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瞿卫华:对时下几种语文教学观的审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19: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瞿卫华:对时下几种语文教学观的审思
    时下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语文教学先后也出现了诸多充满个性的呼声,如“语文:我就是我”“我的语文我做主”……这些充满个性的论调确实给当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但我们不应该沉醉在这些观点中,迷失了方向。我们应该反思:这些观点究竟有没有契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它们真的能指引当今的语文教学吗?我以为值得商榷。
    一、“书读多了自然而然就会阅读与写作”
    这种观点现在表现得较为激烈。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左奔右突寻找不到方向,更容易相信这样一种偏向虚无的观点。诚然,书读多了是件好事,但是,读哪些书,该怎么读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有效介入,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难道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学生虽然喜欢课外阅读,但是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
    课堂是提高教师语文教学、学生语文学习质效的主阵地。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都与语文课的质效密切相关,寄希望于茫茫课外,有悖教师的职责。这种论调是教师个人对语文教学困境的无解与逃避。语文学习是需要教师辅导的。没有辅导,学生就不能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就难以形成有效的策略,就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不会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师的辅导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当下,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静心地研究语文课堂,紧紧围绕学生发展与语文教学的规律组织教学。时下语文课堂中非语文的东西太多,教学中教师应该洗尽铅华,尽量摒弃那些哗众取宠、展示教师的教学环节,祛除那些趣味低级、偏于搞笑的课堂愉悦,在语文课上扎扎实实地开展言语训练,真真切切地进行文本意蕴重构,还语文课堂以清净、明朗的天空。
    二、“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这种声音充满了自信,但仔细思量,又显得有些“夜郎自大”。语文,浩如烟海、苍茫无边,就是穷尽我们一生,又能探求到语文的多少内涵呢?借用孔子的话来说,只不过是“一瓢饮,一箪食”而已。所以说,名家也好,普通教师也罢,谁能有这样一份资格在课堂上宣称“我就是语文”呢?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表征着教师个人对语文课堂急切而膨胀的操控欲,这种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就会衍生一些不良因子。一方面,如果教师过分注重自己在课堂上的作用,以为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一切,如此一来势必会忽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营建。其实,课堂上教师导读与同伴合作都相当重要。另一方面,倘若教师时时处处都将自己作为语文的标准,能给学生一个真正的语文参照吗?如此这般能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语文视域吗?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是什么?我以为是一位与学生一起诚心学习语文的求道者,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与辅导者。对语文,我们应该秉持一种谦逊与虔诚,这应该是攀登语文高峰的不竭动力。我倒希望教师站在讲台上能够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教师此种开场白传达给学生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是你我的所爱,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语文之路一起出发。这种力量足可以影响学生的语文生活。
    三、“现在不理解以后慢慢会理解的”
    有些教师在课结束时喜欢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或许你们还不能够理解,但是,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能够品出个中滋味。”这虽然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种运用,但我们不可以随便用这种效应来搪塞:有时明明看来是遥遥无期、不可把握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忽悠学生呢?相反,这种观点似乎是教师对课堂低效的一种推脱。苏霍姆林斯基曾教导我们:“当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词句的含义时,就不要让这些词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破铜币!”
    观照课堂,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内容确实难以理解,比如有教师试图让学生从《丑小鸭》中读出“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并不否认这些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的价值,但拿着深度解读出的意蕴来要求学生重构,未免就有些赶鸭子上架了。其实,从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能够与教师的“高深”应和的总是那么少数几个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处于沉默之中。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解读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解读。因为最关键的一点,学生与教师的知识结构、精神结构不一致。
    如何才能让学生达成真正的理解呢?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定要有相应的经验作为基础,否则是不能形成有效建构的,而那些没有被结构所认同的事件会快速地被记忆清理。所以,我们期待日后学生能理解不一定可靠。我以为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不能够理解的就不要讲,千万不要为了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解读而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因为万一产生了误解那便是吃力不讨好。
    其实,语文教师充满个性未必不是好事,这体现了语文开放的胸怀。但是,有个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一些原本应该坚守的语文教学内涵,否则就成了一种噱头、作秀,无非想诱人耳目,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就没必要坚持了。相反,我们应该投奔更为光明的方向,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做一些真切、实在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44 , Processed in 0.0796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