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语法专家:草根语言"伤不起"何必封杀网络体 (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5 22:1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语语法专家:草根语言"伤不起"何必封杀网络体 (2012-10-30 16:21:47)




汉语多歧义,要不要规范?网络语言破坏语法规则,如何对待?中小学的语文课,该不该多教些语法?日前在沪举行的全国第17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出人意料的共识竟然都是“否定”。专家倾向性的意见是,要允许汉语的多姿多彩。
  保护语言多样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的此次汉语语法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列举了众多汉语交际过程中极易产生歧义的用句。比如,“好一个”,既可以是“好一个英雄”,也可以是“好一个狼心狗肺之人”;比如,“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到底是张三喘气还是李四喘气?“妈妈把女儿想苦了”,是“妈妈想女儿,妈妈苦”,还是“女儿想妈妈,女儿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的张豫峰认为,汉语歧义句式的产生,是与人们的认知密切相关的,是人们表意丰富的认知模式框架出现了重叠而导致的。对此,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张伯江认为,对这样的歧义不必多加干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汉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语言死板没发展
  以前传统的学院派观点认为,语体只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事实上,现代社会的语体已经多达数十种,比如近年来新出现的各种网络语体就是佐证。一个“亲”字,不管语言专家接受还是不接受,它都在事实上成了“亲爱的”的缩句。再比如,近二三十年来上海方言中流行且已在全国更大范围被接受的“不要太……”句式,称某人“不要太好”、某件事情“不要太恶劣”等,早已去除了否定之义,成为不折不扣的肯定句式。
  张伯江说,汉语语法学专家们聚集一堂开展学术研究,绝对不是为了当“语言警察”,更不是为了要消灭某一种语体,或者硬要将所有的汉语表达都纳入到一个“规范”模式里来,那样只会使汉语变得死板,而没有活力的语言又谈何传承与发展呢?他认为,像网络语言句式,看似“破坏”了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也不遵从习惯的表达方式,但这只是在网络这个特定环境里使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再强势的网络“高手”,他也一定会使用大多数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不必刻意学语法
  “对语言要宽容,不能禁锢;要持开放的心态,而不能强求一律。”上海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科负责人张谊生教授表示,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汉语与学习外语截然不同,母语的语法规则是在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不必刻意地去“学习”,小学、初中可以不教汉语语法,高中少量教一点,有兴趣的人,进了大学中文系再去研究。
  同样,张伯江也认为,汉语的语法本身不像英语、俄语那般细致、严谨,汉语的任何规则都会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出太阳了”,没有主语,但谁都能听明白;比如“黄头发”,既可以指人的头发颜色,也可以指代某个具体的人。如果在中小学里过于按“主谓宾、定状补”来讲授汉语语法,反而会把学生搞昏、把母语学习搞僵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46 , Processed in 0.0846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