我来写,我会这样写:前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既没改变原文内容,又很简洁。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像你们这样写呢?比较读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原文更能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你想,前两天诸葛亮一点动静都没有,说明他对“造”十万枝箭早已胸有成竹了。
生:我觉得原文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周瑜的心情。“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周瑜会想:“咦,这诸葛亮在搞什么鬼名堂?三天哪能造得好十万枝箭,你竟然今天还不动工!哼哼,到时候可别怪我呀。”周瑜的心里是既疑惑又高兴。“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此时的周瑜可能是高兴得不得了啦,因为诸葛亮的人头已经有一半落地了。
生:我觉得原文可以让读者体会到鲁肃的心情。我们知道,鲁肃是不赞成周瑜杀诸葛亮的,暗中在帮助诸葛亮。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时,鲁肃的心里一定很着急:“孔明啊孔明,赶快动工造箭啊,不然就来不及了!”当“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时,鲁肃肯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生:是的,原文能让我们感受到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的心情,要么是不解,要么是着急。
生5:我想补充一点,通过反映所有人的不解与着急,以及周瑜的得意,更能够衬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没动静,是因为算准了大雾,一切尽在运筹中,所以才会没动静。这就是名著中的经典文字,看似平淡的描写,却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你能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成竹在胸吗?
【点评】这又是一处没想到!短短的一段平常的话,扈老师引领学生比较、涵泳,硬是品出了经典作品的语言文字的味道来,这就是语文味,这就是语文教学!而这,绝非偶然得之、随手拾之,而是反复读文的结晶。正如扈老师在交流的时候所说:“为了上好这一课,课文我读了不下二十遍,每遍都有新的感受与发现。”是的,解读解读,需边解边读,边读边解,以读促解。如此,方能读出一方新天地来,课堂才会有精彩。
【片段三】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我从这句话体会到诸葛亮非常了解曹操。
师:(板书:识人心)体会得不错!不过,不知道大家听出点问题没有?
生:她将“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读成了“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师:哦!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一定不敢”表明曹操是肯定不会派兵出来的。 “不一定敢”就变成了说不准了。
生:不能换,若是交换了的话,就说明诸葛亮对曹操不够了解,那么借箭也就没了把握,也就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了。
生:不能换。我是联系前面的“笑着说”体会的。大家可以想一想,“不一定敢”说明曹操很可能会派兵出来,要是真派兵出来的话,诸葛亮肯定是抵挡不了的,说不定还会被活捉,这样诸葛亮又怎么能笑得出来呢?
师: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让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呀。让我们谢谢她吧!
【点评】生成,是当前一个发烫的词。君不见,有多少教师为了生成而望尽天涯路;君不见,有多少教师为了生成而消得人憔悴。于是,课堂上老师便想着法子“导演”生成,走向了为生成而生成的歧途。其实,只有当生成是因“生”而“成”时,才是真正的生成,才会让课堂变得别样美丽。扈老师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读书的“疏忽”处,巧妙引导,才演绎了课堂的精彩。
【片段四】
师:是的,全文中有11处写到诸葛亮说的话,但是只有这一处作者加了一个表示神态的词“笑”,诸葛亮可能在笑什么呢?
生:我觉得可能在笑曹操。因为后面写道:“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诸葛亮笑曹操果然中计。
师:是的,如此看来诸葛亮是在笑曹操。你觉得要读好那里才能读出诸葛亮是在笑曹操呢?
生:(生读)
师:大家再想想这里他还有可能会笑谁?
生:笑鲁肃。
师:你是从那里知道的?
生:因为课文前面写道:鲁肃吃惊地说:“要是曹兵出来怎么办?”这表明鲁肃很担心,他可在笑鲁肃的多余担心!
师:这一种怎样的笑呀?
生:鲁肃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并一直在帮他。这笑是看到朋友担心而劝解宽慰的笑。
生:这也是善意的笑,他笑鲁肃无谓的担心,也笑鲁肃的忠厚老实。
师:对呀,这才是朋友嘛,这才是对朋友的笑嘛。试试读出这样的笑,宽慰一下这位好朋友吧!
生:(生读)
师:在这里诸葛亮会笑周瑜吗?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能找出依据吗?
生:读了第三自然段,我想诸葛亮会笑周瑜曾经故意刁难他,笑他故意拖延造箭的材料!
生:他会笑周瑜的处心积虑,想出个造十万枝箭的计谋来置我于死地,现地我借箭就要成功了,天一亮我就会交齐你要的箭。
师:是呀,诸葛亮是在笑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这一“笑”就笑出了这样丰富的内涵,一个字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可真是“一字千金”啊!这就是名著,这就是经典呀!让我们沉下心来再一次品味吧!
【点评】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字韵》中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扈老师细心地发现,全文多达十几出的“诸葛亮说”,只有一处加了提示语,便抓住这一与众不同处做文章,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探究“笑”的意蕴,从而使课堂变得摇曳多姿。由此,我想到了在文本解读时,老师们应该在文本中看似矛盾处、与众不同处、反复处、转折处、留白处等地方多停留一会儿,驻足倾听文本深处的细微声响。只有在文本的研读中做到了深入,教学时才有可能浅出。
【总评】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是要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本规律,二是要学会欣赏文学语言。扈老师执教《草船借箭》时,虽然是以人物形象为取向,但一直紧紧握住语言这根缰绳未放,引领学生品味“第一天、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笑”、“一定不敢”等语言的意蕴,感受经典的魅力,触摸经典的脉动。最难能可贵的是,扈老师能够在平常的语言中发现它的不平凡,虽然在处理时,对“语文”的观照力度尚不够,但却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没想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6:23 , Processed in 0.1123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