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学效率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8 20: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学效率观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广泛,可以说对古今中外均有深入和指导意义的论述。本文想就张先生一贯倡导的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做一些阐发性的研究。
要研究语文教学效率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两个概念,即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效率”。我们看看张先生是怎样说的。
    什么是“语文”?张先生说:“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这个观点是非常精辟的,张先生道出了语文的本质属性。说语文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因为语言和思维是共生的,互相依存的。没有语言,人脑就无法思维,另外,思维又有力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同时启迪发展他们的思维。说语文是交流的工具,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实际组织者。脑科学研究发现,偏僻地区的儿童,同外界接触少,词汇贫乏,信息量极其有限,缺少一定数量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因此,这些儿童反应迟钝、思维缓慢。这说明,语言在组织人们生产、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是何等重要。说语文又是学习的工具和工作的工具,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看报,就是利用语文这个工具,不管是学历史、地理,还是学时事、政治,都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
    语文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张先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据此,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也就是掌握足够的字和词,掌握句子的构造和方法,掌握谋篇布局的道理和技能。”一句话,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什么是“效率”?简而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果,包括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张先生指出:“讲效率,它的内涵无非是这几个字,一是多,二是快,三是好。”“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多,要快,而且要好,要尽快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为四化建设服务。”张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效率是教育的生命,是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时代的要求。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同教师们谈话,还是撰写文章,张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谈论效率问题,并多次呼吁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现仅举四例。
    1984年,张先生出席全国中语会在大连召开的语文教改座谈会指出:“高效率地培养生学听读说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应当建立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适应这一需要。”
    1991年,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的旅顺召开,张先生发表了录音讲话,他说:“(语文教学)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调整,或有所改进、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在效率、致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1992年,张先生为江苏省徐州市中语会第八次年会写去贺信,指出:“我想,我们要研究如何能再加快点速度,提高点效率,充分发挥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在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尽其可能地提高学生对国家新时期基本方针政策的认识,提高学生精神、道德的素质。”
    1995年,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在北京召开,张先生发表书面讲话,他指出:“在当今世界上,人们在国际交往中非常讲究效率,这是人所共知的问题。广东深圳人有句很有名的口号,那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为什么张先生这么重视语文教学效率呢?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世界已经跨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将在‘信息化’这个问题上展开竞争,进行较量。这不是一项两项技术工作的竞争,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建设、发展的成败,也就是生死存亡的斗争。语言文字是传输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在这场‘信息化’竞争、较量中,语文文字首当其冲。”
    二是因为“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或十年之间,语文课所用的教学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各门课程的首位。然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学毕业生,语文没有学通。”“高中毕业了,大学毕业了,搞贸易不会写商品说明书,不会写广告词;当干部不会写公文;搞科技的写不出实验报告、设计说明;当医护人员写不好病历、写不好值班报告……这样的青年比比皆是。”
    张先生面对现实,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高度来审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纳入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认为这是抓住了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关键。
    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在哪里呢?张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那就是:语文教学缺乏科学性。”语文教学科学性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科学化。什么是语文教学科学化泥?张先生说:“所谓科学化,就是搞清楚语文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摆脱不了盲目性,人们不是跟着“时尚”走,就是跟着“感觉”走,能在实践上清楚而自觉地按照语文教学自身应有的“规律”走的为数不多。因此,教学取得了好效果,不知道这效果从何而来,教学碰了壁,也不知道这壁是什么,为什么会碰壁。这种在暗胡同里摸索的状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有所改变。只有变“暗中摸索”为“明里探索”,让语文教学走上科学化的坦途,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张先生众多的讲话和文章中,例举了一些语文教学不科学的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张先生说:“从旧传统承袭来一个很不科学的做法是:语文教学限于书面,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如果继续对‘语’和‘文’采取分而治之、厚此薄彼的办法,很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有四种能力,即听、说、读、写,它有如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只有把这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语文能力赖以区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框架,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结构。人的语言活动发展顺序是:听—说—读—写。听和说是语言的第一性表现,读和写是语言的第二性表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语言活动,听约占45%,说约占30%,读约占16%,写约占9%。由此可见,口头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张先生说:“语文教学兼差过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高审美的任务、提高思维能力的任务,等等,等等。这样,语文本身也成了其中的小差事之一,反而不是主要内容了。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但是,往往是既有意于讲语言文字,同时又要讲别的什么。用意很好,结果却适得其反,两败俱伤。”诚然,语文教学目的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智力,以至立德、审美都是其宽泛的内涵。但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语文姓“语”,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那就是指导学生学好课文,始终突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课。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培养能力,似乎字、词、句、篇教学就不值一提。须知,学好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现在还有一种倾向,一提思想教育,似乎听、说、读、写训练就不值一谈。须知,脱离听、说、读、写,思想教育将是一句空话,任何时候也是如此。
    张先生说:“把提高语文能力看作一种相当神秘的事,看作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或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事,看作一种只能听其自然,任其沉浮的事,是语文教学的缺乏科学性的又一表现。”语文教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教学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人们不能创造语文教学规律,但可以发现、认识语文教学规律,利用语文教学规律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张先生说:“不重视方法的另一方面,是一旦有了方法,很快就定型化,程式化。比如,说谈话法好,就谈话,不论大学还是中学,不论教这样的课或教那样的课,都采用谈话法。搞这种程式化,自然就会产生无效劳动。”语言教学应当有模式,但不能程式化。如果我们让模式凝固起来,把它变成僵死的条条框框,不看年级,不看课文的具体内容,千文一法,千课一式,那就陷入了形式主义泥潭,还讲什么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张先生的观点是为样的:
    1.学习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
    张先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两次研究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凡30年。他旁搜远绍,爬梳剔抉,精辟地概括出其中的功过得失。他认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主要有四条,我们应当很好学习。第一,最重要的,是“教学从汉语汉字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字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整齐押韵的字书(重要的蒙学读本),集中解决汉字的认读和积累;识字、写字分别进行训练,互不掣肘;利用“属对”进行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第二,是“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重视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因而强调要“多读”,要“博览”;重视工具的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因而强调要“熟读”,要“多写”。这都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的有效做法。第三,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地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第四,是“在以读写实践为主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教给他们使用基本工具书的方法,使他们把不自觉的学习逐渐转化为自觉的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2.走语文教学“一条龙”整体改革之路。
    张先生的语文教学效率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幼儿、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一条龙”整体改革设想中。
    幼儿阶段。以语言训练(口语)为中心环节,兼顾思维训练、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但不进行识字教育。
小学教育。语文课分三条线先后独立进行。第一条线,利用汉语拼音进行语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直到四年级;第二条线,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按照汉字的识字规律独立进行;第三条线,稍晚于第二条线,进行写字教学,按照写字的规律独立进行。到了四年线,分进的三条线合击,总会师。小学五年的教学任务,四年基本完成,第五年只是巩固、提高。
    初中和高中阶段。把两个学段联系起来,六年或七年,分为四个大段落,每个大段落一年半左右。以系统的理性知识为先导,并以实用的语言知识系统为序,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全部语文课。
    为实施这个方案,同时改革课程。(1)初中增设文学课,完成文学教学任务。(2)高中开设文言文选修课,让有志于文言文研究的学生选学,进行严格训练,学会用文言文写文章。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讲风太盛,无用功太多,教学方法单一。譬如讲读课文,总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划分段落、分析讲解、归纳中心,然后是写作特点,篇篇如是,一个模式,使学生味同嚼蜡。本来是一篇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者烦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零部件——知识点,其间的血脉贯通、气韵流动全被破坏了,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不见了,那里还有情感的陶冶可言!对此,张先生指出:“教学方法的中心目标在于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自己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学生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能动的、能思考的对象”,要想办法,“迅速有效地打开学生的脑子,让它动起来。”为达到此目的,张先生认为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坚决废止注入式、满堂灌陈腐落后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启发下,自己动脑子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更深的印象,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语文教学就活起来了。一句话,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内在资源”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张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教师。教师本身素质不高,很难教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广博的学识,要见多识广,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下功夫学习,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哲学,这样就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注:文中引用文字均见张志公先生的著作:
    1.《语文教学论集》,孟宪范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2月;
    2.《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庄文中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
    3.《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王本华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4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0:52 , Processed in 0.0668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