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叔河:感恩知己廿年前——感念钱钟书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23:4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钟叔河:感恩知己廿年前——感念钱钟书先生
【来源:《中国编辑》2004年第5期 】 【作者: 钟叔河】
   去年《偶然集》出版后,寄了一本给杨绛先生。元旦过后收到回信,提到二十年前钱钟书先生为《走向世界》作序的事,有这样一句:
    他生平主动愿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因而忆及钱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真不能忘。
  
  我与钱先生本不相识,八十年代初他看到《走向世界丛书》,发生兴趣,向《读书》杂志社董秀玉同志表示愿意和我见面谈谈。八四年一月我到北京,秀玉同志便将我带到三里河南沙沟,让我第一次见到了钱杨两先生。我将新出的几种书送给了他们,钱先生则说了些鼓励我的话,认为丛书的叙论写得不错,建议结集单行,表示愿为作序。不巧我那天晕车,无法多请教,只再三希望他对书多提意见,便匆匆告辞了,旋即取道上海回湘。
  
  回湘后便见到秀玉同志转来的钱先生写给她的一张短笺,云:“叔河同志走得匆忙,没有留下地址。我感于他的盛意,抽空翻看了几本,有些意见,写出烦你转给他。将来如得暇再看到什么,当陆续告知,共襄大业。”这“意见”便是给我的第一封信。
  
  给我的信一开头就说:“承你带病来看我,并给我那些书,十分感谢。你归途未发病否?我很挂念。但有秀玉同志和你在一起,我又放心些。┉┉你编的那套书,很表示出你的识见和学力,准会获得读众的称许。因为你一定要我提意见,我匆匆看了几种,欣赏了你写的各篇序文。┉┉先把见到的零星小节写给你参考。”
  
  钱先生指出的“零星小节”有四,其实都是重要的批评。第一点讲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在他书的序文里,都或详或略地介绍了作者,在本书序文里似乎忽视了这点”,并告知李圭的《思痛记》曾为胡适、周作人和日本汉学家所称赞。第二点讲斌椿《乘槎笔记》,说徐继畲“是个主张‘走向世界’的大官”,而“你在总序里只字不提徐,此书有徐氏序文,你又放过了机会”。第三点质疑我“删去了《乘槎笔记》里两节,有这种必要么”。第四点指出张德彝《欧美环游记》里译音还原的错误,“Up,up,hurroh”当作“Hip,hip,hooray”;“Holy”当补一句:“应指冬青树(holly),张德彝误听误解”。
  
  这四条批评,都切中“丛书”和叙论的毛病,对我是很大的帮助。尤其在外文方面,我做这事本来就像《兰学事始》所述日本人初译《解体新书》,“如乘无舵之舟泛于大洋”,只能靠查字书。钱先生指示应从原作背景和语境中用心,才使我茅塞顿开,有了一点长进。
  
  给钱先生回信后,很快又收到了第二封来信,指出了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印本中的十三处错误。如“地员海涵当作地负海涵,韩退之文”,“张印之当作张即之,宋书家”┉┉都看得出他学识的渊博和校读的精细,反衬出我自已的浅陋和草率。从此益知学无止境,虽日暮途远,仍当赖“炳烛之明”,继续努力;至于小小的蜡烛还能点多久,还能照明多少东西,就不必多考虑了。
  
  八四年是钱先生工作特别繁忙的时候,抽出时间来认真地审读提意见,在他确实是体现了“共襄大业”的精神。这句话当然含有鼓励和奖饰的成分,但也是他在对全书和叙论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说出来的,并不是戏言。证以他为丛书叙论集即《走向世界》一书作序的认真修改至再至三,更足以说明这一点。下面便专门来说作序的事。
  
  很多人都佩服钱先生的睿智和博学,以为他写起文章来,一定下笔千言落笔不改。我当然也是佩服他的众人中的一个,却知道实际情形有时并非如此,为《走向世界》作序便是一例.我以为,这正是学人与才人的区别,至于以投机趋时为能的所谓高产文人,则更无论矣。
  
  钱先生为《走向世界》所作序文的第一稿,我是八四年三月下旬收到的,开头第一句是:
    我最初在《读书》里看了钟叔河同志《走向世界》的文章,感到兴趣,也起了愿望。
  
  附信云:“弟素不肯为人作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两周来人事猬集,今急写就呈上,请阅正。”两天后又收到来信和序文第二稿,信云;“今日稍暇,即将拙序改本誊清送上,请审定。我将把副本交秀玉同志。你有意见,通知我后,我会酌改。《历史研究》上大文昨晚细读,玉池老人有知当含笑于九泉也,甚佩甚佩。”序文的头一句则改成了:
    我最初在《读书》里看见钟叔河同志《走向世界》的文章,感到惊喜,也忆起旧事。
  
  我比钱先生小二十一岁,学问相差更远,他却说“你有意见,通知我后,我会酌改”。此决非讲客气的门面话,而是学人虚受的真实表现,我当然亦只能以诚敬待之,于是给他回了封信,表示感谢,并对序文对我的奖饰和一处可能引起“骂影”(指着和尚骂贼秃)嫌疑的词句提了意见,请他考虑。这信还没有到北京,他又于三月廿八日晨寄来第三稿,附有一信云:“昨日寄上拙稿,想达览。今又在第一页和第三页上改动三处,请代在稿上誊正。”头一句又用红笔改为:
  
    我首次看见《读书》里钟叔河同志《走向世界》的文章,感到惊喜,也忆起旧事。
  
  我当然立即照改,但第二天又收到一信,云:“序中词句又小有修改,无关弘旨,忙中不暇录副送阅。如兄认为呈稿尚过得去,请便示,我即迳交《读书》。”
  
  三月三十一日,钱先生收到了我的信,又回信道:“拙序佛头着秽,邀君许可,甚喜。所嘱改两处,已遵命增正,勿念。弟交玉秀稿上,又有字句修饰四五处。‘文改公’之谥法,所不敢辞。请告李侃同志(按《走向世界》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李侃为书局总编辑),将来以《读书》所刊为定本。”
  
  自称“文改公”,对文章的字句,即使“无关弘旨”,也要一改再改,务求合适。这是多么认真的写作态度,多么认真的生活态度啊!
  
  关于我请他修改的两处,我们还继续有些讨论。四月六日来信云:“顷又得信,尊虑甚是。弟说老实话,而读者每以为曲笔微词。如弟序内人《干校六记》谓生平最不喜《浮生六记》,而美国人译本导言云:‘钱某语多须反看,此句恐亦然’云云。‘骂影’之嫌,于‘采访发掘’下添‘找到了很有价值而久被埋没的著作,辑成┉┉’这样似乎可减少‘春秋之笔’的味道。┉┉‘强称内行’云云,则当代号称‘通晓中西’之大作家名学者所撰《漫步美国》之类,均不免此讥,况光宣间人乎?┉┉”这些谈论,和钱先生前后写给我的其他几十封信里写到许多事情一样,都是当代文坛掌故,极有价值。
  
  我过录了钱先生的修改,自已又在上面妄加了一二字句,然后将改稿复印了寄给他审阅,想不到却与钱先生自已改添者暗合。钱先生收到后来信云:“昨复一函,告遵示添一句,以免‘骂影’之嫌,想达。顷得挂号函及复制稿,甚感。兄所代增两处,与弟已改两处,无只字异。盖弟虽暗中摸索,而葫芦未走样也。”接着又对我寄去请他阅示的《后记》提意见道:
  
    “大作《后记》甚好。知得力贤内助,尤使愚夫妇忻慰不已。有二处请再酌:(一)第一节‘我的杯很小┉┉’后,宜插入‘这是法国诗人缪赛的名句,也是我┉┉’,否则太突兀,而显然此语为谁所说并不周知也。(二)末节关于弟处太多,使我局促不安,亦非体裁所宜。且弟与李侃同志并提,而大讲钱,只字不及李,反冷落一边,务请削去此节。兄书卓然名家,不以弟序而重。┉┉即如‘杨宪益先生的大手笔’之‘大’字,亦可省去,‘借重’字亦太过。斤斤之愚,求免于俗,幸垂察焉。”
  
  这些意见,都是设身处地为我着想,或帮我弥缝。而我在《后记》中对钱先生表示感谢的话只一两句,并不“太多”,他却一定要我“削去”,无奈只能照办。改稿复印寄去,先生看后才回信道:“读尊序(后记)改订稿,可谓毫发无遗憾矣。”
  
  钱先生的信藏于箧底已二十年,这次因为杨绛先生一句话,勾起了我的记忆。开函再读,重沐春风,心念旧恩,不能自已。因思这些信对于作文和做人都有楷模的意义,不忍其湮没,遂摘录发表一二,不足见先生德行文章于万一,聊表私心对前辈学人的感念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32 , Processed in 0.0721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