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语文教育传统与课程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3 2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教育传统与课程改革

                          巢宗祺

                                  20101月,海口

一、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推行课程改革,还要不要坚持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离开具体的内涵来谈要不要继承传统毫无意义。

先要弄清楚: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然后才能进一步考虑:应当怎样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前些年盛行的一套做法:默写词语解释,以语、修、逻、文知识点为中心构建语文课程体系,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阅读教学,反复操练读题答题的技法。

这是不是优良传统

肯定不是。

我们所惦念的优良传统首先是读书,是在诵读、阅读中积累和感悟,是将人文修养的熏陶融入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的实践。

古人描绘学习情景与感受,会说琅琅书声声声入耳,充满了美感和享受感。从前读书已经由一个动宾短语凝固成一个词,表示学习”“上学,它所指的行为不只是局限于捧着书本朗读或者默读。尽管学习一词,早就存在于我们的语言里,可不少人还是习惯于用读书来表达学习的意思。读书是从前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

读书成为一个社会的某种传统之后,它不仅可以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而且还会成为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生活习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特性。

我国语文教育的这一优良传统一度被轻视、忽视,甚至遭抛弃。

读书,这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在以工业生产流程为参照系的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了,被认为是没有科学理论支撑的笨办法。力图构建以各类学科知识拼合起来的课程系统——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由此又牵涉到传统的语文教材—— “文选式读本,屡屡遭到今人的批评:缺乏科学的设计,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练习。

传统的教材是应该改进,然而我们可不能看偏了它的编写指导思想。有人以为传统语文教材没有什么编写理念可言,无非是将选出的一篇篇文章编辑成册而已。

传统的文选式教材背后隐藏了深刻的道理:

其一是,学语文的根本道路就是好好读书;

其二是,读书的力气要花在千百年间最优秀的作品上。

那些文选式经典读本编者的水平体现在哪里?是选择作品的眼光,能从浩如烟海的诗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绝不是一般读书人所能做到的。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首先必须提供最优秀的文本,强调读书。教材要简洁明了,提供语文的绿色食品”,不能叠床架屋,构筑迷宫,让学生耗费了精力却耽误了读书;更不能以二三流的文字降低营养价值或搅乱他人的口味和脾胃。

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改进,需要发展。然而我们在对传统教材编法加以改进的时候,千万别丢了它的精髓;在使用各种超越传统的教材进行教学时,也千万别在花枝招展的布局中迷了路。

二、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育,除了在读书中积累、感悟之外,还有些什么做法?

古代的语文教学中有小学”——文字、音韵、训诂。这是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而形成的一套做法。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吸收西方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其中一个突出的做法就是语法教学。引进西方语法学,开创中国的语法教学,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在语文教学方面没有能取得切实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套用西方语法学知识体系,解释汉语语法现象所用的概念、方法,从根本上看,不切合汉语语法实际情况。二是孤立的理性的语法脱离感性素材和情境,以传授学科理论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

汉语语法与西方语法的重大差异

西方语音学和汉语音韵特征的差异

过于学理化

把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学术研究割裂开来,忽视了人们学习语言与情境相连的真实状况

三、如何在新的条件下推进语文教育?

继续坚持以读书为核心的语文教育优良传统;

转变知识观和教学方式,改进语文知识教学;

积极尝试、采用新工具、新方法。

重视经验,认真总结、分析语文教育中成功的经验。

在真正弄清语文教育的规律之前,经验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经验可能暂时还不能得到理论的解释,但是毕竟比不真实的理论有价值。(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操练取代读书的尝试,搬用概念化、客观化、标准化的理念和措施)

转变观念和视角,改换工具,重新认识汉语和汉语教学的模型。

过去热衷于构建单一的理性知识系统

应该看到经验、准知识、知识是一个连续带,

重视经验、利用经验、适时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

改变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式。

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结构及其成分,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便于在分析语言现象和语病的过程中称说,使学生逐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从帮助学生建立语法学知识系统的目标调整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的目标,不在概念名称上下功夫,如什么是动宾短语”“什么是比喻之类。

从语言现象入手,特别是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观察、体会、归纳,直接在现象与名称之间建立联系,就像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反复使用有关概念,让学生知道偏旁、部首等名称,但并不要求学生去追究它们的定义;在语音教学中,反复提到声母、韵母、声调,学生也明白哪些是声母、韵母、声调,但不从定义上作考查。

语法修辞之类的内容,有用之处,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一些语言结构,用到动宾、偏正比喻、拟人、夸张等术语,但不在概念名称上做文章。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时有针对性地运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做一些讲解,这是恰当的。但不是为专门学语法、让学生系统掌握语言学知识而讲解。要让学生掌握所谓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这是非常困难的。让他知道10个修辞格,算不算完整?汉语语法学问题复杂,门派众多,大学中文系本科学生都难以掌握系统的语法学知识,如何能让中小学生做到系统地掌握?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注重平时的日积月累,首先是在阅读、诵读和运用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自己能用通不通”“顺口不顺口来辨识一般的语病,在这基础上,通过梳理温习学到一点语法学知识,能做到知其所以然。

科技进步给语文学科建设带来新的视角和工具

信息技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信息化发展不断加速的时代,学习和教学的核心工具与形态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现在电脑和网络开始进入各科课程,虽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领先者将赢得先发展的机会。

有些领域里的工具千百年来几乎一成不变,例如,中、日、韩等国,用餐的基本工具是筷子,欧美国家多用刀叉。而在有些领域里,基本工具则屡经变易,一些关键性工具的变化更是会给相关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都随着工具的演变而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应该积极尝试采用新工具、新手段。

语文学科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学核心内容——汉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清楚。符合汉语真实面貌的理论模型尚未建立起来。

凭现在的数学工具,还不具备为汉语和语文教学建立数学模型的条件。

语文学科建设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科学规范的学科,还有许多光荣的工作要做。

传统总是不断被颠覆,也是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并不是亘古不变的东西,它有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底层,也陆续堆积、溶入了后世历朝历代的新事物。今天我们就是要在这林林总总被颠覆、被创造的传统中,梳理和发现真正适合于中华民族今天的优良传统,调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元素,使它们相济相融,将来也就成为后人眼中的传统。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传统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育的传统也是。

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就是为后人创造语文教育的新传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18:45 , Processed in 0.1268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