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世存:我们的母语能否表达我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23: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世存:我们的母语能否表达我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05年08月15日 】 【作者: 余世存】
    近来媒体忽然对我们的母语感起兴趣来,新闻、报道、文章多有涉及我们的语言能力,讨论我们的汉语水平。从学生作文,到汉语言知识比赛,都有证据说明我们当代的语言教学、语言水平之低,有文章题目就是:“20年后,中国人还会用汉语吗?”
    有些人说我们中国人出现了汉语危机,这大概是真的。然而实际上,学生们的遣词造句、作文水平、表达能力,等等如何,是次要的;汉语言知识不够也是次要的。只要开口能说,只要不妨碍交流,就可以了。今天的中国本来就是由一种壮观的移民文化占主导地位,从乡村移居都市,从实在移居虚拟,从熟人社会移居陌生社区,从自信移居未知,移民文化对语言的要求并不高。人们不需要精致得纤巧、完整得晦涩、语法准确得如作文的语言。
    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时代特征,我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机械的迂腐的状态。三四年前,我在美国跟一位教汉语的教授聊天时,也遇上了这种语言的时代变迁案例。教授和学生远离中国大陆,自然把汉语语法当作经典律令遵守,但教授问我,为什么大陆人说话写文章都不遵守语法逻辑了?他举例说,大陆人的文章里常有“东东”、“给我一个理由先”、“我(I)服了你(YOU)”,这成话吗?
    我们交谈的结果,是我们都同意汉语的活力,汉语在今天有着新生的契机。确实,我们的社会变迁剧烈,语言自然属人、为了人、服务于人。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语言的活力和个性。
    我就见过出版社的编辑加工书稿,把作者的很有个性的文字都改成了书面语。比如,作者不爱用“的”字,编辑统统加上去,一个句子里就有三个甚至四五个“的”字;作者省略因果一类的助词,编辑就代作者加上“如果,那么,”、“因为,所以,”等等。结果,作者的文章比中学生作文还要显得诡异。
    真正值得忧虑的不是语言是否符合文法,而是语言的当代品性,即汉语是否对得起我们的时代、我们中国人民。从这个角度看,汉语的危机是深重的。
    我们转型的社会有这么多事件、问题、现象,需要观察、强调、解答,so what? 我们听不到多少声音,原因并不仅是人们的勇气不够,而且是人们的语言能力不够,是汉语不能“与时俱进”。我们的母语无能于表情达意。虽然,十几亿人每时每刻使用的也就是千儿八百字词,但我们早已在借用别人的语汇来表达我们的内心。
    这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汉语言教学的僵化,这是教育体制对语言能力的扼杀。还有一种表达传播的僵化,即主流媒体对边缘人群的语言创造的轻视敌意,它们不能吸纳后者的成果,这是社会体制对语言能力的扼杀。网民、人民大众创造的鲜活的语言不能得到尊重、传播。因此,我们眼见的语言也就显得面目可憎、寡然无味,甚至我们知识分子的语言也日益纤弱。
    用鲁迅的话说,要用汉语画出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是难的。这种现象导致当代汉语少有明心见性者,少有洞明温暖慰藉者。我们见的多是官话、套话、大话、疯话、黑话、翻译话。
    报上还说,留学生们的汉语水平较之国内人要高,这大概也是真的。他们生活在另一种语境里,对语言的差异自然敏感。我的朋友张健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政治,但他回来做论文时,热衷于汉语交流,借助手机不断地挑战朋友们的汉语水平,他自己做对联,也出对子让我们对。水平之高、想象之妙,实在让人叹服。可惜我不断地删除手机短信,让这些精彩的对子消失于语言的沙漠里了。
    我想到传统汉语的困境。它发展到后来,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对联,竟然也是对子。一个民族的上层精英的心智用来对对子,是语言的幸耶不幸?虽然有顾炎武们力倡实学,但汉语仍不免空疏。以至于有清一代,中国人无能说清楚自身的生存状态。全面滞后的社会、无数量的人生细节,消失在大言炎炎之中,消失在无数的语言垃圾里。只有对联,这种语言形式反映起人生社会来,才差强人意。但是传统汉语的命运却也注定了,如我们看到的,它需要其他语种来进行解释。
    不过,张健的对联做得实在太好了。我现在能记起的一联可证:连雨四天读书人乐,一爆再爆井下心寒。张健还出过一上联:来的都是客,我的下联是:逝者如斯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53 , Processed in 0.0558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