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经典阅读中发现阅读的乐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2 15:3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经典阅读中发现阅读的乐趣  

蔡朝阳

谢谢大家。很开心来到厦门,很荣幸我的读书笔记能入朱永通兄,以及朱煜兄的法眼,能被选入这本《迷人的阅读》。大夏书系是教育书中最知名的品牌,惠泽教师良多,所以今次小文入选,不免诚惶诚恐。不过呢,要是我原先就知道此书副标题是“10位名师的秘密书架”的话,我可能就不敢加入这个行列了。因为,在我年轻时,我觉得,名师一个意思很坏的词。就是说,在我的词库里,名师是个坏意思。我最讨厌那些架子十足、惺惺作态的名师了。所以,我自己呢,一直是一个名声很坏的老师,简直声名狼藉。以前,我一点也不喜欢教育,教书只是为了混饭,一度,我的电脑硬盘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有个文件夹,叫做“教书混饭”。下班以后,生活才是我自己的,上班时间呢,是卖给单位的。
但是呢,多年来,尽管声名狼藉,但我有一点爱好,一直不曾放弃。就是读书写字。我的博客名字,就叫读书写字。与朱煜兄的相识,也是因为大家都爱读书买书的缘故。我经常读朱煜兄的博客,获益很多。
我以前很喜欢一本书,叫做《惶然录》,它的作者是葡萄牙的《佩索阿》,里面有一句话,经常记起:写下就是永恒。这句话打动我的不在于写作的神圣性,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写作具有永恒的价值。打动我的是在于,我们人类的这种追求永恒的冲动,非常动人。我们用了各种方式,企图寻找意义,寻找永恒的价值,那么,写作就是其中的一种。很多作家写过以《我为何写作》为题的文章,我也在想,教师的写作,意味着什么。
说到写作,其实我们更离不开的是阅读。阅读写作从来不分开。只有阅读与思考促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才会去寻求这个意义。既然阅读是与我们的个体价值的追问有关的,那么阅读经典就成了我们几乎唯一的选择。
为什么要读经典,我想有三点。首先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真的没有时间耗费在那些并无裨益的心灵鸡汤上面。因为只有那些经典作品,才能给予我们思想力量的撞击。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有一个叫永泽的大学生,他酷爱读书,但他所读之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版之初,已经离现在有50年的时间。50年光阴,就是见证经典的方式。我们当下的很多流行读物,喧嚣一阵,瞬间便无声无息。而50年,恰好是沉淀为经典的最好时间。
我还喜欢一本书,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里面有一句话,经常叫我沉思。卡尔维诺说:“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的经典,可能未必是一致的,那些经典,只为你个人而存在。你的生命的建构,价值之追寻,人格之构造,都在于这些经典里面。惠特曼那首著名的诗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也曾经写过一个自己的阅读史,里面写到:阅读会内化为血脉与骨骼。崔卫平老师则在一个文章里写到: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形而上学时期。年轻的生命丰沛饱满,所见到的世界也是那么晶莹完整,充满含义。对于阅读来说,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需要的时候,就有适当的东西出现。阅读经典的必要,即在此处。
我们需要不停地追问自己:一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这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一点。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理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这就是人类对于意义与价值之寻求。如此,则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即在其中。
第三点在于,身为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工作者,那么,教师为何要读书。我的那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出版之后,有一个初三的读者跟我说,阿啃叔叔所谓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其实也正是寻找生命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教育,我们的事业也是教育。那么,我们的生命意义,也需要从教育之中去寻求。
对我个人而言,我前面说过,很长时间内,我是对教育无感的,可我又是怎么发现教育的意义的呢。这与我对教育的理解的提升有关,也跟我成为一个父亲有关。
《新京报》的记者朱桂英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你在好多篇文章中声明自己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个“不热爱”随着你自身的成长,是否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我是这么回答的:确实,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之所以不爱,是因为没有感觉到从事这一职业的创造性。人是有价值感的动物,没有价值感,会很痛苦。
从客观角度,这个严苛的应试教育体制没有给予中学教师足够的空间,教师个体很难在这种机械的、不需要智商的工作中获得愉悦。而从主观角度,则是我自身的浅见,对教育的理解很久以来不能突破体制对人的异化——我用我反对的那一方的逻辑,去反对制度。就是有个叫张晓舟的乐评家说的:我们不能穿着敌人的裤子说敌人没穿裤子。
在这里,我觉得我们最大的困境在于,我们反对某个东西,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用那个被反对逻辑,去反对那个东西。即是说,悲剧在于,我们在反对它的过程中,成为了我们所反对的那个东西。因而,这个时候,阅读思考,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能具备一种更高、更广的教育视野,尤为重要。
因而,我们在这个有限的时间之内,选择经典的读物,就尤为重要。比如时下有一本流行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非常畅销的书,我读了,却觉得并不好。这方面的书籍,河合隼雄的《孩子的宇宙》和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胜过这书无数倍。为什么我们要舍弃一流的书籍,而投奔一本流行的书籍呢。
最后,我还想讲一点。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阅读,一方面更要写作。这里,我说的写作,是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写作,而非那种心灵鸡汤式的,也不是需要发在核心刊物里的所谓论文。有的教师朋友知道我爱写作,总是希望我能跟他们谈谈写作。可是,我知道他写的是那种所谓的教育论文,我只能敬而远之。因为同样是写作,可是我的写作跟你的写作并不是同一回事啊。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皓首穷经,把自己弄得很累,在干吗,写论文。可是你写的那个为了评职称的论文,真的有价值吗?跟你的心灵的寻求相关吗?真的有所创见吗?我很怀疑。所以,我很为这些老师感到惋惜,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打麻将呢。
我所认为的写作,是一种对自己的内心的整理和总结,它和讲课不一样。意思是说,讲授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只有写作,才能将自己的思维固定下来,形成严谨的、有条理的内容。或者说,写作就是一种自我修炼与自我提升。那些我们本来模糊的观念,那些不够清晰的思考与表述,藉由写作,获得更加敞亮的显现。所以哲学家也说,写作就是一种去蔽的过程。
对于我个人而言,阅读、思考、写作,造就了现在的我。不是说现在我有多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事实上我在几乎所有人眼里一直是一个失败的中年人,我写过一个文章,叫做《我的不成功不可以复制》。我所说的造就,乃是一种淡定的心态,不温不火,不增不减,而非升官发财或者成名成家。因为阅读与写作,因为始终面对自己的心灵,我非常清晰地知道,我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我也非常清晰地知道,将要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获得想要的生活。
关于写作,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在写作的时候,就想着写作是为了什么,比如外在的名声啊,巨额的稿酬啊之类的。我们知道获得名声的渠道很多,而写作是其中最为遥远的一条。而中国的稿酬制度与版税制度,对写作者来说非常苛刻,也几乎没什么机会发财。既然写作又辛苦,又没有前途,那么,剩下的那种无功利的写作,那种只为了自己的内心的写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然而,你也始终需要相信,写作是无功利的,但最终生活会给你回报。这种回报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可能的是,会让你有见识,有对生命的崭新理解。
我这么说,似乎很天真。确实,我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很天真的。比如我至今仍喜欢读童话,甚至认为,不读童话的人生是匮乏的人生。读童话,让我意识到,世界上是存在奇迹的,而这种奇迹只存在于那些相信奇迹会发生的人那里。你总是相信奇迹会发生,奇迹就发生了。
我跟我家小朋友共读过的一个绘本,叫做《宝藏》,讲一个遥远的山村的老人,总是做同一个梦,梦见遥远的都城皇宫边上的桥下,有一处宝藏。于是老人出发了,历经艰辛,来到皇宫边上。可是那里守卫森严,老人不断逡巡,没有机会接近皇宫。他的可疑的形迹,终于引起了皇宫卫队长的注意,在卫队长的质询之下,老人说出了这个梦境。卫队长大笑,说,这只是一个梦而已,他也曾经不断做同一个梦,梦里面的宝藏,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老人恍然大悟,因为卫队长说的那个山村,就是他的家乡。他再一次历经艰辛回到老家,真的在老家找到了那处宝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有时候,人需要远行,才会发现身边的珍宝。而我则理解为,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能创造奇迹。
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相信,奇迹会在我们的教学中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49 , Processed in 0.0572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