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 18:0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姜宏德教授·

(此为姜宏德教授在第四届全国双语研讨会上所做主题学术报告)   




【摘 要】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并非一个概念。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践,或说社会职能;而只有反映双语教育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学既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又是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学科定位是由其研究内容、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双语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双语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双语教育原理、过程和方法,揭示双语教育规律,指导双语教育实践,为培养合格双语人才服务。双语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是从语言学和教育学分化出来,而在具体内容上又把两者综合起来的交叉学科;双语教育学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应当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双语教育;学科定位;研究内容;任务;性质

【作者简介】 姜宏德,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负责人。


一、问题提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国内共同语与国际共同语并存的双语言时代。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指出:“中国的双语言,原来是指推广普通话:从只会说方言,到又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和社会语言,方言是家庭和乡土语言,这是‘国内双语言'.现在又有了第二种含义:从只会说普通话,到又会说英语,这是‘国际双语言'.”①他认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国际双语言是国家现代化无法避免的需要”.②处于双语言时代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双语型人才,而双语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双语教育。因此,双语教育既是双语言时代的产物,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育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学,它属于“国内双语言”教育的范畴;另一种则是我国开放地区的汉外双语教学,它以汉英双语教学为主,属于“国际双语言”教育的范畴。双语教育实践催生双语教育理论。在当前双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双语教育学科的建立势所必行。[1]

建立双语教育学科,首先需要厘清: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并非一个概念。笔者认为,双语教育之与双语教育学如同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一样,恰如著名教育家瞿葆奎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客观地揭露了教育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经过了成功和失败的反复和比较,认识了具有教育客观真理性的教育学;形成了一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能。只有正确地概括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规律性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性。只有科学地反映了这种客观规律性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性的科学,归根要在教育实践的‘审判台’前去‘判决’。教育学之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在于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在于为教育实践服务。”③

据此,我们可否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客观地揭露了双语教育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经过成功和失败的反复和比较,认识了具有客观真理性并形成了一定理论体系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能。只有正确地概括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双语人才的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性。只有科学地反映了这种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性的科学,归根要在双语教育实践中得以检验。双语教育学之反映双语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在于满足双语教育实践的需要,在于为双语教育实践服务。

如果说这一推论可行的话,那么建立一门反映双语教育客观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既是双语教育实践的需要,又是双语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学科讨论:应用语言学与教育语言学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④ 双语教育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由于研究出发点和看问题视角的差异,学术界对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应用语言学范畴论。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指本族语和外族语的教育和学习,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和多语教学的内容。[2]因此,双语教育学应是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受多学科交叉趋势的影响,开始进入了一个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交叉发展阶段,形成了交叉语言学的新学科。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就是其中的一门交叉性分支学科,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应用语言学“将语言学同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实用研究,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研究。广义应用语言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与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狭义应用语言学则“是以语言教学和应用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教学理论、方法和语言应用的学科,特别是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⑤。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其中,以上海市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最为兴旺、持久。用主持该项实验工作的朱浦老师的话说,上海市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3]。许多从事双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⑥基于上述认识,双语教育学理应归属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二)教育语言学范畴论。

近年来,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从教育学的视角审视双语教育,提出了双语教育学应是教育语言学学科范围的观点。

“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一词是由美国语言学家 Bernard Spolsky于1972年提出来的,它描述的是“语言学这一学术领域与教育这一实用性学术专业之间的交叉”。Spolsky仿照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命名方式,认为教育语言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关注的焦点包括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语言行为与社会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母语、二语、双语教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教育语言学的起点是语言教育实践,而不是语言学本身,因而应该在教育学科下面设教育语言学专业。基于对教育语言学上述定义和本质的认同,Hornberger认为,教育语言学有三个主要特点:它是教育与语言的融合(探讨的不仅仅是语言学对教育的意义,也包括教育对于语言学的意义);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实际为出发点的学科;关注的焦点是语言教学与学习。这三个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具体来讲,儿童语言习得、一语(母语)和二语(外语)教学、双语教育、文学教学、语言测试、二语习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英语作为世界语、语言行为和话语分析、语言政策与政治、识字、口头话语等等都是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围[4]。

在我国,部分专家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教育语言学以教育学文本和教育学活动中的语言现象为对象,运用和改造某种(些)语言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野,把语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学语言的分析工具。”⑦在他们看来,教育语言学似乎比应用语言学更能准确表述双语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笔者认为,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学科门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知识的思想化或学说化到知识的理论体系化的转变过程。”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与争论的过程,双语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学科定位:研究内容、任务与性质

所谓学科定位,是指某一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位置,也就是科学地确定它的门类归属问题,通常是由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任务与性质所决定的。虽说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归属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尚在进行之中,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对双语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任务与性质却有了渐趋一致的认识。

首先,双语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双语教学。通过研究双语教学过程和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双语教学规律,制订双语教学原则、策略与方法,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指:① 双语教学的主体——双语学习者和双语教师,包括双语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素质和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② 双语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媒介语,即第二语言或外语;③ 双语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要研究这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也要研究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所谓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双语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学科体系。研究这些因素及所构成的学科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双语教学规律,以便指导双语教学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双语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不仅限于教学一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合格双语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双语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讨;涉及到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与双语教育学的关系;涉及到双语教育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甚至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能提供的教育装备、条件等。它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自身学科建设,丰富和发展双语教育理论体系。

然而,长期以来双语教育学科研究的焦点几乎只集中于教学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对教育的研究,也未能做到在教育系统中研究教学。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和面向世界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向,把双语教学研究提升到双语教育的层面上来,反映到学科的名称上,应与其他学科教育学的名称相一致,即用“双语教育学”比较规范。这一名称可以更清楚地体现出双语教育学在学科属性上的三个特点:

第一,双语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第二,双语教育学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学科。它是从语言学和教育学这两门学科中分化出来,而在具体内容上又把两者综合起来,分化与综合并进,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

第三,双语教育学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但理论研究的特点是面对双语教育实际和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双语教育实践,解决双语教育问题,实现双语教育目标。双语教育理论是从双语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的理论可以直接指导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双语教育理论体系将不断得以修正、充实和发展。

教育科学分类研究的成果表明,评判一门分支学科是否成熟,其指标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属于“理论”方面的——对象、方法(及理论体系);一是属于“实践”方面的——是否有代表人物、著作、学术组织、学术刊物等。[5]十多年来,我国的双语教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然而,如同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一样,双语教育学科的建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随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双语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双语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必定会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注 释】

①周有光.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9,180.

②瞿葆奎.教育学的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4.

③瞿葆奎.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答:教育不是一门科学[N].文汇报,1979-9-04.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93.

⑤王福祥,吴汉樱.现代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4.

⑥陈彩燕.双语教育:跨文化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导刊.2005(7).

⑦杜丽娟.教育语言学片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参考文献】

[1]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39.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6.

[3]董云霄.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4]张东辉.美国语言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8~15.

[5]瞿葆奎、唐莹.教育科学分类:问题与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2):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43 , Processed in 0.0598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