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童蒙語文教育之考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3 00: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童蒙語文教育之考察(上)作者:無鹽
詹玉娟(台中市文山國小教師)
    (編按:本文原為作者在台中師範學院語教研究所,由王財貴教授指導的碩士論文。考察清末民初以來三十四位著名學人在童蒙時期所受語文教育之情況,於以見經典教育,或文言教育,對其後來成就之影響.其文據實可信,可解國人百年來語文教育之迷惑。茲商得同意,就其第五章,節錄其統計部份於此。)
  本章旨在針對清末民初著名學人在童蒙教育階段所受的語文教育狀況進行考察,以年譜、自傳、回憶錄或傳記為考察依據,以童蒙語文教育之實際情況為考察內容,分為「家庭背景」與「童蒙教育狀況」進行考察。接著,列表歸納,以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其中之共通點與相異處,以做為基礎語文教育工作之參考。
壹、 表格歸納
    以下分別就「始學年齡」、「主要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學習狀況或感受」等項加以歸納,將清末民初諸位學人的童蒙語文教育概況以表格方式呈現,以利於比較: 
學人姓名
始學年齡
主要學習內容
學習方法
學習狀況或感受
1
吳昌碩   
五歲
經史、詩詞
背誦
年十四,既讀經史,並及詩詞。
2
嚴複
七歲
治經
背誦
十四歲應試,成文數百言以進,主試官奇之。
3
吳稚暉
七歲
《幼學須知》、四書、《癩痢經》、《古文觀止》、《易》、《禮記》、《啟悟集》、《左氏傳》
背誦
自幼即飽讀詩書。
4
黃賓虹
六歲
《說文解字》、《五經》、古典詩詞
背誦
十三歲那年參加童子試,名列前茅;十四歲參加府試,名列高等。
5
孫中山
七歲
《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
背誦
初學之時,雖覺口誦而不能心領,意頗非之,然瞬即背誦無訛。在傳統讀經教育的熏習之下,到了十四歲時,中文基礎已深。
6
蔡元培
六歲
《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困學紀聞》、《文史通義》、《說文通訓定聲》
背誦
在傳統讀經教育方式的培育下,舊學基礎與文筆極佳,十七歲中秀才。
7
章炳麟
六歲
傳統典籍、律詩
講解、背誦
自九歲起,已稍知經訓。
8
梁啟超
四歲
《四子書》、《詩經》、《中國略史》、《五經》、《史記》、《綱鑒》、《漢書古文詞類纂》
背誦
十二歲應學院試,補博士弟子員,業師自言:「吾不能教之矣。」
9
王國維
七歲
家中藏書五六篋、詩文時藝、駢散文、古今體詩、金石書畫 自學
背誦
從小奠定扎實的國學基礎。
10
連橫
八歲
《史記》、章炳麟文、《續太平廣記》、《續修臺灣府志》
背誦
自幼即熟背大量的詩文,並受父親影響,對史書產生濃厚興趣。
11
于右任
七歲
經書、《唐詩三百首》、《古詩源》、《選詩》、《文文山、謝迭山詩集》
背誦、自學
透過背誦的方法,讀書比較精熟。
12
陳獨秀
六歲
四書、五經、《左傳》、《昭明文選》
背誦
在祖父的求好心切與嚴厲的管教方式之下,若是經書背不熟時,動輒打罵,因而對讀經產生反感。
13
魯迅
七歲
四書五經、《周禮》、《儀禮》、《爾雅》;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韓愈、白居易、溫庭筠、蘇軾、陸游、黃庭堅等人的詩文;《十八史》、《徐霞客遊記》……。
背誦、自學
閱讀大量古籍,並對於搜集和抄錄古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奠定豐厚的文化涵養。
14
蔣百里
不詳
四書、五經
背誦
十八歲中秀才,文采極佳。
15
熊十力
八歲
《五經章句》、史書
背誦、自學
隨父親入鄉校讀書,為一生最暢快的時光。從十二歲開始自學。
16
蔣夢麟
六歲
《三字經》、四書五經
背誦、講解
在初入塾的幾年,曾對一成不變的家塾生活及老師嚴厲的管教方式感到痛苦而翹課;及至年紀稍長,漸漸體會經書中的道理,學習感受則開始漸入佳境。
17
丁文江
五歲
四書、五經、《綱鑒易知錄》、《四史》、《資治通鑒》、《宋明儒語錄學案》、《日知錄》、《明夷待訪錄》、《讀通鑒論》
背誦、自學
在十一歲時,就能做古文策論數千言。
18
王雲五
八歲
《三字經》、《千字文》、《孟子》、四書、《東萊博議》、經世之學
講解、背誦
、自學
從十一歲開始,即擅長並喜好作策論文章;並從十二歲開始自修經世之學。
19
陳寅恪
六歲
佛經、十三經、《石頭記》
背誦、自學
十二歲時,已熟背十三經。
20
胡適
五歲
<學為人詩>、<原學>、《律詩六鈔》、《孝經》、《小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書經》、《易經》、《禮記》
背誦、講書
、自學
在十一歲時,已經能自己看古書。
21
趙元任
四歲
《四書》、《詩經》、《書經》、《左傳》、詩
背誦
從自身的童蒙教育經驗中體會岀「熟讀經書十三部,不通文章也會通」的道理。先生不但覺得背誦不難,並且樂在讀經。
22
梁漱溟
六歲
《三字經》、《地球韻事》
背誦
雖曾經歷兩個家塾、四個小學,卻因父親反對兒童讀經而未嘗讀誦四書五經。
23
姚從吾
七歲
四書、五經
背誦
十五歲時,舊學基礎已樹立相當根基。
24
蔣廷黻
六歲
《三字經》、五經(其中的四種)
背誦、講解
透過背誦,訓練出不用老師講解,即能明白文句大意。從中體會岀「背誦有助於文句的瞭解」之道理。
後來的老師雖然很注重講解,卻講得很不清楚,先生覺得和沒講一樣。
25
錢穆
七歲
《大學章句序》、《孟子》、《史概節要》、《地球韻事》、《三國演義》、《尚書》、經、史、子、集
背誦
九歲熟讀三國演義,能誦<諸葛亮舌戰群儒>。十一歲時,作文能力已經極佳。
26
林語堂
六歲
四書、五經、古詩、《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史記》、《綱鑒易知錄》
背誦、自學
自幼在父親的督導下,接受古典教育的薰陶。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00:20: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童蒙語文教育之考察(下)作者:無鹽
27
徐志摩
五歲
四書、五經
背誦
十四歲時,古文已有很好的成績。
28
傅斯年
六歲
國學經典、十三經
背誦
十一歲時,已經讀畢十三經。
29
羅家倫
四歲
古詩文、史、《王陽明集》、《人譜》、《明夷待訪錄》
背誦
自五歲以後,文學史實之薰陶漸深。
30
朱自清
五歲
經籍、古文、詩詞
背誦
初等小學沒有畢業。到了十四歲時,古文卻已經做通。
31
傅抱石
六歲
四書、五經
背誦
雖樂於讀書,卻因家貧而輟學。
32
吳大猷
七歲
古文、《論語》(其中幾章)
背誦
對作文甚感苦惱,對於寫作「論」、「說」之類的文章,尤其感到困擾。
33
唐君毅
六歲
《老子》、《文字學》、《朱子學》、《唐詩》、《司空徒詩品》、《莊子》、孔孟之文
背誦
九歲時,父命之背誦《說文解字》,先生甚苦之。
十一歲讀莊子,甚感興趣,為學哲學研究之起源。
十三歲開始踏上學哲學之途。
34
牟宗三
九歲
四書、五經
背誦
在十一歲以前,均受私塾教育。

貳、統計與分析
    根據以上所歸納的資料,就「始學年齡」、「主要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學習狀況或感受」等項目,加以統計,計算其所占的比例,藉以進一步的分析如下:

一、始學年齡:(以虛歲計)
    根據歸納結果顯示,以上三十四位元學人的始學年齡從四歲到九歲不等。其中,四歲啟蒙的有梁啟超、趙元任和羅家倫等共三人,約占全部比例的8.8﹪;五歲啟蒙的有吳昌碩、丁文江、胡適、徐志摩、朱自清等共五人,約占全部比例的14.7﹪;六歲啟蒙的有黃賓虹、蔡元培、章炳麟、陳獨秀、蔣夢麟、陳寅恪、梁漱溟、蔣廷黻、林語堂、傅斯年、傅抱石、唐君毅等共十三人,約占全部比例的38.2﹪;七歲啟蒙的有嚴複、吳稚暉、孫中山、王國維、余右任、魯迅、姚從吾、錢穆、吳大猷等共九人,約占全部比例的26.5﹪;八歲啟蒙的有連橫、熊十力、王雲五等共三人,約占全部比例的8.8﹪;九歲啟蒙的有牟宗三,約占全部比例的8.82﹪,約占全部比例的2.9﹪;年齡不詳者有蔣百里一人,約占全部比例的2.9﹪。
二、主要學習內容: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顯示,本研究所考察的民初三十四位學人的童蒙語文教育,全部都是在文言文教育之下完成的;其中,絕大多數又以中國古文經典為主要學習內容。自「五四邉印挂葬幔瑖硕嘁蓱]「食古」就會「不化」,擔心讀經書、讀古文會導致思想落伍、頭腦僵化等等負面影響。然而,根據以上研究卻發現,傳統的文言文教育模式不但沒有局限住諸位學人的學術成就與思想發展,反而具有正面的幫助,這一點實在值得吾人留意。對於文言文教育的現代意義與價值,恐怕有必要加以重新思考與評估。
三、學習方法:
    據研究顯示,上述三十四位元學人童蒙語文教育的學習方法,對於正規課程主要是「背誦」和「講解」(或講書)。其中,在記載中特別提及「講解」的是章炳麟、蔣夢麟、王雲五、胡適、蔣廷黻等五人,占全部比例的14.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唯獨王雲五和胡適二人始終偏好「講解」,對於「光背誦,不講解」的授課方式則不以為然;而蔣夢麟則是在最初幾年的純粹背誦感到痛苦,後來卻也頗能認同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至於蔣廷黻則是從學習過程中體會出「背誦有助於文句的瞭解」的道理,甚至認為講解不清楚則不如不講。總之,不管是「先講解,後背誦」,還是「光背誦,不講解」;不管懂了還是不懂,真懂還是假懂,資料顯示三十四位元學人的童蒙語文教育最終仍離不開「背誦」,所占比例是100﹪。
四、學習狀況或感受:
    根據研究顯示,包括吳昌碩、嚴複、吳稚暉、黃賓虹、蔡元培、孫中山、章炳麟、梁啟超、王國維、連橫、于右任、陳獨秀、魯迅、蔣百里、熊十力、蔣夢麟、丁文江、王雲五、陳寅恪、胡適、趙元任、姚從吾、蔣廷黻、錢穆、林語堂、徐志摩、傅斯年、羅家倫、朱自清、唐君毅等三十人均是在童蒙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就已經樹立良好國學(或中文)基礎,約占全部比例的88.2﹪;記載中明確指出文學造詣或寫作能力極佳,乃至於中試科第的包括有嚴複、黃賓虹、蔡元培、梁啟超、蔣百里、丁文江、王雲五、胡適、錢穆、徐志摩、朱自清等十一人,約占全部比例的32.4﹪。記載中並未特別指出學習成果的有梁漱溟、傅抱石、吳大猷和牟宗三等四位學人,這四位學人的童蒙語文教育狀況均有其特別之處;其中,梁漱溟未曾讀過《四書》、《五經》,就當時而言實屬特例;傅抱石則因家貧而輟學,雖曾在私塾旁聽,卻未能完整學習;吳大猷一開始即進入新式小學就讀,因而未曾接受傳統經典的薰陶;牟宗三則是九歲才入私塾,到了十一歲即改入新制小學就學,此中的學習狀況不詳。就以上的分析顯示,在三十四位元學人中,凡是以背誦傳統經典的方式下完成童蒙語文教育者,均具備了良好的國學素養;其中至少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人,同時具有極佳的文學造詣及寫作能力。可見,傳統的經典教育對於提升國語文能力,實具有極佳的效果。因此,透過「文言文教育」以傳達文化典籍的深厚價值,實在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
    雖然諸位學人的童蒙語文教育內容和學習方式皆大同小異:學習內容不是「傳統讀經教育」就是「文言文教育」,學習方式不管懂不懂卻均不外乎「背誦」。然而,在學習感受方面卻有天壤之別。本研究以考察的資料內容所限,未能全然掌握所有學人的學習感受,僅就部份有跡可循的學人加以討論。舉例而言,對於年幼的陳獨秀而言,在祖父「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情與動輒打罵的嚴厲管教之下,讀經顯然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相反的,在親師耐心的誘導下,胡適、蔣廷黻、趙元任等人則是在較愉快的學習氣氛之下讀經,其學習感受自然較為正面;此外,喜歡追根究底的王雲五,則是對於不容發問的專橫老師感到厭惡與反感,因而影響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學習感受是好是壞,主要並非來自於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方式的問題,而是決定在教導者的管教方式與教學態度。根據研究顯示:若能注意適時的引導和鼓勵,以提升讀經的動機與興趣,大多數兒童是可以樂在其中的。 (注1)杖唬话銉和镜男睦硇枨螅际窍矚g受到鼓勵與讚賞的;以推廣「賞識教育法」而著稱的大陸教育家周弘,正是利用這種正面的增強原理來開發兒童的天賦潛能。(注2)對兒童讀經而言,有效掌握兒童的心理並哂眠m當的教學原理,顯得格外重要。綜上所述,「背誦」對於兒童而言,是拿手絕活兒;教師若能因材施教的悉心指導、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與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持,營造一個輕鬆、愉快而積極的學習環境,讓兒童快樂讀經並非難事。

注1:楊旻芳《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頁230-231
注2:周弘《賞識你的孩子》,(臺北縣:上游,民9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6:39 , Processed in 0.1040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